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314
  • Tax100会员 33502
查看: 288|回复: 0

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七十七)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56
2021-9-16 07: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广安税务
标题: 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七十七)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OTA1NzA0NQ==&mid=2247501042&idx=1&sn=eb7d11bede22ab3f640489b82aa99ef0&chksm=f9fdff08ce8a761e789cfe7784a43ab1436cc3b9098a6f032359953576daec7881a43be5c932#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9-15
二维码: -


铭记重要论述
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十七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下,我们开展了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2013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就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顽强奋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科学指挥,始终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处变不惊、指挥若定,各级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带领群众化悲痛为力量、从废墟上勇敢站立起来,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形成了齐心协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既是人世间的一场重大磨难,也是前进中的一场重大考验。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再一次证明,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强大发展活力,人民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真正动力,人民军队是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显著政治优势,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永远坚持。
  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铸就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面对特大地震灾害,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风雨同舟,凝结成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生命共同体,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不畏艰险、百折不挠,重灾面前不低头,生死较量不战栗,千难万险不放弃,顽强挑战体力极限、精神极限、生存极限,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品格;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和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对生命高度关爱、对科学高度尊崇,既充分发挥人的能动精神,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展现了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年过去了,地震灾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映秀的新街,游人如织;汉旺的校园,生机盎然;羌寨的农家乐,生意兴旺;北川的工业园,机声隆隆……在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砥砺下,我们取得了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胜利,创造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奇迹。从汶川到玉树,从舟曲到芦山,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凝聚了无尽的力量。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叮嘱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团结就是力量,拼搏才能胜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是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的凝聚力,越是要鼓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只要我们有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之转化为艰苦奋斗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前进道路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锐意进取,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

党史上的今天
1944年
9月15日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统治、建立各抗日党派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54年
9月15日-28日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决定设立国防委员会,毛泽东兼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1956年
9月15日-27日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上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着重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通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986年
9月1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共产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2009年
9月15日-18日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等重大任务。

2010年
9月15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生机活力的客观需要,是实践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党内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选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党员读党史
抗日英雄杨靖宇
大家好,我是国家税务总局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蒋金桃,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英勇的杨靖宇率领部队,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最后只剩不到三百人。可恨的是,队伍中有人叛变,出卖了杨靖宇。当时,杨靖宇将军已经 5 天没有吃到粮食,只能靠树皮和草根充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杨靖宇率领部队钻进了深山老林。当时太冷了,零下三四十度,他双脚严重冻伤,身患重感冒。战士们个个衣衫褴褛,食不果腹。面对数十倍的敌人,杨靖宇率领部队靠两支手枪和两百多发子弹,与敌人作最后的战斗。战斗中,杨靖宇左臂负伤。敌人沿着血迹疯狂追击,可依然没能追上杨靖宇。后来,敌人发现了杨靖宇,而且就他一个人。几个敌兵壮着胆子追过来,举着枪大喊:“快投降吧!快投降吧!有你的大官当!”杨靖宇拔出两只手枪,左右开弓,敌人倒下一片。杨靖宇孤身一人同敌人血战一个多小时。最终,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腿部和胸部。年仅 35 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了。万恶的日本鬼子将杨靖宇的尸体运到县城,剖开肚子,要看看这个让他们寝食不安、焦头烂额的抗联领导人,究竟是怎样的人?结果,他们惊呆了。他们没有在杨靖宇的胃肠里找到一粒粮食,有的是尚未消化的树皮、草根,还有根本没法消化的棉絮……在场的鬼子个个都傻了:“中国、中国竟有这样威武不屈的人!”是的,中国就有这样威武不屈的人!虽然,英雄去了,但是,人民记着他,祖国记着他,大地记着他。我们,永远记着他!
好,各位听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广安税务
481_163174770856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