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947
  • Tax100会员 33701
查看: 210|回复: 0

[国务院政策]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当前经济形势系列述评之三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804
2020-9-15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策文件
政策原文链接: http://www.gov.cn/xinwen/2016-07/27/content_5095267.htm
发文单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文件编号: -
文件名: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当前经济形势系列述评之三
发文日期: 2016-08-02
政策解读: -
备注: -
纵横四海点评: -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记者 陈炜伟)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6.7%的增长,增速呈现换挡趋势。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表面上看是增速换挡,内核是动力的转换和接续。中国经济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动能转换尤为重要。
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从需求结构看,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去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今年上半年,这一贡献率更是达到73.4%。特别是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持续扩张,旅游、文化、健康、养老、体育等消费产业加快发展。
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上半年三产占GDP的比重达到54.1%,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展向好,对稳增长、保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新产业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继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季度增长11.8%,比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方面,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增长28.2%,网络约车、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产品保持较快增长。
当下的中国经济如同一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一方面有传统产业和需求的“汽油”推动,另一方面有新经济的“新能源”驱动。双引擎、新动力正逐步形成,经济转型初见成效。
但如果仔细观察,这辆汽车的动力短板仍然存在。消费需求虽然蓬勃发展,但有效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供需错配仍然制约着有效需求的释放。新经济尽管在支撑发展、保障就业、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目前在规模上还难以与传统动能等量齐观。促进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制度环境等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中国经济上升动力和下行压力交织,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时期。面对动能迭代更替的经济规律,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
培育新动能,首先必须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正是为了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需求。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提升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培育新动能,要坚持培育产业新优势。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要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行动,广泛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不同领域融合发展,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培育新动能,必须坚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针对市场主体期盼,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为创业创新清障搭台。
培育新动能,根本上要靠创新驱动。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要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
可以期待,随着各项改革政策的落实,假以时日,异军突起的新动能将撑起未来中国经济一片新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