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687
  • Tax100会员 28001
查看: 172|回复: 0

[官方公众号文章] 坚守、专注、钻研……劳模工匠是这样炼成的(第一弹)

3305

主题

3305

帖子

697

积分

三级税友

Rank: 4

积分
697
2021-12-11 03: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全国总工会
标题: 坚守、专注、钻研……劳模工匠是这样炼成的(第一弹)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12-10 21:16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MzU3OTI5Mw==&mid=2247556341&idx=1&sn=6323d5027611d8e1dce1bb36c7491d40&chksm=e968bc07de1f35118bbffaf596ec36a7e276e507ebdf9832e8dd822009ac72220a1c4f3d4b3a#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01
施珍:让越窑青瓷焕发秘色重光
与时代产生联系
采土、淘洗、揉泥、拉坯、修坯、刻花、上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非遗”越窑青瓷传承人施珍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凭着自己对越窑青瓷日臻完美的技艺,烧制出一件件美不胜收的青瓷作品。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 躬耕三十年,“只干一件事也不枯燥”

  施珍,浙江宁波人。16岁时,她随三爷爷施于人到景德镇求学。施于人是中国现代陶艺教育理论家、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施珍迷上了青瓷烧制技艺。


施珍在创作中。供图
  后来施珍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于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2010年,施珍在上林湖畔创办上越陶艺研究所,并在上林湖畔扎下了根。

  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因地处越州而名。上林湖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唐代时达到全盛,经海上丝绸之路远赴世界各地。这种“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瓷器让唐代诗人陆龟蒙写下“九秋风露越窑开”的佳句。

  “越窑青瓷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成为我毕生追求的事业。”施珍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越窑青瓷具有材质釉色美,器形装饰美,工艺美术美的特点,我不但要进行青瓷的艺术创作,更要把越窑青瓷弘扬和传承下去。”

  三十年如一日,只干这一件事情枯燥吗?施珍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我认为工匠就是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否则就不叫工匠,越窑青瓷这件事其实是一辈子也做不完的,值得我去做,也是我的兴趣,所以我不觉枯燥。”

  “越窑青瓷文化博大精神,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面,每发现一个新的问题都有成就感,我从来不会有挫败感,遇到问题反而会觉得感兴趣。”施珍称。



  • 细腻敏锐,创新多样化

  锐意创新、大胆率性、细腻敏锐、作品多样化,施珍在青瓷的创研上树立起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标准。

  例如其作品《牡丹玉壶春瓶》,点染上诗意独特的釉彩,装饰大方而精美,瓶上的牡丹富贵端庄、栩栩如生,蕉叶规整可爱,足部莲花点缀,每根线条都具有深浅变化,虚实之间,变化万千。

  她的《百年烽火走向辉煌》作品,高38厘米,宽17.5厘米,笔筒状造型,历时3个月,采用阴刻、阳刻、堆叠与跳刀等多种工艺,使整个画面层次丰富,气韵生动。


施珍作品《上林随想》。供图
  据介绍,施珍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嵇锡贵等名家,兼具东西方美学素养。近几年,施珍注重艺术家的主体性创造,探索青瓷加彩艺术的创意。

  她的《吉祥鸟莲纹盖罐》,简洁大方,莲纹清晰明快,造型优美灵动,采用唐代吉祥鸟纹样,以反映对生命的追求与渴望。

  施珍认为,“从一个陶工变成陶瓷艺术家,突破点在于如何体现艺术的精神,没有主体性创造,谈什么艺术?”



