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832
  • Tax100会员 28084
查看: 189|回复: 0

[官方公众号文章] 中国工人的灯塔——《中国工人》杂志

3305

主题

3305

帖子

3309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9
2021-10-7 07: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全国总工会
标题: 中国工人的灯塔——《中国工人》杂志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7-3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MzU3OTI5Mw==&mid=2247545331&idx=3&sn=6c5a0926e59f75872eaef8e4c60cd0d3&chksm=e9689101de1f18176f26e2fed3b102df6ace72345491095b0a370d095925de9c73b1b16d2b30#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创办的报刊难以计数,但由党中央决定创办,由党的最高领袖亲自撰写发刊词的却屈指可数,《中国工人》便是其中之一。它在1924-1941年间三次出刊又三次停刊,1940年2月第三次在延安出刊时,毛泽东为它撰写了发刊词,其中提出的办刊宗旨、编辑要求,不仅成为办好《中国工人》的指南,而且至今仍然是新闻工作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而且,《毛泽东选集》(四卷)只收录了毛泽东撰写的两篇发刊词,一篇为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另一篇即为《中国工人》。


《中国工人》1924年创刊号

从《中国工人》的历史
看它与党的历程血肉相连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第一个决议开宗明义:“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因此,8月就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并在上海、武汉、湖南、广东、山东设立分部,通过创办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和工人读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觉悟,并且在各地发动和组织工人开展了一系列罢工斗争,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工人运动高潮,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开滦煤矿大罢工、京汉铁路大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等。

  1922年5月,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发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实现了中国工人阶级走向联合、团结的开端,劳动组合书记部被大多数工人团体所承认,从而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各地军阀查封工会,镇压工人,全国工人运动陷入低潮。同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劳动运动的议决案》,号召恢复工会,领导工人进行政治斗争。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促成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成为中国革命复兴和高涨的新起点。《中国工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共中央决定创刊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由此可见,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需要,是中国革命兴起的历史产物。

  《中国工人》创刊后共出版五期。此后由于“五卅”运动发生,“编委会重要成员工作繁忙,集稿发生困难”,1925年6月,经中央决定暂时停刊。

  《中国工人》再次出刊是三年多以后的1928年。这期间,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国共第一次合作和以消灭封建军阀、反对帝国主义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破裂、夭折,中国工人运动也再次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落的起伏。1928年7月,中共六大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通过了决议案,提出了新的工运策略,要求“领导工人日常生活的经济斗争去团结群众”。为了指导斗争的需要,《中国工人》复刊了。


1928年《中国工人》创刊号卷头语

  复刊后的《中国工人》是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刊物出版的,复刊号封面就明确标示有“中华全国总工会”字样。刊物的内容较此前也有了变化,理论文章减少,工会文件(全总的报告、宣言、通告)和工运事件分析、评论等题材增加,并且新设栏目,报道各地工人生活、工运动态,以及有关国内外时事,文字也变得通俗、活泼了。

  《中国工人》复刊正值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党的活动不得不转入地下或农村。《中国工人》宣传革命,宣传工人运动,当然在严格查禁之列,不得不做些伪装。这一时期杂志总共出版八期,其中半数封面都没有《中国工人》的刊名,第五、第六期封面用“漫画集”,第七期用“红拂夜奔”(言情小说),第八期用“爱的丛书”作为掩护。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下,坚持到1929年3月再度停刊。虽然出版时间短暂,但仍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和鲜明的战斗性。


  1928年,为躲避国民党当局的检查,《中国工人》以伪装封面出刊 。

  《中国工人》第三次出刊是在1940年2月,距1929年停刊又过去了11年。这期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国民党五次围剿苏区、红军长征、“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战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鉴于中华全国总工会实际上停止了活动,为加强对全国特别是各抗日根据地工人运动的领导,1939年4月,中共中央在延安恢复成立职工运动委员会,作为中职委的机关刊物,《中国工人》再次创刊。


1940年《中国工人》创刊号

  新的《中国工人》称创刊而非复刊,意味着它有全新的办刊宗旨与思路。作为在中共中央所在根据地的延安出版、面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开发行的刊物,这时的《中国工人》与此前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秘密发行时不可同日而语,边区工人运动与大革命时期以罢工为主的斗争形式也截然不同了,必须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延安时期的《中国工人》与此前比较,最大的变化是语言更加通俗、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直接地面向职工群众,特别是抗日根据地的工人和工会。

