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320
  • Tax100会员 33324
查看: 214|回复: 0

【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讲述的红色故事:小木耳·大产业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126
2021-10-18 22: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天津西青税务
标题: 【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讲述的红色故事:小木耳·大产业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3NDA0ODM3NQ==&mid=2247501291&idx=3&sn=af9c8ba7033df3bbb8de1410edbc54af&chksm=ced43bf3f9a3b2e5267dc4ea3eb88cd843d7f36134525f588939aa5a0b7fa63520eb84518f3b#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10-15
二维码: -
片大肉厚,鲜嫩味美。木耳,是陕西柞水人从清代就开始种植的作物。但因方式传统,长久以来,很难形成规模。今天,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木耳却华丽转身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柞水县考察脱贫攻坚情况时,就点赞了“小木耳,大产业”。
小木耳是如何成为大产业的?当地木耳产业发展的故事,又能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哪些启示?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柞水县因柞树多而得名,而干枯的柞树木又十分适宜木耳的生长,所以柞水县的木耳远近闻名。然而传统的种植方式耗时长、产量低,很难形成规模。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柞水县的真实写照。田地稀少、产业匮乏,柞水全县有脱贫任务的村曾一度达79个,贫困发生率达44.04%。被穷困逼到了墙角的柞水人,决定从熟悉的木耳身上想办法。

为了做大做强木耳产业,柞水县联系国内食用菌领域的专家李玉院士。经过调研,李玉院士选取4个木耳品种在柞水县进行推广。同时,柞水县还向村民们推广空间利用率高的吊袋木耳栽培方式。

  
通过吊袋栽培方式生产出来的木耳,产量得到了极大提升。看到致富希望的柞水人开始大规模建设木耳种植大棚。截至目前,柞水县已建成大棚基地16个,发展木耳专业村42个。


经过近3年的发展,小木耳在科技的加持下,逐步变成大产业,形成原种研发、大田栽培、技术管理、分拣包装、仓储物流、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现在,柞水县6944户产业扶持户都参与到木耳全产业链上,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的新路径,打造集成全产业链体系,让小作物真正成为了带动人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来源:新华社
编发:天津西青税务
230_163456590812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