  • 作品入展国家级非遗越窑青瓷传承展

  施珍在从事越窑青瓷的创作和传承工作三十年间,创作的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博览会特等奖二项、金奖二十项,银奖四项。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十项。先后被授予浙江省“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浙江工匠,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劳动模范等。

  她的作品《缠枝玲珑双耳瓶》获第五届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牡丹玉壶春瓶》入选2016年杭州G20峰会国家元首机场贵宾厅展示。


施珍作品《莲瓣鹦鹉秘色盘》。供图
  2021年7月20日至8月20日,“秘瓷翠色国家级非遗越窑青瓷传承展”在浙江博物馆武林展区举行,施珍作品《缠枝菊花葵口瓶》和《吉祥鸟双耳瓶》参展。《缠枝菊花葵口瓶》已被浙江博物馆永久收藏。

  据介绍,施珍主张让越窑青瓷现实主义艺术和当代艺术融合,给千年越窑青瓷加彩,“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单色釉到多彩瓷。”

  “越窑青瓷如今焕发秘色重光,这是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保护的可喜成果。”施珍称,“传承越窑青瓷工艺是我的使命,但必须赋予它新的生命,使它与时代产生联系,提升它的艺术价值。”
02
蔡剑云:打磨精湛技术
用技能创造社会价值
今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蔡剑云,也是首届百名“八婺工匠”之一。从事电梯维修行业18年的他,凭借不懈的努力和不服输的精神,成长为如今的行业翘楚。





  • 迎难而上,从“菜鸟”蜕变为“行家”

  蔡剑云2003年毕业后便开始在浙江飞亚电梯有限公司工作,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鸟”成长为今日技术精湛的“行家”,他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努力。

  作为一名电梯维修工,他每天都要面对复杂的线路图和上百个微小的零部件。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他很多都不懂,于是便开始拼命学习,看很多的图纸,记住每个部件的作用,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虚心请教师傅,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实操锻炼的机会。

  蔡剑云说自己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遇到问题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遇到难题我会去自己钻研和思考,有时候可以打一两个电话请教师傅就可以解决,我却更愿意花上半天时间自己琢磨,找出问题所在”,他说。

  他认为,师傅只是引路人,教会你方法,但成事还是要靠自己。正是凭着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坚持,他渐渐成为了公司的骨干力量,普通维修工遇到处理不了的故障时,都会打电话找他求救。此外,他还潜心研究专利、撰写论文,并斩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中国电梯》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 精益求精,用精湛技术回报社会

  蔡剑云喜欢翻看图纸,电梯的每一个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都要搞清楚,细小到一颗螺丝、一根电线,他认为,电梯是由上千个零件组成,每一个零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维修保养时必须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当他在电梯维修过程中遇到“疑难杂症”时,会在电梯机房蹲守几天,反复检查和推敲,直到把问题解决;当他研发电梯项目时会在现场待三四天,经历几百次上上下下的试验、调整和不断的性能优化,直到调试出自己最满意的结果。

  2014年,蔡剑云加入了金华市电梯应急联动救援服务队,6年的时间里成功解救被困群众上百人。有一次他和家人正在吃晚饭,接到电话获知大黄山工业区营有一个大人和两个小孩被困在电梯里等待救援。他马上放下碗筷赶往现场,及时将三人解救出来。

  “随叫随到”似乎已成为蔡剑云的日常工作之一,但他始终认为,用所学的专业技能可以服务群众可以回报社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他说,今后想要继续学习新知识来提高自身本领,以适应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同时要在研发项目上继续下功夫,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同时也让百姓乘坐更舒适的电梯。他还希望带徒传艺,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把技能发扬和传承下去。
03
从小小检修工到电力专家
“电网医生”张霁明

2021年4月27日,张霁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周一峰 摄)
  20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上,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自动化运维班班长张霁明被授予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这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张霁明长年累月付出的异于常人的努力。



  • 电网故障维修进入“毫秒”时代
    万家灯火后的“电网医生”

  在现代社会,电力已渗透入社会生产、生活乃至生存和发展的每时每刻,供电对于城市的影响已经可以跟水资源并列,一分钟没有电都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2021年2月8日17时29分,宁波市鄞州区10千伏星光线突发故障,共涉及17家商场、饭店和3000余家居民用户。而这是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过年,突然遭遇停电……在这关键时刻,配电自动化故障自愈FA功能迅速自动启动,立即搜索到故障位置,并自动开启远程遥控操作,仅用53秒就完成了对故障区域的隔离和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一次故障停电悄然消除。