  为了扩大《中国工人》的发行和影响,边区各工厂工会积极响应中职委号召,纷纷组织通讯网、读者会,并且发动职工群众募集资金,帮助编辑部解决困难,编辑部在每期杂志上都要刊登捐助名单,以表谢忱。这一方面体现了职工群众对自己刊物的热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边区面临的经济困境。1940年《中国工人》第五期发表编者的话:“近来因为印刷的困难和纸张的缺乏,各种刊物的篇幅均将紧缩。本刊也不得不在这紧缩的原则下,将文章的篇数与字数加以减少”,进入1941年,《中国工人》编辑部又宣布,从第十二期起,“由于印刷和纸张困难,改为双月刊。”事实上,出版第十三期后就停刊了。比较延安时期出版的《中国工人》与1924年和1928年在上海、武汉出版的《中国工人》,前者无论用纸还是印刷质量,都明显粗劣许多,直观地反映了边区的物质匮乏。

  1941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统一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要求加强新闻宣传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统一宣传口径。加之根据地物质条件相当困难,党中央决定整顿各种报刊,集中力量办好一两份权威性报刊(如解放日报)。延安版《中国工人》虽然停刊了,但中国工人运动仍在继续发展,并且日益成熟、壮大,逐步从边区扩大到越来越多的解放区,最终融合国统区工会,实现全国工会的团结与统一,直至走进新中国。

  从以上《中国工人》创刊、停刊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它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过的历程是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可以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运动的舆论宣传工作就始终在其领导下发展、进行。中国共产党为了坚守这块舆论阵地,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从撰稿人看中国共产党
对工人运动的重视与领导
  1924年版《中国工人》每期要目所列作者中,有中夏、士炎、德龙、述之、重远、伟民、能至、秋白、巨缘、一农、伯简、硕夫、守常、辟世以及罗章龙、刘少奇、张特立……这些作者中,除刘少奇、瞿秋白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其他人如不详加考察,很可能被忽略,而他们却都是当时中共或工运领袖人物,如“守常”即李大钊,“巨缘”即瞿秋白、“张特立”即张国焘。其他撰稿人与当时的中国工人运动,也都有着密切关系和重要影响。

  中夏、重远,即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1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1925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1929年任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是著名工人运动领袖。

  士炎,即赵世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与周恩来等创建了中共旅欧支部。1924年回国,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各省斗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成为当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德龙,即项英。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最早发展的产业工人党员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委员长。

  罗章龙,1920年和李大钊发起组织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共创建时的党员之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曾任中共中央局委员、中央工委书记、全国总工会委员长、组织领导过多次工人大罢工,是早期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伟民,即林伟民,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发起和负责人之一。和苏兆征等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上海海员工人罢工,是早期中国工人运动著名领袖。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

  能至,即李立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和刘少奇等组织安源路矿大罢工,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49年后曾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党组书记等职,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辟世,即任弼时,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团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秘书长,书记处书记,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的重要成员,1950年在北京病逝。

  一农,即罗亦农,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是刘少奇的入党介绍人。回国后参与领导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员不足千人(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时,全国党员为994人)。这么多中共高层领导都为《中国工人》撰稿,可见当时中国共产党对于宣传和发动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的重视与指导,也完全契合建党初期的工作方针与工作重点。

  《中国工人》停刊三年,1928年复刊时,此前的主要撰稿人大多不复再现——李大钊、赵世炎、罗亦农先后牺牲,林伟民病逝,邓中夏、瞿秋白赴苏,刘少奇到北方从事秘密斗争,李立三忙于主持中央工作。新的撰稿人中,大部分使用化名,由于年代久远,今天已很难考证其真实身份。不过,时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全国总工会主要负责人之一的罗章龙却更加活跃了,他用“沧海”的化名写了更多的文章。这一时期《中国工人》总共出版八期,除第六、第八期外,“沧海”署名的文字平均每期占了四分之一篇幅。此外,还有三个重要作者,即复刊《卷头语》作者罗登贤和林育南、苏兆征。


  《中国工人》第一位主编罗章龙,承担了大量撰稿工作。

  罗登贤,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之一,1925年协助苏兆征发动省港大罢工,1927年又协助张太雷等策划广州起义。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全国总工会代理委员长。1933年2月被国民党逮捕杀害,年仅28岁。

  林育南,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长期从事中国工人运动,参加领导了“二七”大罢工、“五卅”运动等,是著名工人运动领袖。历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湖北省工团联合会秘书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等职。是其堂兄林育英(张浩)、堂弟林育蓉(林彪)入党、革命的引路人。1927年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曾与罗章龙共同主持编辑《中国工人》。1931年2月被国民党杀害,年仅33岁,是著名的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

