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通知》再次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4000元,优惠力度更大。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落实落细《通知》各项要求,把这件好事办实办好。谢谢! Q 经济日报记者: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帮助成千上万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受到广大好评。能否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详细情况?谢谢。 A 欧文汉:谢谢你的提问。眼下恰逢秋季学期开学之际,你问了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根据学生资助工作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好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顺利入学、安心求学、学有所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谢谢! Q 澳门月刊记者:请问,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提高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贷款额增加,还款会不会受到影响?国家助学贷款不良率会不会上升?谢谢。 A 欧文汉: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请黄家玉先生来回答。
三是随着我国信用体系的快速发展、个人征信体系不断完善,公民的信用意识普遍增强了,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还款的自动性、自觉性、积极性都在不断提高。同时,学校也在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承办银行也在强化贷款的管理,预计助学贷款不良率不会因为贷款额度的提高而大幅上升。谢谢! Q 中国财经报记者: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提高后,财政贴息也相应增加了,请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是如何分担的?地方财政的负担是否有所增加?谢谢。 A 欧文汉:谢谢你的提问。你提了一个很专业的问题。首先我想说的是,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涉及财政支出的,不仅是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财政贴息这一项,部分风险补偿金也需要由财政来承担。
你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提高贷款额度会不会增加地方财政的负担。我们测算,此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调整,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并不大。虽然贷款额度提高会相应扩大贷款规模,增加地方财政承担的贴息,但在提高贷款额度的同时,生源地风险补偿金比例也做了相应的调减,调减为当年贷款发生额的5%,这块由地方财政承担的资金支出相应减少。这样一增一减,全国算总账,基本可以对冲,地方财政支出不会有大的增加。谢谢! Q 南方都市报记者:此次政策调整将助学贷款额度提高4000元,并明确在优先用于学费和住宿费的情况下,可用于日常生活费。请问这些调整背后主要有哪些考虑?谢谢。 A 欧文汉:谢谢你的提问。本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调整后,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8000元提高至不超过12000元;全日制研究生则由不超过12000元,提高至不超过16000元;助学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用于日常生活费。
第三,关于扩大国家助学贷款使用范围问题,主要考虑是贷款额度提高后,学生交完学费和住宿费,还会有部分剩余额度,学生可贷款用于支付生活费。这次明确规定超出部分可用于日常生活费,有利于明晰政策,便于执行。谢谢。 Q 凤凰卫视记者:我们看到这次政策的调整降低了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的比例,是出于怎样的考量,作出这样的决定,这会不会对各地方助学贷款发放造成影响呢?谢谢。 A 欧文汉:谢谢你的提问。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是2004年建立的;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是在2007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推开。这一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主要是贯彻“风险分担”原则,降低银行因贷款违约造成的损失,鼓励银行积极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