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2052
  • Tax100会员 28126
查看: 292|回复: 0

说说“茶”那点事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489
2021-3-7 21: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莆田税务
标题: 说说“茶”那点事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MyNjM0NA==&mid=2650115093&idx=2&sn=99a977cab0b98e41053f2f5fe6e839b6&chksm=bea6dbb289d152a4c139f79d3f4cc94abb473a2d91f26179166a589e71d2982dfa68c0260a60#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3-06
二维码: -

“茶”字怎么写?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茶”字最早见于《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大致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问世,其中就已经有“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诗经·幽风·七月》)和“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国风·邶风·谷风》)之句。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中,则有“槚,苦荼”的解释,则茶又被称为“槚”了。

西汉末年,扬雄在《方言》中称茶为“设”,在东汉时的《桐君录》中,茶叫做“瓜芦木”。东晋的裴渊在他的《广州记》中记载:“酉平县出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茶又被称做“皋卢”。在中国古代的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如槚、荈、茗、荼、诧、苦茶、瓜卢、皋卢等。其中“荼”是唐以前茶的主要称谓,茶圣陆羽在写《茶经》时,将荼减少一划,改写为茶,自此古今的茶书中,茶字的字音、字形、字义一起沿用至今,为炎黄子孙所接受。

在古诗词中也能寻找到关于“茶”的各种雅称和美名,古代的文人雅士,在给茶起名的时候,往往会依据茶的作用和想要表达的情感,并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人有无限的遐思。
“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唐·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宋·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茶生于山巅云雾出为最佳,故称为“云华”“云腴”。
“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西晋·张华《博物志》);“世称橄榄为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南宋·李郛《纬文琐语》)这是古人对茶拟人化的戏称。

“海扇占春信,仙芽问五夷。”(清·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唐·杜牧《题茶山》)瑞草是香草,茶更是香草中最好的,故称“瑞草魁”,仙芽、瑞草魁是古人对茶的美称。
“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玉爪都是古人根据茶冲泡开的形状,给予茶的美称。茶的另一个美称“茶旗”,是茶叶在水中泡开后,嫩叶展开宛如一面面小旗帜。

生活就像一杯茶,不似酒的浓烈,也不似水的寡淡,它需要你慢慢品味。沸水冲入壶中或杯里,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起伏,何尝不像你我在红尘中沉浮更替,人生最宝贵的就是在起伏跌宕中保持一颗清净心。

词人李清照曾说:“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煮上一壶好茶,捧着一杯好书,窝在摇椅中,沐浴在春光明媚里,给人予味觉、视觉及精神上的享受。

茶能涤性,所以说喝茶,喝的是茶,可悟的是人生,一碗清茶,观浮沉人生。唐代卢仝的《七碗茶歌》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在历史上虽不是赫赫有名的人,却因为他写了这首茶诗,使后人在谈茶史的时候,不能不提到他,因为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把茶提到那么高的境界—— 饮茶由口入心,洗胃清心,给身体和内心做减法,给人空灵 。

赵朴初喜爱喝茶,自称茶篓子,常以茶禅入诗,所作的《饮茶诗》“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其中的“吃茶去”深蕴禅意。“吃茶去”就是悟道方式的机锋,喝茶是一种境界,喝茶的时候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要说,连喝茶的心都不要有。全身心贯注在茶上,一口一口慢慢品茗,不要在意茶味的甘苦,你的心越清净,喝出来的茶越清香甘爽。由是可知,喝茶其实就是在品味生活。


来源:莆田秀屿税务 李劲涛
155_161512352164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