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200
  • Tax100会员 33651
查看: 543|回复: 0

走下穷山头 迈上小康路 ——青海省民和县大库土村脱贫攻坚见闻

6825

主题

6825

帖子

6830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830
2020-12-20 23: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青海税务
标题: 走下穷山头 迈上小康路 ——青海省民和县大库土村脱贫攻坚见闻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0NTc2MDM3OQ==&mid=2247516672&idx=2&sn=db9831f537ec0c450ec632006bcb3feb&chksm=fb653714cc12be028a8cdd16c391e97de80114ccc5a6808e1dce4a7a9f638b6de3c7008eda9d#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12-18
二维码: -


初冬时节,记者从青海西宁出发,沿着京藏高速一路向东,车行1个多小时后,驶入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大库土村就在群山环绕之中。


大库土村新貌

大库土村位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城西南方向,曾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村里57户287人中,贫困户有25户110人。从2015年开始,国家税务总局先后派出3位干部到大库土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异地搬迁、发展产业,寻找致富路。经过5年的努力,大库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300元增长到1万多元。

说起这5年的脱贫路,村民总结出一句话:“下山挪穷窝,上山拔穷根,出山奔小康。”

下山,“搬”出来的美丽乡村
红瓦白墙的新房布局有序,村道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这是记者刚到大库土村看到的景象。

眼前的一切让人很难相信,这里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村。

大库土村党支部书记冶占福向记者介绍,几年前,他和村民还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在山上,村子没通路,没路灯,没有村办公室。因为下山难,村民外出打工非常困难,绝大多数孩子只念到小学三年级。”冶占福说,那时候,下山是村民想都不敢想的梦。

搬迁,让冶占福和村民的“下山梦”变成了现实。

自2016年起,在国家税务总局和民和县的支持下,大库土村作为集中安置的移民搬迁示范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异地搬迁。直到2017年底,25户贫困户全部搬进了山坳里的新村。

行走在新村中,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活动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这其中,印有“国家税务总局帮扶”字样的太阳能路灯,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这是用税务总局的帮扶资金购买的。”冶占福告诉记者,在村里,税务部门的帮扶项目处处可见:“税务公益助学空间站”“税务暖心煤”、家家户户屋顶的防水工程、孩子的升降课桌椅、老人的助听器……

2015年以来,税务系统先后为大库土村捐款捐物共计120多万元,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特色产业、人才培训、易地搬迁、种植养殖等方面,为村里脱贫致富贡献了税务力量。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税务部门的帮扶,让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上的人搬进这敞亮的新房子,过上了出门有花园,进城有公交,家门口有学校的幸福生活。”村民拜学明说。

记者了解到,大库土村正在积极创建“高原美丽乡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在他心里,山下的新村就是高原最美的地方。

上山,“干”出来的循环产业
走进村民马强虎家,10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晒满了苞谷粒,进出房间要踩过厚厚的苞谷粒。

“以前,山上产的苞谷连自己家的牲口都养不活。哪像现在,牲口吃不完,还能换钱。”马强虎说。

大库土村的近1500亩土地全部集中在山上,那里海拔高、降雨少。过去,村民“靠天吃饭”,赶上差年头,苞谷只能长到半人高,几乎颗粒无收。

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督察内审司综合处副处长弓弢来到大库土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来村里,商讨为山上的农作物增收。

经过多方探讨,弓弢和村“两委”最终确定了双垄覆膜和秸秆青贮技术。“土地覆膜后,保水效果明显,保证了苞谷收成。收获苞谷后,村民将苞谷秸秆进行青贮,一部分作为自家养殖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另一部分作为饲草对外销售,每户每年也能收入四五万元。同时,牲畜粪便经过处理又能作为肥料回填地里。”弓弢说。目前,绝大部分村民均实现了农畜联动的循环发展。

从马强虎家出来,记者遇到了村里的养殖大户马海买。马海买刚从山上的养殖大棚回来,又开车带着记者上了山。

“现在很多村民都买了摩托车、农用三轮车,甚至小轿车,方便他们上山搞养殖。”弓弢说。

一进马海买家的养殖大棚,弓弢就发现羊少了一些。“前两天刚出了一批羊,价格很好,卖了2万多元。现在就剩120来头,过两天计划再进一批。”马海买说。

从山上到山下,再从山下到山上,山还是那座山,村民的生活却早已变了模样。

出山,“开”遍全国的拉面馆
在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墙上,贴着一张“拉面经济”示意图,上面展示的是大库土村村民在全国开设拉面店的分布情况。

广东、广西、浙江、山东……记者细数了图上标记的拉面馆,有26家。“最近在广东又开了几家,现在应该有近30家。”弓弢说。

大库土村是回民村,有吃拉面的习惯,不少村民都有拉面手艺。近几年,大库土村将“拉面经济”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餐饮职业技能培训,亲帮亲、邻帮邻等形式,让村民走出大山,在全国各地开办拉面馆。仅2018年以来,大库土村就新开拉面馆15家,130名村民出山奔小康。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拉面馆经营面临困难。为了减少村民损失,弓弢和村“两委”在青海“远程辅导”,年初建议村民及时退租止损;3月联系外卖平台,帮助村民打通外卖渠道;疫情情况好转后,又提醒村民复工复产。

不仅如此,弓弢还为短时间内难以复产的拉面馆争取到一次性创业补贴资金近10万元,并积极与各地税务部门联络,推动拉面进税务局食堂。

如今,“拉面经济”已成为大库土村村民致富的主要渠道,很多村民参与或者参股拉面馆,其中在拉面馆打工的村民每月新增收入超过2000元。

“脱贫不是终点。未来,我相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不论是‘拉面经济’,还是搞生态养殖,我们村民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弓弢说。
(作者: 记者李钰)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来源:中国税务报
核稿:韩世峰
编辑:小林
673_160847791262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