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286
  • Tax100会员 32680
查看: 319|回复: 0

税蓝助力非遗产业 红毡技艺传扬四海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246
2021-7-19 11: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昭通税务
标题: 税蓝助力非遗产业 红毡技艺传扬四海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0OTk5NjY2MQ==&mid=2247495133&idx=1&sn=7a28e0793f621d6537677e1d06ee627d&chksm=fba5fcc7ccd275d13dfc7dbf01a79a7e2c08999001b3b40f1eee06b37e6b2818cdba5ed8b423#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7-18
二维码: -
马树之夏

仲夏七月,地处滇东北大山深处的巧家县马树镇,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蓝天白云,绿树葱茏,村舍交错中,一块块色彩鲜艳的马树红毡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7月6日,赵久金老人特意起了个大早,明天他就要动身去昆明参加“2021中国昆明国际博览会”了。作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毛毡制作技艺(马树红毡)的第六代传承人,虽然已经多次参加国际性质的博览会,但一想到由自己亲手制作的马树红毡能够走出深山,向全世界展示这门传承千年的古老技法,赵久金还是难掩心中激动。

提供:赵久金
马树红毡起源于擀毡工艺,是以天然的半细纯羊毛为原料,先分别擀制出毡包、毡褂、毡帽、床毡等,然后绘制上图案,再用特制的颜料煮染而成。据考古发现,擀毡工艺最早在滇东北出现于东晋时期,制作历史极其悠久。随着代代相传,擀毡制品的种类和形式也日渐丰富,最终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民间艺术样式——红毡。
如今,红毡斡制在巧家县马树镇已扎根传承数百年之久。马树红毡以红色为主调,辅以绿色、黄色穿插,画面热烈喜庆,图案内容造型生动、古拙简约、寓意吉祥,民间趣味十足,以极高的实用性和独特的审美性享誉四方。

提供:洪顺章
税蓝
添彩红毡技艺
为了让这一门古老的技艺发扬光大,税务部门立足税收主阵地,切实将税收职能作用向纵深推进,不断推进“工作前移、服务优先”。今年以来,巧家县税务局借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组成税收宣传小分队深入到马树村寨一线,倾听红毡手艺人的意见建议,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在草皮地村马树红毡传习所,税务干部为赵久金带来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两费”政策宣传,并亲自为老人演示了用手机线上缴费的具体流程,让他以后在家里就能完成“两费”缴纳。保证非遗传承人少跑马路,全心全意投入到红毡制作中来。

在孔家营村巧家花红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公司法人洪翠莲陪同红毡手艺人洪顺章一起感谢了税务干部6年来的真情服务。“我们公司是2015年成立的,6年多来,税务部门不仅为我们减免了76万元销售收入的税,前后累计减免2万多元的税,更是竭尽全力为红毡销售出谋划策。”说起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打通产销业务链,借助东西部协作平台帮助马树红毡远销广东乃至海外的事迹,洪翠莲不禁竖起大拇指点赞。




如今的马树红毡,在中国(大朗)国际毛织品产品交易会、创意云南2019文化产业博览会、2020沪滇经济合作发展峰会……一系列国际展览会上大放异彩,这门发轫于乌蒙大山深处的艺术瑰宝,正在向世人展露古滇文化的魅力。而秉承着工匠精神的红毡手艺人们,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旅游贡献力量,为国家乡村振兴这一伟大蓝图描绘红色希望!


END
供稿 | 巧家县税务局
文:李勇 图:任彩玉
编辑 | 赵幼曦




扫码关注我们
建党100周年
255_162666362262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