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4点30分,又是一天的放学时间,钟桂婷姐妹俩回到家,收拾好书包,就直奔“希望书屋”去了。这是放学后她们最常到的地方,是她们的课后“学习室”。
钟桂婷姐妹是江西省寻乌县丹溪乡双溪村小学的学生,她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希望书屋”离家不到100米,村里儿童不仅在此可以免费看书,也可以在放学后“托管”。
据了解,丹溪乡双溪村是江西省定“十三五”重点贫困村,在国家税务总局寻乌县税务局挂点帮扶下,村民们因地制宜地经营茶叶、红薯、百香果、中药材等产业种养,或外出务工,目前双溪村已经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万元。
据统计,双溪村共有4至14周岁儿童86人,其中留守儿童20人。每当学校放学,家长们总是犯愁:留守的孩子怎么办?接,费时费力;不接,放心不下。
于是,在寻乌县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李胜春的筹划下,利用村里的闲置房办起了“希望书屋”,县税务局投入资金重新粉刷了墙面,购置了桌椅,还购买了一批图书,并发动税务干部捐赠了一些辅导教材,安排志愿教师负责“托管”,向学生免费开放。
在“希望书屋”,他们可以在这里完成课后作业,税务干部下村帮扶间隙,还对他们进行作业辅导。“税务局的哥哥姐姐和学校的老师一样,懂得真多,教得真好!他们不仅教我们做作业,还给我们讲很多有趣的故事,教我们唱歌、跳舞!”钟桂婷几乎总是第一个到来、最后一个离开。
其实,“希望书屋”不仅是村里学生的“托管地”,还是许多村民的好去处。
“在这里,我最喜欢阅读农作物种植方面的书籍,还有健康养生等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感觉自己的思路更广了,创业想法也多了!”村里致富带头人钟昌伦就是这里的“常客”。
钟昌伦说,以前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一天不打就觉得手痒。现在,原来的麻将搭档不是去田间地头种果挣钱,就是去“希望书屋”看书或交流种养心得了,麻将搭档也凑不齐了,在驻村第一书记李胜春的劝导下,他走出“麻将房”走进“希望书屋”,看新闻、学技术,已然成了村里的学习积极分子。
“如果乡村振兴需要一双翅膀,一翼是产业富民,另一翼就是文化营养。百姓脱贫之后,急需用健康向上的文化食粮充实头脑,才能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李胜春说,“目前,书屋藏书量已达2000余册,群众读书已渐成风气。”
据了解,为丰富大家业余文化生活,“希望书屋”通过农民夜校开设田间课堂、微信课堂,多维度开展技术服务,免费解决农民生活生产上的难题,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
除“希望书屋”,该县税务局还帮助村里开办了村史馆,兴建了文化墙、文化广场等文明实践阵地。经过多年探索,双溪村已形成“文化立村、文化兴村”的发展思路,不仅改变了乡村的精神风貌,而且让老百姓在富起来的同时,文明新风尚也已逐渐形成。
来源:中新网江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