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541
  • Tax100会员 33745
查看: 226|回复: 0

[国务院政策] 就业是经济转型动力而非“包袱”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804
2020-9-15 17: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策文件
政策原文链接: http://www.gov.cn/zhengce/2016-05/10/content_5071730.htm
发文单位: 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件编号: -
文件名: 就业是经济转型动力而非“包袱”
发文日期: 2016-05-11
政策解读: -
备注: -
纵横四海点评: -


徐骏作(新华社发)

4月24日至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时,明确要求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之后的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考察人社部并主持召开就业座谈会时也指出,要协调配合、主动作为,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制定政策、发展产业、投资工程的重要导向。专家认为,经济转型过程中,积极主动促进就业不仅符合共享发展的要求,而且可以为改革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为经济转型本身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
发展经济 民生为本
当一个人开车去旅行时,如果错过了拍照的好地点,掉头返回重寻美景并非难事,可是在其人生的旅途中,这段“丢失的时间”却再也无法追回。在经济学中,就业之所以重要,恰恰就是因为失业一旦发生,就意味着劳动者“时间的丢失”,这种损失不仅无法挽回,而且将直接影响个人乃至家庭的生活质量。
在5月6日就业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分析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稳增长更是要着眼于保就业、增收入、惠民生。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权衡表示,就业水平既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衡量短期经济运行的关键指标,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尽管会有各种各样的“阵痛”,但只要就业稳,经济就稳,老百姓的生活就有保障。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在很多指标上都好于预期,但也要看到,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下行压力犹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端管理依然需要不断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就业无疑是个重要抓手。”权衡说。
多措并举 守牢底线
多重手段增加就业,层层织网托底民生。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我国“稳就业、促民生”的政策措施涉及很多方面,大体可分为以下4类:
一是保企稳岗促转型。政府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一定扶持,使过剩产能行业的职工通过技能培训或者转岗等方式,最终胜任新岗位。二是创业创新带就业。在为创业创新提供便利的同时,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在更广阔领域实现就业供需对接。三是提供信息促对接。政府通过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等活动,搭建农民工、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供需对接平台,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四是保障政策来托底。即对一时难以就业的,政府将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措施来帮助其尽快重返岗位。
事实上,中国的就业形势也确实令人羡慕。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低于预期控制目标。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18万人,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3,登记失业率则进一步降至4.04%。此外,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突破9亿,覆盖了65.7%人口,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领域普遍用卡的格局基本形成。
“无论城镇登记失业率还是国际通行的调查失业率,我国的失业率指标相较于其他国家都不太高。如号称‘充分就业’的美国目前失业率也在5%以上,一些欧洲国家失业率甚至超过1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李长安说,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不会出现失业骤增现象。
人才重配 引领转型
那么,就业压力是否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包袱”呢?
“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就业格局,所以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摩擦性失业短暂升高是正常的,这是人力资本这一生产要素重新优化配置的必然过程。我们不能只看旧不看新、只见失不见得,简单地把就业压力误认为是经济转型的‘包袱’。”权衡表示。
权衡举例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所以能称得上是一个就业的“双赢”战略,一方面在于创业创新可以加速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的培育生成;另一方面则是其客观上通过少数人的成功创造了全新的就业机会,带动了更多人就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今的就业早已不仅仅是传统经济下存量的调整,更是在新经济中做增量的文章,这种转换本质上也是经济转型的一个强大动力。
有经济学者指出,中国在构建这样激励相融的体系方面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未来,只要劳动者的积极性能够真正地被激发,中国经济触底反弹的态势就会持续。(记者 王俊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