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211
  • Tax100会员 33701
查看: 214|回复: 0

[国务院政策] 新华时评:治理红包腐败还须久久为功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804
2020-9-15 17: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策文件
政策原文链接: http://www.gov.cn/zhengce/2016-02/12/content_5040763.htm
发文单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文件编号: -
文件名: 新华时评:治理红包腐败还须久久为功
发文日期: 2016-03-06
政策解读: -
备注: -
纵横四海点评: -
新华社南昌2月12日电(记者 胡锦武、赖星)早在春节前,一些地方纪检监察部门或发布红包治理战果,或通报违规收受红包典型案例,以期正风肃纪、以儆效尤。其中,仅江西通报的数据,自2013年9月开展红包问题专项治理以来,全省三级廉政账户共收到违规收受红包2亿多元。
党员干部违规收受红包问题由来已久,既是腐蚀执政党肌体健康的“脓包”,又可能成为影响国家长治久安的“炸药包”。为此,中纪委节前发出“廉政红包”,提示党员干部春节期间“八条禁令”,违规收受“红包”问题就赫然在列。
“廉洁不廉洁,关键看年节”。对一些党员干部来说,过节就像“过关”,节可能好过,“关”却不好闯,种种红包很容易打着拜年的旗号卷土重来。随着各地纪检监察部门执纪越来越严,一些人就用起微信红包、电子礼品卡等时髦手段,此类红包腐败藏得实、捂得严,还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加以惩治。
小手一抖,红包到手。如今,“互联网+红包”的方式为行贿受贿提供了很大便利。比如,加个微信好友,红包交易瞬间就能完成,二者无须面对面,既少了尴尬,也少了繁琐;另一方面,网上支付不易暴露,一些人为此和纪委禁令玩起了“躲猫猫”,给监督、举报增加了难度。
除恶务必尽,斩草需除根。治理红包腐败既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须严明纪律,警钟长鸣;也是一项年节间的突发性工作,须对症施治,求得实效。加强部门合作,破除技术障碍,严查各种红包腐败,真正让行贿人和受贿方无处藏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