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209
  • Tax100会员 33536
查看: 481|回复: 0

【攻坚扶贫】驻村“多面手” 扶贫“暖心人”——单县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崔新军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0
2020-8-19 00: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山东税务
标题: 【攻坚扶贫】驻村“多面手” 扶贫“暖心人”——单县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崔新军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OTA0NDEyNQ==&mid=2650976195&idx=3&sn=3fe56d8c66b856b066357af6d55883f2&chksm=f76a93b1c01d1aa7d7ac81ac0d8c3747c94d8397fcb5aafe7c27deadef064d3cdbb3a3ebb911#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08-18
二维码: -

崔新军,男,1988年6月参加税收工作,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单县税务局东城税务分局副局长,2017年5月,被选派为单县高韦庄镇马寨行政村“第一书记”。三年多来,崔新军让这个偏远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自己也从刚进村时的“城里人”,变成了现在村民人人喜爱的“崔书记”。
庄稼地的“丰收井”
马寨行政村辖5个自然村,地处单县西南最偏远处,属黄河古道淤积平原,村庄全是沙土地。因沙土地水分流失得快,每茬庄稼都要浇好几次水,地多井少,“抗旱”成了当地群众的心头大事。而且,村内无任何集体收入,全村672户中有114户328人贫困,是典型的贫困村,村里姑娘愁嫁,小伙也愁娶。

“打井”,崔新军提出了入村以来的第一个想法。消息在村内传开后,全村老百姓都翘首以盼。“没有钱咋打井?”面对打破“靠天吃饭”窘境的梦想,群众心中有疑问,村委会也打“退堂鼓”。
“刚提出打井想法的时候,我心里也是没有底。我在城里长大,对农村工作没有经验。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入户,全面了解马寨村的发展情况,琢磨以后的发展方向。”精准脱贫,步子稳才能路子准,崔新军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马寨村变个样。

“定了干,马上办。”面对村民的质疑,崔新军从任职的第一天起,半个多月的时间,他走遍了全村每个村民组,察民情、听民意、搞调研、聚思想。一时间,崔新军脖子里搭上毛巾,挽起衣袖裤脚,骑上电动小三轮载着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一起踏查农田,找点、划线、跑水利政策。最终,协调资金38万元,在村里打成了75眼新机井,并对原有的30眼机井进行了修复,村民们灌溉农田得到了切切实实的便利。
“崔书记给我们庄稼人帮了大忙,你看,一片片花生、玉米即将丰收,这都多亏了咱们的崔书记!”村民们纷纷点赞。
家门口的“脱贫路”
在马寨扶贫车间,每天早上8点,缝纫机就已经开动起来。裁好的布料,整齐的配饰,在陆巧玲的一双巧手下一气哈成,一件整洁、舒适的汽车座套就制作好了。

陆巧玲是马寨村“有名”的贫困户,一家有5口人,因为丈夫患病治疗,欠了一身债。家中两个还在读书的孩子,以及一个需要赡养的老人,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 陆巧玲整天愁眉苦脸,不知道生活要怎样过下去。
“陆巧玲家里有老人、小孩、病人需要照顾,不能外出打工,只靠自己家里几亩地,要脱贫太难了。”崔新军了解陆巧玲的家庭情况后,心里也沉甸甸的。
“听说陆巧玲年轻时学过缝纫,技术很不错,这个特长也许在咱村里扶贫车间可以用得上。”在崔新军回到村委会和村干部商讨怎么帮扶陆巧玲时,有一位村干部提议道。“对,咱村扶贫车间生产的汽车座套销路很好,如果能在车间干活,脱贫应该没问题。”崔新军立刻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陆巧玲。

“那我就干着试试看。”曾经一脸愁容的 陆巧玲变成了大忙人,她不仅把荒废的手艺重新拾了起来,还有时间照顾家人。由于陆巧玲技术熟练,在扶贫车间一月就能收入3000多元,经过几年的努力, 陆巧玲就将家中的欠债给还清了。
“俺每个月都能在家门口领到工资,还不耽误接送孩子,这是过去想都没想过的好事啊。”陆巧玲激动说道。
致贫原因不尽相同,但像陆巧玲一样灵活就业拿工资的贫困户,或在扶贫车间打工,或参加经济合作社,都同样实现了脱贫。

因地制宜谋产业“地图”,马寨村党支部创办了扶贫车间3个、扶贫大棚30多个。如今,随着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马寨村所有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村容村貌也日新月异。
老百姓的“贴心人”
  “崔书记心眼实在,谁家里有难事,他知道后准能帮一把,有一颗热心肠,是咱的贴心人。”马寨村村民对崔新军逐渐熟悉了起来。
“我们家穷,看不起病,我们年龄大了,收养手续咋办,我们也不知道。”高韦庄镇马寨村刘传合、冯桂玲夫妇回想起为孩子上户口的事,现在仍记忆犹新,“多亏了我们的第一书记,不仅帮忙给孩子上了户口,还让俺上了学。”

