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859
  • Tax100会员 32522
查看: 453|回复: 0

农产品加工倒挂案例

2283

主题

2299

帖子

2517

积分

特级税友

Rank: 6Rank: 6

积分
2517
2020-9-19 23: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案例要点:

近日,湖北省荆州市国税局稽查局对荆州市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剖析式检查。检查人员根据该公司生产加工的流程和工艺,逐一核实其账面倒挂的真相,发现该公司通过违规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虚抵进项税,利用关联交易、副产品收入、加工收入不上账等形式隐匿收入,共计少缴增值税116.75万元,少缴企业所得税132.05万元,多计2011年度亏损307.34万元。对此,该局对其查补入库税款、滞纳金、罚款300万元。

案例详情:

检查人员调取了CTAIS中的相关纳税征管资料,了解了该公司的基本情况。该公司主要加工销售食用植物油,于2008年3月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公司通过对菜籽、棉籽和大豆等粮食进行清理、热炒、磨坯、榨油和浸出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植物毛油和饼粕等副产品。原料菜籽、棉籽主要为收购,大豆主要为外购,产品菜粕、棉粕为免税农产品,棉壳、豆粕、植物油为应税农产品。2010年申报应税收入21172万元,免税收入8704万元,免税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29.13%.2011年申报应税收入58562万元,免税收入4921万元,免税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7.75%.收入历年增长,免税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历年下降,增值税年年留抵。企业长期无应缴增值税,是因为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的倒挂,还是企业收购不实、收入未全额上账造成?由此,检查人员对企业进行了实地检查。

检查人员进驻企业后,与企业分管生产的厂长、车间主任和普通员工进行了闲聊式交谈。交谈中发现,该公司老总曾经有意将公司"打包"筹划上市。这个问题引起了检查人员的怀疑:一个企业如何"打包"?难道还有别的公司可以与该公司"打包"?可以与该公司"打包"的公司有哪些?多家公司之间的组织架构如何分布?构成怎么样的关联关系?有无关联交易?是否人为在多家关联方之间调节转移税负?

之后,检查人员调取了企业填写的关联关系申报表,发现企业的股东曾经在外地某油脂公司和外地某农贸公司担任高管。经过后续的调查,发现外地某油脂公司和外地某农贸公司正是曾经准备与企业"打包"上市的两家公司。检查人员决定把外地某油脂公司和外地某农贸公司作为该公司往来账检查的重点,核实关联交易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检查人员到企业后进行了大量细致入微的调查,通过对车间主任、普通员工的询问、车间工艺流程逐环节查看,并与在网络上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比对,得出油脂行业完整的工艺流程,以及物耗比。菜籽还原率一般为95.8%,菜籽含油率较高时按96%进行还原;棉籽还原率一般为96.8%;大豆还原率一般为100%。通过仔细的测算,检查人员发现企业收购和外购的棉籽、菜籽和大豆与产出的毛油、菜粕、棉粕、棉壳和豆粕符合物耗常规。

检查人员注意到几个奇怪的工序,棉籽、菜籽和大豆在浸出工艺环节要加入溶剂油,从毛油精炼到成品油时还要加入白土、磷酸、片碱、石蜡油和活性炭等辅料。白土、磷酸、片碱、石蜡油和活性炭这些辅料加进去后能吃吗?是否还要沉淀过滤?过滤下来的这些废料是否有经济价值?有收入是否全额上账?

经过继续深挖,检查人员发现毛油精炼成品油时还经过如下工艺:1吨毛油→加热至75℃→加2千克85%磷酸→冷却至50℃→加3.7千克片碱→升温至80℃离心分离→水洗30分钟→离心分离→分离油升温干燥→2%白土吸附脱色→过滤→脱臭塔脱臭→成品油。脱色工序用白土2%,即每吨油用白土20千克,按白土吃油30%计算,每吨油在脱色工序油耗为6千克。脱臭工序损耗为0.05%,即每吨油在脱臭工序油耗为0.5千克,两次离心分离出皂角应为4千克/吨,主要包括豆酸、菜酸和皂化油等。脱色过滤后的白土为26千克/吨,这些均为工艺副产品,而企业收入账上均未反映。

根据检查人员测算,该公司少计副产品收入550万元左右。在事实面前,企业财务人员无法狡辩,提供出两年其他业务收入574万元的"内部账"。

对于购进,检查人员认真核查企业的收购发票、过磅单和资金流向,同时结合企业的往来账,看是否存在明为向农户收购、实为向商贸公司购买的现象。果然在关联公司——外地某农贸公司的往来账上,发现一笔80多万元的款项。经查,该款项实为企业向外地某农贸公司购买棉籽的款项,企业未要求外地某农贸公司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而自行填开农产品收购发票入账。

对于销售,检查人员结合往来账认真复核企业销售毛油和成品油、菜粕、棉粕、棉壳、豆粕数量和单价,发现该公司同期销售毛油不含税价为8.95元/千克,而销售给外地某油脂公司不含税价为7.8元/千克,售价明显偏低。经查,外地某油脂公司地处县级市,征管较薄弱,企业通过外地某油脂公司隐匿收入。

在检查中,还发现企业的生产设备满负荷压榨能力为600吨/天,企业受资金、原料产量的抑制无法满负荷生产,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生产设备,企业与中储粮签订合同,代其加工菜籽油,企业如实在账上反映了该加工收入。经过核查入库出库记录,还发现企业存在部分加工收入未上账的情况。

经查实,该企业共计少缴增值税116.75万元,少缴企业所得税132.05万元,多计2011年度亏损307.34万元。对此,该局对其查补入库税款、滞纳金、罚款300万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