  如果把FA比作是医生用的CT扫描及时发现电网“病灶”,立即判断“患者”生了什么病,而且能马上将“病灶”隔离开,那演绎这次完美诊治操作的就是“电网医生”张霁明,他将一场原本需要50分钟的抢修缩短至50秒,刷新了浙江电网的速度。


张霁明对FA装置进行检测(郑之超 摄)
  对此,张霁明解释说,以前,一条供电线路如果出现故障,这条线路上所有的用户都要受牵连停电,而配电自动化就是让一条供电线路自动将负荷转供至其他联络线路上。这样,线上任意一个点出现故障,电网能把故障点孤立起来,停电的用户就会大大减少。


张霁明与徒弟测试FA(郑之超 摄)
  停电恢复时长从原来的“小时级”缩短到“秒级”,并没有让张霁明满足。目前,张霁明和同事们已完成了国内最先进的“毫秒级”光纤差动分布式全自动FA环试点建设,可实现在毫秒内隔离故障,恢复供电,这意味着“秒级”再缩短至“毫秒级”。此举,将城市供电可靠性提高到了99.993%,宁波市鄞州区配电自动化接入站点规模和建设速度在全国领先。“毫秒”速度离不开张霁明二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也见证了他从普通检修工到高级工程师的蜕变。



  • 同事口中的“千里眼”
    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活字典

  在配电自动化故障自愈FA技术诞生之前,张霁明就有项让同事们津津乐道的绝技,每次电网发生故障,他都能神速地判断出故障部位、故障原因,及时提出故障处理办法,同事们都说他有一双神奇的“千里眼”。

  而练就这“千里眼”又谈何容易,20年前,张霁明大学毕业后进入鄞州供电局工作,那时正值供电局开展变电站无人值班自动化改造工作,按惯例变电站施工时,用户方不用一直在现场,但张霁明却觉得越是参与的多,对系统就更了解,张霁明每天与厂家人员一起泡在变电站从安装—维修—测试全程都参与,把系统了解的犹如自己的手指。


张霁明工作照(郑之超 摄)
  随后,张霁明调入鄞州供电局调控中心运维自动化主站担任技术人员,他开始彻底沉迷于这些枯燥的数据、复杂的设备参数和频繁的电气试验里。鄞州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经了多少代,张霁明就见证了多少代,从起初的国外服务器操作系统逐步发展为现在的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每一代系统都是张霁明搭建的,从服务器安装、交换机配置,到满屏柜上的接线,他都亲自参与,为的是让自己牢记这些结构布线。所以大到服务器硬件故障,小到一根网线松动,随便哪个故障排查,他都能轻松找到。


张霁明与同事一起在电源机房检测电源(郑之超 摄)
  有一次,负责安装的厂家工程师测出的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未达到指标要求,按照测试大纲规定,这种数据误差是允许的,可是张霁明硬是拖着厂家工程师又花了几个小时重新测了一遍,结果发现系统内部一个地址配置错了,导致整个电网有失去监控的危险。正是这种钻牛角尖般的坚持,使一个设备重大隐患被及时发现并得到了消除。

  20年来,张霁明搭建了6套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2套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每一次主站系统更新,他都会反复看十几本厚厚的设备说明书,像熟悉自己的掌纹一样,把设备参数、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烂熟于心。



  • 培养后辈有一套
    创新工作室从“不敢来”到“抢着来”

  张霁明从来不把自己当成专家,永远抱着学习的态度专研在电网自动化领域。他说电网设备更新快,每次都要从零开始学。他带领团队潜心研究提高电网生产效率的先进技术和方法。2017年,张霁明牵头成立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任务繁重,最苦最累的活儿,张霁明都是一肩挑。“放心吧,工作交给我!”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师傅有个习惯,就是今天能做完的事,决不拖到明天。我来单位两年多时间,没有一天看到师傅准时下班。他常常是来的比谁都早,下班比谁都晚。”“90后”小伙子徐定康是张霁明的徒弟,现在已经成长为鄞州电网的技术骨干。刚进单位第一年,他就碰上了FA建设的关键时期,各种状况不断。忙碌了一天,同事们都陆续走了,但张霁明却留下来继续调试,常常熬到深夜。