  苏兆征,中国工人运动先驱和著名领袖。18岁起做海员,积极投身工人运动。1920年同林伟民等筹建海员工会,1922年参加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迅速成长为中国工运领导者,“五卅”惨案发生后,领导省港大罢工,和邓中夏等发动25万工人参加罢工,组织了10万香港工人回广州,严密封锁香港,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此后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常务委员。因积劳成疾,1929年2月病逝,时年44岁。

  1940年《中国工人》在延安创刊,除毛泽东撰写发刊词外,为之题词和撰文祝贺的还有: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时任延安宪政促进会会长吴玉章、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王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洛甫(即张闻天)以及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王稼祥等,这样的祝贺“阵容”,足见中共中央高层对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重视。此后,还有许多中央领导在《中国工人》发表文章(如第六期“‘七七’纪念特辑”就集中发表了毛泽东、朱德、洛甫、王稼祥、任弼时、邓发的纪念文章)。



  毛泽东在《中国工人》发表的三篇文章中,有两篇后来被收入《毛泽东选集》。一篇是为创刊号撰写的发刊词,另一篇是纪念抗战三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十九周年的文章《团结到底》。第三篇是《相持阶段中的十大任务》。朱德在《中国工人》先后发表过三篇文稿,前两篇谈抗日战争的局势,特别是军事斗争,第三篇《参观边区工厂后对边区工人的希望》则是专门为《中国工人》所写的。

  作为当时中共中央负责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领导者,邓发、张浩为办好《中国工人》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心血和努力。

  张浩原名林育英,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训处主任(政委),后因伤病调回延安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在延安版《中国工人》刊登的“职工运动丛书”广告中,《马列主义与职工运动》《工人运动参考材料》《职工运动教程》都是张浩编著的。1942年初,林育英因病逝世,时年45岁,中共中央领导人轮流为他守灵,万余人参加公祭,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抬棺安葬。据史料载,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惟一一次为逝者执绋抬棺。而林育南、林育英两兄弟作为领袖人物先后为中国工人运动献身,在中共党史上也是无出其右的。

  邓发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不仅主持《中国工人》的出版,而且写了许多文章。延安出版的13期《中国工人》,7期有邓发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批评轻视工人运动的倾向时说:“中国共产党开始是从职工运动成家立业的,中共与职工运动是心血相关的,现在我们的同志如不关心职工运动,简直是忘了本……”1945年4月,邓发作为解放区唯一的工人代表,出席了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工人联合会成立大会,并当选为理事和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46年4月8日,邓发与王若飞、秦邦宪(博古)、叶挺等在从重庆乘飞机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1924年到1941年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国工人》三起三落,总共出版26期,竟然有这么多党和工人运动领袖为之撰稿,足见党对工人运动的重视与支持。(张刃)

毛泽东为《中国工人》撰写的发刊词
  1940年《中国工人》在延安创刊时,毛泽东同志题写的发刊词,全文如下:

  (▲向上滑动查看)
《中国工人》发刊词
(一九四〇年二月七日)
毛泽东

《中国工人》的出版是必要的。中国工人阶级,二十年来,在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展开了英勇的斗争,成了全国人民中最有觉悟的部分,成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工人阶级联合农民和一切革命的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而斗争,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斗争,这个功劳是非常之大的。但是中国革命尚未成功,还须付出很大的气力,团结自己,团结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团结知识分子,团结一切革命的人民。这是极大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这是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责任,这是整个工人阶级的责任。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最后解放,只能在社会主义实现的时代,中国工人阶级必须为此最后目的而奋斗。但是必须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阶段,才能进到社会主义的阶段。所以,团结自己和团结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这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当前的任务。《中国工人》的出版,就是为了这一个任务。

  《中国工人》将以通俗的言语解释许多道理给工人群众听,报道工人阶级抗日斗争的实际,总结其经验,为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努力。

  《中国工人》应该成为教育工人、训练工人干部的学校,读《中国工人》的人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没有一大批这样的干部,工人阶级要求得解放是不可能的。

  工人阶级应欢迎革命的知识分子帮助自己,决不可拒绝他们的帮助。因为没有他们的帮助,自己就不能进步,革命也不能成功。

  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

  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办得好。

  以上,是我的希望,就当作发刊词。



来源:中国工人杂志社
编校:马晨琦、张秋晨
编审:陈文娟、曹堯

???点击上方,即刻关注,查看更多
605_163356320594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