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2178
  • Tax100会员 28062
查看: 419|回复: 0

以税惠农,特色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奔小康

561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06
2020-8-15 16: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zzzzzzzzzzzz 于 2020-8-18 09:36 编辑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税务系统立足税收职能,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为涉农企业上门辅导,处理涉税疑难问题。驻村扶贫干部们积极调研想办法,因地制宜引导群众拓宽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新动能。

“小村庄”有了“大产业”
  “国家的税收政策给了我很大信心,成立合作社,几乎就不用缴税,税务局还贴心地给我们送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优惠政策汇编》,我们村上的地有3000多亩,三分之一是梯田,种出藜麦既有收入又漂亮……”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炭山岭镇上岗岭村党支部书记李玉海向前来宣传税收政策的天祝县税务干部介绍他的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炭山岭镇上岗岭村平均海拔2800米,年均气温3.5℃,降雨量480毫米,是典型的半干旱山区,前崖坎,后坡坡,一直没什么像样的产业。近几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天祝藏族自治县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积极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着力为培育壮大“牛羊鸡马菜菌藜药”八大产业注入税务力量,使得上岗村这个“小村庄”竟也有了“大产业”。
  
  七彩藜麦 为生活添彩
  
  天祝县松山镇鞍子山村的千亩藜麦种植基地,火红的麦浪,饱满的颗粒,承载着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以前我们村里种的都是小麦和豌豆,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收成不高,刚够养家糊口而已,那还奢望存什么钱呢!”村民毛占义回忆道。


  图为天祝县松山镇七彩藜麦种植基地。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的古老作物。2017年被引进到天祝,至今,全县已推广种植藜麦11.6万亩。2018年11月11日,天祝县更是被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誉名为“中国高原藜麦之都”,使得这个健康美丽的产业真正成为了致富“好帮手”。
  
  为培育适合特色产业成长的“税收土壤”,成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坚实的“税后盾”。天祝县税务局对内开展税务干部专项政策培训会,梳理涉农税收政策,提高税务干部对政策的把握;对外,借助纳税人学堂、天祝税务网络直播间、税企微信群、专项宣传册、税企共建主题党日活动等多渠道强化政策宣传,建立健全“事前辅导、事中审核、事后监管”的跟进机制,以税助企、税农携手共促扶贫产业发展。
  
  与“菌”共舞 挣钱顾家两不误
  
  天祝县哈溪镇古城村合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生产车间主任谭桂兰为大家耐心讲解食用菌种植技术。“我是负责种菌的,菌棒生产车间投产后,我在这儿上班,一边能照顾家里,一边还能赚钱。”


  图为天祝县税务干部到养菌棚宣传政策。
  
  从税务干部与谭桂兰的交谈中得知,合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5年成立,现已建成种植棚500座,养菌棚20座。合作社所属食用菌加工生产车间日生产菌袋1.5万袋,年产可达100万袋,带动周边群众77人就业,其中包括建档立卡户18人。村民也不用外出打工了,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景。
  
  高原夏菜 让致富不再难
  
  “国家的创业扶贫税费优惠政策,更加激发了全村致富的动力,公司运行这么长时间了,税务局一直帮助我们解决困难,上门辅导政策,处理涉税疑难,为我们提供便利,全村不仅脱贫了还找到了长久经营的事业,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甘肃康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陈英说。
  
  2010年初,陈英联合天祝县打柴沟镇安家河村的10余户村民成立了天祝康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后改名为甘肃康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公司现已辐射带动周边1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高原夏菜1.6万亩以上,产值90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同时,通过技能培训,吸纳2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高原夏菜初加工工作,转移性收入增加400万元以上,户均收入增加1.2万元,帮助安家河村全村建档立卡户140户551人全部脱贫。


  图为天祝县税务干部帮助村民采摘夏菜。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促进扶贫产业发展,保障农民稳定就业,天祝县税务局对农户、合作社、涉农企业进行调研,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发挥“银税互动”作用,协调银行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积极拓展“线上”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努力提高办税效率。
  
  “目前,安家河村的蔬菜种植面积从过去的几户一亩发展到如今的户户十几亩,从品种单一的蒜苗、娃娃菜发展到荷兰豆、荚豆、莴苣等十几个品种,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产业扶贫奔小康
  近日,一场“县长来了”直播带货活动,让乐山市沐川县的魔芋产品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作为沐川县传统产业,魔芋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乐山市税务部门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利用税收支持政策不断“添薪加柴”,让产业扶贫、产业致富的路越走越宽广。
  
  龙头带动点“魔”成金
  
  作为一家从事魔芋系列产品研究、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按照“公司﹢种植大户+贫困户”和“公司+村委会+贫困户”思路,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让产业帮扶开启脱贫致富大门,真正实现了点“魔”成金。国家税务总局沐川县税务局精准落实各项税费政策,让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减税“红包”。


   
  “出口订单骤减,工厂全线停产,工人需要发放工资,厂区需要维护运营,种植的魔芋更需要继续护理,企业一时陷入了困境。”说起疫情影响,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磊十分感慨,“幸亏税务部门雪中送炭,及时送来疫情期间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今年1-7月,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靠魔芋产品销售获得出口退税800余万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00余万元。


  
  疫情期间,沐川县税务局及时通过各个网络渠道为纳税人送上最新税费优惠政策,对重点企业安排税务专员进行“一对一”辅导,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不仅如此,税务局还主动为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解决资金困难,利用“银税互动”项目,为企业争取到无抵押无担保贷款500万元。
  
