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税收规则体系对居民国的倾向既是历史延续,也有客观原因,一方面,当前体系仍然延续国联(League of Nations)在1920年代制定的原则与结构,根据其收益原则(Benefit Priniple),收入来源国对积极所得(按照来源国的定义)拥有主要征税权,而居民国对消极所得(按照居民国的定义)拥有主要征税权,并且对非居民纳税人的所得进行征税应当在构成常设机构的前提下;另一方面,来源国为吸引投资而让渡部分税收管辖权甚至零税收。资本的流向在税收上将国家分为两类,居民国(通常为发达国家)与收入来源国(通常为发展中国家)。然而,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经济数字化在税收上对原居民国与来源国进一步划分,将国家划分为数字经济输出国(居民国)与市场国(来源国),因此,在税收上一些发达国家也不得不面对被重分类为来源国的现实,并且,跨国企业利用数字经济商业模式的非实体存在进一步侵蚀来源国据以征税的常设机构联结原则。与此同时,从来源国转出的收入实际上也并未转向居民国,而是被跨国企业利用各种安排转移至低税率区或者甚至使收入完全消失(如苹果公司通过错配安排将收入转移至无国籍子公司)。对于此种结果,以至于OECD税收事务负责人Pascal Saint-Amans指出,“欧洲体验了发展中国家的经历,他们(欧洲人)让一些聪明人进来赚钱,他们(聪明人)没有回馈任何东西就离开了”。美国则根据跨国企业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行为主要特点,在2017年税改法案(减税与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或简称“TCJA”)中全面加强无形资产的税收立法。经济数字化对各国税收利益的影响是跨国企业纳税人、数字经济输出国(居民国)与市场国(来源国)以及低税率区(避税地)四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方利益之间既存在互斥也存在交集,任何单边主义行为很难解决这种困局,然而OECD以包容性框架为基础的多边合作机制为解决数字经济对税收利益的划分提供了平台。
在OECD文档中称为“符合条件的市场管辖区域”(Eligible Market Jurisdictions)是指某一跨国企业集团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管辖区(国家或地区),或者对于高度数字化业务情况下,是指为用户提供服务或从用户征集或收集数据或内容贡献的管辖区,在本文中简称为“市场国”。参见《Statement by the OECD/G20 Inclusive Framework on BEPS on the Two-Pillar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Tax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the Digitalisation of the Economy 》(2020年1月)附录1脚注9。
参见《Statement by the OECD/G20 Inclusive Framework on BEPS on the Two-Pillar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Tax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the Digitalisation of the Economy 》(2020年1月)第三章第1节。
参见《Statement by the OECD/G20 Inclusive Framework on BEPS on the Two-Pillar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Tax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the Digitalisation of the Economy 》(2020年1月)附录1第21段。
参见《Statement by the OECD/G20 Inclusive Framework on BEPS on the Two-Pillar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Tax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the Digitalisation of the Economy 》(2020年1月)附录1第24段
参见《Statement by the OECD/G20 Inclusive Framework on BEPS on the Two-Pillar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Tax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the Digitalisation of the Economy 》(2020年1月)附录1第90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