50多岁的刘传合、冯桂玲老两口在五年前在外务工时,抱养了一名女弃婴,回家后想给孩子上户口,由于手续不全,一直办不了,眼看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夫妻两非常着急。崔新军了解情况后,多次到镇派出所、县公安局寻求解决途径。帮助刘传合、冯桂玲一家三口到相关部门完善收养手续,最后公安机关核准孩子登记在养父母的户口下。孩子不再是“黑户”,还在单县博爱学校上了学。
“老两口年纪大了,文化水平不高,语言沟通能力比较差,家庭也特别穷困。”崔新军介绍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老两口搞不懂、做不了的事情,我来!”

2018年春末,按照上级总体规划,马寨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动迁过程中,部分群众不理解拆迁政策、不愿意搬离生活了半辈子的家。崔新军又开始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遇到有的村民不在家,崔新军就挑饭点去敲门,向群众讲明白、说清楚,而他自己却时常顾不得吃饭。政策向村民讲了一又一遍,前景向村民展望了一次又一次,最终新村建设顺利开工,崔新军接着又出现在了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如今,村民搬进了新房,通往村外的3.5公里路完成了水泥硬化,2层476平方米的村级党建活动室已建成,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驻村扶贫以来,崔新军黑了、瘦了,但他所帮扶的村美了、富了......
相关链接:
【攻坚扶贫】山东脱贫攻坚一线的“税务力量”
【走向小康】视频:我们的村子有点“甜”
【走向小康】视频:夏日的“西瓜酱” 就是家的味道
【攻坚扶贫】税徽映照扶贫路——菏泽市税务局“第一书记”王景生扶贫纪实
【攻坚扶贫】特色种植“敲开”致富门——临邑县税务局“第一书记”刘炳山扶贫纪实
【攻坚扶贫】心系百姓 真情扶贫——郓城县税务局“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纪实
【攻坚扶贫】小康路上的“税月情怀”——东营区史口镇西商村“第一书记”燕全亮
【攻坚扶贫】俯首甘为孺子牛 ——阳信县税务局派驻“第一书记”王惠国
【攻坚扶贫】党建引领 产业帮扶 照亮乡村脱贫路——平阴县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孙宗杰
【攻坚扶贫】“三步走”助力脱贫致富“三级跳”——沂源县税务局“第一书记”李军扶贫纪实
【攻坚扶贫】泰安税务:脱贫攻坚中的“税务蓝”
【攻坚扶贫】让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寿光市税务局派驻“第一书记”王兴元工作纪实
【攻坚扶贫】扶贫路上的“心”力量——日照市东港区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王培岭
【攻坚扶贫】用脚步丈量脱贫攻坚路——乐陵市税务局派驻“第一书记”杨建强
【攻坚扶贫】把扶贫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潍坊市税务局“第一书记”张晓明
【攻坚扶贫】山楂树下扶贫情深 旧村新貌见证初心——济南市历城区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赵冬
【攻坚扶贫】把实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菏泽市税务局“第一书记”王安贵扶贫日志里的“扶贫故事”
【攻坚扶贫】唐书记的“三本经” ——枣庄市山亭区税务局派驻“第一书记”唐新春
【攻坚扶贫】寄情乡村 倾心为民——菏泽经济开发区税务局驻郓城县程屯镇张辛庄村“第一书记”李冬华扶贫纪实
【攻坚扶贫】致富路上党旗红————枣庄市峄城区税务局派驻“第一书记”付道峰
【攻坚扶贫】做好村民的主心骨——军转税务“老兵”张钦迎“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攻坚扶贫】初心点亮扶贫路——枣庄市薛城区税务局派驻“第一书记”张大川
【攻坚扶贫】用足“绣花”功夫 给村子换身靓“衣裳”——威海税务驻村“第一书记”岳秀华
【攻坚扶贫】小乡村的美丽“蝶变” ——滕州市税务局派驻“第一书记”秦晓博
【攻坚扶贫】济南税务:打好“组合拳”,为精准扶贫贡献税务力量
【攻坚扶贫】潍坊税务:4则故事背后的税务脱贫致富力量
【攻坚扶贫】脚上沾满土 驻村更“驻心” ——东营市税务系统三位“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纪实
【攻坚扶贫】“85后”单书记难忘的三个日子——安丘市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单垚
【攻坚扶贫】黄河滩区脱贫致富 积极谋求长远“生计”
【攻坚扶贫】士当弘毅 生而为民——新泰市税务局派驻“第一书记”刘士生
【攻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税务“专业户”——冠县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赵美涛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菏泽市税务局
编发: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办公室


895_159776762028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