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498
  • Tax100会员 33447
查看: 325|回复: 0

【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讲述的故事:荒漠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126
2021-11-18 14: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天津西青税务
标题: 【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讲述的故事:荒漠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3NDA0ODM3NQ==&mid=2247501925&idx=4&sn=e06028d7381bead71cdb4e9545477391&chksm=ced4367df9a3bf6b13bea1870fc6eb0d730db649092c58e6a8d992ed475516c12bbeec60c603#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11-15
二维码: -
58年光阴流转,它从茫茫荒原变为生态宝地。它是一面墙,一面抵御风沙的墙;它也是一片海,一汪绿意葱茏的海。它,就是塞罕坝。
原来的塞罕坝究竟什么样?塞罕坝人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怎样的塞罕坝精神?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到来之际,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述的塞罕坝的故事,又会有哪些新的感悟?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然而,这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土地,几十年前却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

上世纪50年代,北京经常受到沙尘暴的影响。原国家林业部决定在河北北部的坝上地区建立大型国营林场,来改变当地的自然面貌。

1961年,原国家林业部工作人员在坝上考察了3天之后,在红松洼一带找到了一棵生长旺盛的天然落叶松,证实了塞罕坝上可以长出参天大树。由此,林场的地址选在了塞罕坝。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成立。

在建场初期,林场选择从外地调运落叶松苗木,但苗木根系在调运过程中大量失水,难以适应塞罕坝干燥寒冷的气候。1962年、1963年连续两年造林成活率不到8%。

1964年,林场职工集中在三面环山的马蹄坑,连续大干3天,在516亩荒地上种满了自己精心培育的落叶松幼苗。同时,林场为了进一步提高植树效率,根据当地地势不平的情况改良了植苗机,并创新了全光育苗技术,摸索出了培育“大胡子、矮胖子”优质壮苗的技术要领,幼苗成活率提高到了96%以上,濯濯童山逐渐披绿。上世纪80年代,林场完成了大规模造林。

除了育苗造林,瞭望火情也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防火瞭望员克服了早年间不通水电的困难,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这片茫茫林海。

现在,塞罕坝每年为华北地区涵养水源2.74亿立方米,真正做到了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把荒漠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来源:新华社
编发:天津西青税务
899_163721554976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