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进一步推动吉安市税务系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平常、坚持经常,吉安市税务局近日启动“每人一课讲党史 每天一刻学党史”(简称“双一讲学”)主题活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十八课,由吉安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周小春讲授《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 围绕历史背景、战争简介、成败分析以及现实启示等方面,回顾1930年-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反击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五次“围剿”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历史背景】自1927年秋至1930年夏,中共先后组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年关暴动、平江起义、百色起义等上百次起义和暴动,先后创建井冈山、赣南闽西、湘鄂西、鄂豫皖边、湘鄂赣边等10多块革命根据地,发展武装10多个军、7万多人,并多次击败国军一省或多省联合的进剿和会剿。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行动,震动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30年5月,蒋冯阎军阀混战刚刚结束,蒋介石就调集军队,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中央苏区是敌人“围剿”的重点。
【战争简介】
(一)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1931年1月)
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中央苏区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于10月30日在新喻县罗坊举行联席会议,确定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红一方面军总部于11月1日下达了“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命令。12月29日至11月3日,5天内打了2个大胜仗,共歼敌1.3万多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余件,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二)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3月-1931年5月)
1931年2月,国民党当局又调集20万军队,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红军3万人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仍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利用根据地的有力条件,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然后自西向东横扫,各个歼灭敌人。5月16日-31日,红军连续打了5个胜仗,自西向东横扫700里,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三)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7月-1931年9月)
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随带英、日、德军事顾问,率兵30万人,依仗重兵,采用“长驱直入”战术,分三路进攻中央苏区。红军依然使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从8月7日至9月15日,我军六战五捷,击溃敌人7个师,歼敌17个团,毙伤俘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经过这次反“围剿”作战,红军的全部作战原则基本形成。
(四)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2月-1933年3月)
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这次反“围剿”朱德、周恩来等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坚持正确的作战指导思想,根据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从实际出发,采取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围歼的作战方针,抵制了“左”倾军事冒险主义方针,创造了红军大兵团伏击歼敌的重要经验。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3个师,俘敌1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五)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9月-1934年10月)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分路“围剿”江西南部、福建西部中央苏区。该战中,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成败分析】五次反“围剿”战争,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均取得胜利,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利用根据地的有利条件,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各个歼灭敌人。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等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坚持正确的作战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创造了红军大兵团伏击歼敌坚持的重要经验。第五次反“围剿”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最终失败。
通过学习今天的“双一讲学”党史学习教育第十八课,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深受启发,激励着我们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做到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发挥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分忧的历史使命,为实现党和国家宏伟的奋斗目标贡献税务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