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如此大的避税力度,招来了各界的猜疑和指责,特朗普就多次发推怒怼亚马逊少交了很多企业税。前副总统拜登也曾表示,亚马逊每年获利数十亿美元的企业税率却低于教师和消防员。在督促大企业纳税这件事上,特朗普和拜登难得的达成了一致。
不过,亚马逊避税的秘密究竟如何,它是如何做到在IRS(美国国内税务局)的严格监管下进行“合理合法”的避税活动?下文将尝试为大家搭建起亚马逊的税收筹划框架。
三、境内避税招数
1、税天堂——特拉华州
美国的税收管理体制实行彻底的分税制,联邦、州、地方三级税收分开,各自进行征管,地方税收由州决定,也就是说从属地来讲,企业需要缴纳联邦税和州税。而亚马逊成立之初便将公司注册地选在了“全球避税天堂”之一的特拉华州,可见其眼光之长远。特拉华州州法规定,如果公司没有在特拉华州内经营, 不会被征收特拉华州所得税。如果在美国不经营商业活动,不用缴所得税,只需每年三月前缴纳年度特许经营税和年检费。若在本州有实体经营,所得税率为8.7%。还规定,特拉华州的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把股权作为员工激励的一种方式给予它的员工、董事会成员以及领导层成员。这些法规,吸引了众多公司和信托,亚马逊就是其中一员。虽然特拉华州宽松的税收政策招致了美国其他州甚至世界其他避税地的排挤和批评,但这并非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各大公司依旧乐此不疲地前往特拉华州寻求庇护。
2、税收优惠——税收扣除和税收抵免
(1)研发投入抵免优惠
亚马逊研发方面的投入占到员工工资和福利的7%左右,一直居于科技巨头前列。在2018年,依靠研发减税,亚马逊就就节省了近15亿美元。
(2)州、地方税收优惠
美国很多州或者地方为了吸引投资或者企业入驻,会提供一些税收优惠。于是,亚马逊凭借自身的名声和“规模效应”,在全美各地大举投资计算机、数据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以寻求更多的节税空间。亚马逊通过在全美建立仓储中心,获得了各地政府超过6亿美元的减税额度;同时通过在全美建立数据中心,同样额外获得1.47亿美元的税收优惠。
(3)营业亏损抵免
为了公开税负,促进经济的发展,各国税法很多都允许营业亏损的抵转:纳税人可以用当年发生的亏损额,去抵消以后年度的应税所得。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而美国却是15年。亚马逊充分抓住了这一规则,多年来主动不盈利,而是把赚来的钱用于扩张业务,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方面铺摊子,主动做亏企业。亚马逊曾表示,现在账面上还有14亿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额度。依靠亏损抵免避税是最常见且实用的税收筹划手段,也为亚马逊免去了大半的税款。
(4)股票期权抵扣
给资深员工发放股票期权替代工资薪酬是许多公司进行员工激励的一种手段,并且对应股票期权的价值可作为公司的成本抵扣,股价越高,可抵扣的成本就越大,因此这也是公司的一种避税手段。虽然增印股票会使股票减值,但只要经营良好,股价持续上涨,这种方法就能奏效。通过给员工免费印发股票的方式,仅2018年,亚马逊就抵掉了10亿美元的联邦税。
四、海外避税架构
2005年之前,亚马逊便开始发展欧洲业务,那时美国还是全球征税,联邦税率35%,境外所得汇回需向美国纳税,因此,“降低境外税,并将利润留存境外”,是亚马逊,也是所有美国跨国公司搭避税架构的主旋律。亚马逊于2006年完成对欧洲市场的业务重组,搭建了“美国—卢森堡经营主体—卢森堡壳公司”避税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