  “农产品销售本就利润微薄,更加需要不断创新产品,持续激活市场。这笔资金不仅解决了公司机改、原料难题,还能增加生产线,促进公司更好更快发展。”刘磊高兴地说。
  
  “一村一品”敲开致富门
  
  “再过段时间猕猴桃就能上市了,看目前的挂果情况,今年一定会有个好收成。”望着密密匝匝的猕猴桃,峨边广益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明科兴奋地说。


  
  地处小凉山地区的峨边彝族自治县,是四川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发展特色产业,建立种养殖合作社成为让贫困户“钱袋子”鼓起来的有效举措。
  
  觉莫乡为觉村发展种植花椒160亩、茨竹村发展种植晚桃300亩、红旗镇四坪村新建桃子基地180亩、新林镇黄泥村种植白芨10亩……如今,村村都有主导产业,户户都有致富门路,产业扶贫“硕果满枝”。
  
  国家税务总局峨边彝族自治县税务局也立足税收职能,助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优化纳税服务和宣传辅导工作,为项目落地落实、群众增收致富贡献税务力量。今年以来,峨边县税务局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为63户种养殖合作社减免税费200.73万元。“得益于税费优惠政策,我们上半年享受了税费减免40.78万元,为合作社支付工人劳务工资、购买套袋期材料解决了大问题。”何明科笑着说,“现在我们合作社解决就业超500人,还正在向省上申报创建‘培育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呢。”
  
  以茶为媒共圆小康梦
  
  炎炎夏日,穿行在马边文彬绿雪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园中,处处可以闻到茶香。马边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片片小小的茶叶成为连着土地与农户脱贫之间的“纽带”。国家税务总局马边彝族自治县税务局在结对帮扶过程中,一直致力于推动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马边文彬茶业有限公司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从事茶叶行业32年,拥有1000多亩茶叶基地,可以容纳大量农户进行茶叶采摘。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公司通过组建茶叶合作社等方式发展产业,为农户增加收入提供“渠道”。得知情况后,马边县税务局积极宣传招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享受定额扣减、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等相关优惠政策,为企业和贫困户“搭桥牵线”,携手共绘脱贫致富新画卷。


   
  “疫情期间,我们茶叶面临产量下降、产品滞销等窘境,资金回笼慢,还好税务局送上量身定制的‘明白卡’,我们一季度就享受了税费优惠6100多元,相当于节省了一个季度的电费。”公司负责人何文彬说道。据了解,疫情期间,马边县税务局利用税收大数据分析企业经营情况,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全面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为决胜决战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目前,企业通过“以茶扶贫”,带动周边5个乡镇150多农户进行采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0余户。“通过采茶,每户年收入可增加1万元左右,另外通过合作社集体经济还能享受到入股分红3万元。”何文彬说,“能为周边老百姓做点实事,也是我们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小辣椒种出“甜滋味”

  迎着夏日的初阳,在依希来木其村的田地里,张建华弓着腰,仔细将辣椒丛中的杂草拔掉。他是当地种植大户,受依希来木其村两委委托,正带领村民种辣椒。“抬头望市场,低头看地况。”望着绿油油的辣椒田,这位种地“老把式”感慨万分,“不盲目跟风,种有需求的,种适合咱这土地的,改种辣椒这一步算是走对了”。
  
  依希来木其村地处天山脚下,位于新疆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曾经,这里以种红枣为主,但由于市场需求、管理粗放等原因,村民收入连年低位徘徊。两年前,国家税务总局温宿县税务局“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入驻后,经过征求村民意见,决心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
  
  驻村工作队请来的专业人员分析认为,依希来木其村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辣椒生长;光照时间长,种出的辣椒品质好,且成熟后在枝头就能蒸发水分,采摘处理所需人力少。于是,小辣椒成为调结构主打作物。


  图为新疆温宿县依希来木其村农民在收割辣椒。(中经视觉 马文涛/摄)
  
  “辣椒能卖到哪儿啊?”“从来没种过,到底好不好种?”“都种辣椒,会不会价格上不去?”……村民大会上,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顾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马文涛表示,通过政策引导、大户带头、技术跟进三步走方式,推广辣椒种植。对有意愿种植的农户统一发放地膜、肥料,待辣椒销售后农户再支付农资费用。
  
  “当时,工作队希望我能带头试种辣椒,并承诺包技术、包销路。”村民刘元平说,“那会儿心里确实没底,想着反正前几年也没挣啥钱,就决定试试,一下就种了20亩,结果效益相当不错。”少数村民试种成功,更坚定了依希来木其村发展辣椒种植的决心。
  
  “种辣椒挣钱多,身上有劲。”谈及改种辣椒的好处,村民马木提·艾合买提打开了话匣子,“工作队请专家来讲技术,还带我们到示范户地里参观。我们一盘算,种辣椒产出高、成本低,确实可种。”去年收货后一算账,这位朴实的农民心里乐开了花:30亩辣椒地,挣了10万元。
  
  如今,依希来木其村的辣椒种植面积较去年翻了一番。为了分散风险,多元增收,村民们在工作队引导下,又引种了大樱桃、美国杏李等经济作物,走上了多样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打造品牌。”张建华说,以往村民各卖各的,现在则依托专业合作社,在晾晒、包装、销售各环节都严格把关,根据市场行情统一销售价格。“小辣椒种出了‘甜滋味’,我们要让咱村农产品都成为持续下‘金蛋’的母鸡。”

来源:中国日报网、海外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奇宇星
352_159747840876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