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进一步推动吉安市税务系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平常、坚持经常,吉安市税务局近日启动“每人一课讲党史每天一刻学党史”(简称“双一讲学”)主题活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十七课,由吉安市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局副局长肖光华讲授《红军女战士王泉媛》,围绕红军女战士王泉媛跌宕起伏的一生,讲述其为了革命历尽磨难,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坎坷革命历程。
【走上革命道路】1913年,王泉媛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敖城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她本姓欧阳。11岁那年,生活所迫,欧阳泉媛被送给一王姓人家做童养媳,改姓王,从此改名王泉媛。
1929年,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来到王泉媛的家乡,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支军队从不烧杀抢掠,他们只针对土豪劣绅,劫富济贫,做的是行侠仗义的正义之事。看着这支与众不同的军队,王泉媛对新的生活充满希望,看到人生中的曙光。1930年3月,江西吉安敖城发生暴动。目睹敖城暴动的王泉媛,此时心底种下革命的种子,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地参加革命,成为一名革命者,正式开始革命生涯。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由于表现积极,工作出色,先后担任指阳区少共区委妇女部长、少共吉安县委妇女部长、湘赣省委妇女部干事,并调任兴国县工作,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1934年1至6月,进入中共中央马列主义党校高级班学习,在革命同志尹仁贵的介绍下,王泉媛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泉媛旧照
【艰难长征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两万五千里长征由此拉开序幕。王泉媛被分到中央卫生部妇女工作团,随主力长征。
1936年6月,王泉媛随红四方面军转战川西,时年8月,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组建,王泉媛任团长。妇女抗日先锋团由1300多名女战士组成,这是中国第一支全副武装的娘子军,她们中最小的只有12岁,还是个孩子,最大的不到30岁; 她们从社会的最底层走来,聚集到共产党的旗帜下,她们没有经过专门的军事训练,但她们从未在战场上退缩。1937年3月,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与马家军经过40多天血战后,损失惨重,西路军总指挥部、九军、三十军和妇女独立团被包围。为冲出重围,妇女先锋团担起重任,阻击马家军装备精良的骑兵师。最后, 王泉媛带领剩下的几名女战士,在祁连山区与敌周旋1个多月后被俘。王泉媛被俘后,饱受敌人的严刑凌辱。1939年3月王泉媛历尽艰险逃出牢笼,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她沿路乞讨找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经历的磨难,一心寻找组织的经历,要求归队未果。
王泉媛,这位用双脚走完不止两万五千里路的女红军团长,最终没能走到陕北。相反,她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花三年时间重走长征路,一路逃荒要饭,重返老家。
【凄美爱情故事】1935年,中央红军来到古城遵义,党中央作出部署,在筹备“遵义会议”召开的同时,抽调一部分同志组成地方工作队做群众工作,负责人是国家保卫局的王首道。王泉媛也被临时抽调上来。地方工作队虽然是临时组织,可大部分成员王泉媛并不陌生,一起共事的有蔡畅和金维映,既是大姐又是校友。王泉媛和王首道二人在一起做群众工作,渐渐产生了感情,经蔡畅和金维映牵线,王泉媛与王首道经特批,在部队离开遵义前一晚成婚。这次结婚,是长征路上唯一经过组织特批的。新婚之夜,王首道送给王泉媛一把小手枪和八粒子弹。按家乡的风俗,王泉媛该送他一双亲手纳的布鞋,但是长征途中哪有时间和条件做。新婚第二天就互相别离,第二次重逢,是在1935年6月26日,当王泉媛随卫生部到达两河口驻地,俩人相聚一个晚上,天亮后王首道跟随大部队向连绵不绝的草地出发,这一次是长久的别离,两人再次相见已是近半个世纪之后。
1982年夏季的一天,王泉媛来到北京。这一次,她是来请康克清大姐作证,她要求恢复自己的党籍。当她办完事准备离京时得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王首道要来看望她。
“泉媛同志,你好吗?”王首道上前伸出了手。王泉媛迎过来,紧紧握住曾经是她丈夫和战友的男人的双手,心里翻腾起酸甜苦辣,眼泪一下就蒙住视线。六年后,王泉媛前往北京看望重病在床的王首道,并且带给他年少时曾许诺的亲手纳的布鞋。两位老人彼此搀扶,在王首道女儿的帮助下,留下他们这一辈子唯一一张合影。

革命夫妻重逢,右一为王泉媛养女
【守得云开见月明】1942年4月,她回到老家敖城,并暗中寻访中共地下组织,一直未能如愿。1948年8月,王泉媛与泰和县早禾市刘瓦村村民刘高华结婚后,下地种田、养牛养猪、自食其力。1951年,因丈夫被诬告入狱受株连,平反后,担任大队妇女主任,生产队长。
1962年春节后不久,朱德、康克清同志重上井冈山。长征途中曾与王泉媛一起三过草地的康克清同志,千方百计寻找王泉媛的下落,阔别27年的战友重逢了。康克清同志对吉安地委负责同志讲:"王泉媛同志我了解,这么好的同志该让她出来工作。" 1971年,王泉媛担任禾市敬老院院长,她全心全意照顾敬老院老人,一生无子,先后收养过6名孤儿,含辛茹苦把他们培养成人。
她,本来想过平静的日子,可“文革”再一次把她推向“革命队伍”的反面:叛变革命,历史不清……揪斗、游街,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使她痛不欲生。她无法忍受这不公平的对待,一次次向组织反映情况,希望能澄清自己的历史。
1982年,在康克清、蔡畅等几位红军老大姐的帮助下,蒙受半个多世纪冤屈的王泉媛,终于恢复党籍和红军身份。1989年,王泉媛被国家确认应享受老红军战士待遇时,已76岁高龄。
2009年4月5日,这位饱经风霜、历经磨难的老红军女战士在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6岁。临终之前她提出希望党组织将其入党时间从1949年11月修改为1934年5月,党组织核实无误后,准许修改,完成她最后一个愿望!
通过学习今天的“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十七课,我们回顾王泉媛坎坷的一生,让人既心生怜悯又投以崇高敬意。虽然命运对待她是多么的不公,但王泉媛不信命也不认命,毅然的加入了革命的队伍中,即便是最后历经千辛万苦归来却无法回归军人身份,她也没有放弃革命的信念,宁愿隐姓埋名也依旧从事着革命事业。立足当下,我们不要忘记,正是有无数像王泉媛一样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缅怀前辈楷模,传承红色基因,担起时代使命,高质量推进新发展阶段吉安税收现代化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