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779
  • Tax100会员 33322
查看: 319|回复: 0

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六十九)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56
2021-9-6 07: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广安税务
标题: 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六十九)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OTA1NzA0NQ==&mid=2247500798&idx=1&sn=3f03b8f2ba713f3cc37e435fd212ad45&chksm=f9fdf804ce8a71126762b5dee363bb6281714fd7055466ba0e3ce26d775c2537a3484c75cf6a#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9-05
二维码: -


铭记重要论述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抓住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抓住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必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抓好各项任务贯彻落实,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就要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要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就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就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群体等的工作。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来源人民日报

党史上的今天
1967年
9月5日 中国政府和坦桑尼亚、赞比亚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1976年7月14日,坦赞铁路竣工,交接仪式在赞比亚举行。
  
1988年
9月5日 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同日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2000年1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1990年
9月5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提出,党校的主要教育对象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党校的基本任务是:(一)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二)有计划地对年轻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和培训;(三)培养意识形态各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四)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和社会实践,并提供党委决策参考;(五)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党校应按培养目标和基本任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具体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把党校办好。
  
2014年
9月5日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选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书记读党史
毛泽东心系群众吃水难
大家好,我是国家税务总局广安市广安区税务局北辰税务分局支部书记严丹,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毛泽东心系群众吃水难》的故事。
1933年4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和中央军委迁到江西瑞金城外的小村子沙洲坝。一天傍晚,毛泽东见到一个老表挑着一担很浑浊的水走来,便询问这么脏的水,到底是做什么用的。老表回答是用来喝的。毛泽东仔细看了看水,发现里面不仅脏,而且有小虫,忙问是否能到别的地方挑水用。旁边的老伯回答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人吃、浇地、洗菜,全靠这水。”挑水的老表接着说:“北面山脚下的乌鸦岭下有一股清泉水,就是路远水少,半天才挑上两担,中央机关来了以后,村里一下子多了上千人,吃水用水更困难了。”听罢,毛泽东整晚都在思考如何解决群众饮水的难题。
第二天一早,毛泽东就到村里村外转上了好几圈,组织红军干部用大楠竹代替水管,把乌鸦岭下的泉水引出来,用一只大桶接住,暂时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题。为彻底解决问题,毛泽东决定在泉水附近打井。但由于泉水距离坟墓很近,群众不愿用。因此,毛泽东只能找到乡村干部商量在村附近重新寻找打井的位置。为了打好井,毛泽东还带着乡村干部下到井底,亲手在井底铺上木炭和沙子。这样,第二口井很快就打好了。一位老婆婆双手捧着又清又甜的泉水大口喝下,之后感激不已地对毛泽东说:“你真替我们把什么心都操到了。”
事实证明,只有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群众才会紧紧围绕在我们党周围。
好,各位听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广安税务
119_163088371614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