  徐定康说,还没有进单位前,就听说过师傅的“传说”,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一开始,有些新人都不敢来,因为这个部门特别辛苦,但现在大家都抢着来,因为能学到很多。”

  20年的工作经验,张霁明早就成了行家里手。他总结提炼多年的技术经验,出版《地区电网自动化系统典型缺陷案例分析及处理》、《电力调度自动化员工作业一本通》等专业书籍,已经成为省市电力系统的优秀教育培训教材。

  “这些经验都是20年来我摸着石头过河,摸索出来的,希望分享给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快速成长。”今年,张霁明还在宁波供电公司的“甬电知乎”上开设劳模讲堂,广受好评。


张霁明与团队一起测试5G智能检修机器人“哪吒”(郑之超 摄)


  • 科技创新带头人
    5G配电室自动检修机器人“哪吒”之父

  2021年初,在宁波市城东院的配电房内,一身橘红色躯体、闪动绿色双眼的机器人“哪吒”格外亮眼,它舒展臂膀打开配电室DTU柜门,肩上“大眼睛”迅速扫描识别柜内装置面板灯状态。随后它伸出“拈花指”精准按动装置面板按钮,查询告警记录、重启装置……这是鄞州区供电公司携手中国联通宁波分公司研发的5G智能巡检机器人。这个高科技机器人“哪吒”的创造者就是“电网医生”张霁明。

  “配电房每月需要定期巡检,耗时耗力。遇突发情况时,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响应。我一直在琢磨,能不能在巡检领域,实现‘机器换人’,提高巡检的工作效率。”这是张霁明研发智能机器人的初心。

  张霁明介绍说,虽然,宁波东部新城、南部商务区等核心区域已经实现配电自动化FA全覆盖,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3%。但配电室内的自动化设备由于在长年累月开机运行的状况下经常会出现自动化装置死机、通信中断、继电器损坏等故障,严重时会造成线路故障跳闸后自动快速恢复供电装置的失灵,导致故障停电时间延长、故障范围扩大。“哪吒”可以实现自主定点完成设备巡检、装置面板操控、故障配件更换、装置重启、开关分合闸等十多项作业功能。

  如此智能的“哪吒”,研发过程却是一波三折,差点“胎死腹中”。去年年初开始,张霁明和同事联系了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多个城市的35家科技公司,但无一例外都被拒绝了。理由主要集中在两点,一个是难度太高,另一个就是研发费用太低。在张霁明“一意孤行”的努力下,苏州的一家小科技公司勉强接单。

  企业接单了,研发过程依旧状况不断。如何提高机器人的操控精度,这就要求精准定位,要求在0.02毫米。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张霁明破解了。“那段时间,我天天都跑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我必须了解它。”在张霁明的努力下问题迎刃而解。在同事眼里,张霁明就是一个较真的人,正是他的这股韧劲,让“哪吒”成功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黑科技“哪咤”机器人全部采取国产配件,共产生了11项专利。相比市场上常见的工业机械臂机器人,“哪咤”具有造价低、可靠性高、安全性强的特点,能适用于配电室、信息机房、工矿企业等绝大多数有无人化设备操作需求的场景。

  除“哪咤”机器人外,针对电网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张霁明还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在电网的应用,利用电力负荷对社会经济响应的敏感性,参与宁波供电公司调控云数据集市平台疫情后复工复产指数的开发,为政府部门指挥决策和电力调控、电力营销等生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近3年来,张霁明团队技术攻关共产生“配电网不停电自动化信息联调技术”、“变电站监控信息自动验收工具”等科技创新成果6项,产生各类专利、软著24项,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已在电网系统内得到推广。他所带领的工作室先后获评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荣誉。

  最近,张霁明又开始琢磨“哪吒”升级换代的事。“哪吒现在需要后台操作,我想力争1年内,让它实现自动巡检、自动检修,使配电室成为真正的无人化配电室。”张霁明一直走在科技创新的路上……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
编校:马晨琦、王莹、张秋晨
编审:陈文娟、曹堯

???点击上方,即刻关注,查看更多
792_163916492726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