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子宁 于 2020-7-27 15:03 编辑
2020年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春节。因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封城,全国各地也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政府号召群众不拜年、不聚餐、不集会,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门戴口罩。一句话,你乖乖待在家里,就等于为社会作贡献。在严峻的疫情形势里,我不禁想起数年前看过的一部外国电影《卡桑德拉大桥》。面对相同的疫情,因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自然地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效果。关于这一点,文末再作比较。我们先来看看《卡桑德拉大桥》。
《卡桑德拉大桥》是一部灾难片,讲述的是病毒意外扩散后的故事。两名国际恐怖分子闯进了日内瓦的国际卫生组织总部,欲实施恐怖袭击,受到了安保人员的阻击。在追捕过程中,警员不小心打破了实验室的病毒玻璃瓶,恐怖分子被致命病毒所感染,一人当场被擒,不久腐烂而死;另一人则逃窜到一列开往斯德哥尔摩的列车上。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死亡率高达40%,不久列车上许多乘客都被传染。有关当局为了控制局面,对列车进行严密监控,不许所有乘客下车、不许列车在任何车站停留,将所有车窗封闭。为了掩饰和消灭病毒,最后国际警局意图将列车引向根本无法承受列车重量的卡桑德拉大桥。国际卫生实验室的一名医生发现高浓度氧气可能会杀死病毒,车上的张伯伦医生也发现用氧气可以治愈被感染的人,可是当局并不相信,仍然一意孤行、任由列车驶向危桥。为了生存,列车上的乘客联合起来用武力反抗,和控制列车的武装人员展开了对列车的争夺权。在同列车上的军队进行了一番交火后,终于将列车分成两截,前面的一截列车在过桥时坠桥爆炸,后面的一截则平安停了下来,最终大多数旅客绝处逢生。
片中有激烈的枪击场面,有紧张的故事情节,但更多的是温情,是人性的光辉。有阴谋,也有爱情;有丑恶,也有善良。在这列开往斯德哥尔摩的列车上,所有乘客都经历了一场始料不及的生死劫难。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抗争中,他们消除了宗教的对立、文化的隔膜以及贫富的差异,最后团结起来,一起面对共同的敌人。接下来跟着我认识一下列车上的核心乘客。
张伯伦医生(理查德?哈里斯饰):本片的主角之一,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詹妮弗的前夫,他在医学界有很高声誉。此次搭乘列车去斯德哥尔摩领奖,得知列车上有致命病毒携带者,政府要毁灭列车时,他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带领旅客们同传染病及押车的武装人员展开生死搏斗。这是一个“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既能同病毒作战,也能拿起枪来向敌人扫射。
詹妮弗(索菲娅?罗兰饰):性格高傲的女作家,两次与她的丈夫张伯伦医生离婚,但每次离婚后她都很懊丧,得知前夫要去领奖,她特地搭乘同次列车,找寻写作灵感。在列车被迫改道后,她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并告诉了其他乘客;得知列车即将被毁灭,她勇敢地站出来,和旅客们一起携手战斗。
斯屈德纳医生(英格里德?图林饰):国际卫生组织的医学家,在日内瓦被恐怖分子袭击后,负责处理善后事宜,得知有携带病菌的恐怖分子在列车上之后,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她反对麦肯齐毁灭列车的计划,多次和麦肯齐发生争执,主张救治车上的所有旅客,并和张伯伦医生电话联系,了解车上情况。
麦肯齐(伯特?兰卡斯特饰):美国驻日内瓦卫生组织的代表,陆军情报部官员。在病毒携带者逃上列车之后,他接到上级的指令,不惜一切代价,制止泄密。麦肯齐不顾国际卫生组织的反对,命列车密封改道,开往波兰亚洛夫,企图让列车在途经年久失修的卡桑德拉大桥时,造成桥塌车毁,以此掩人耳目。
赫尔曼?卡普兰(李?斯特拉斯伯格饰):在列车上推销小商品的老头。这位老人登场时是一个滑稽而又贪小便宜的形象,他说着瑞典语,待人和气,和乘客们很谈得来。危急情况发生时,他为张伯伦医生当翻译,安抚乘客。但在内心深处却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悲痛记忆,在距卡桑德拉大桥不远处的集中营,有他不幸的过去,他的妻子和儿子都死在那里,所以当他得知列车改道要经过卡桑德拉大桥时,总是设法逃走。但在列车临近卡桑德拉大桥时,他却是选择牺牲自己,引爆了一节装满煤气罐的车厢,把餐车的底板炸穿,以便张伯伦医生分开车厢,拯救后几节车厢的乘客。
罗比?纳瓦罗(马丁?辛饰):军火商太太妮可莱的情人。表面上是登山运动员,和情人一起搭乘列车去度假。实际上,他是毒品走私犯,用情人作掩护,在旅行包里藏满了海洛因。后来他在张伯伦医生的感召下,和车上的乘客携手对抗当局的封锁。罗比虽然一直利用妮可莱,但他在跳窗前一刻把妮可莱托付给珍妮弗,这一幕足以让今天对爱情丧失信心的情人们动容落泪。影片呈现了人们面对高致命率未知病毒的恐惧,但更着力表现的却是人性的光辉。比起病毒,丧失理智的人更可怕。在得知有关当局要以牺牲整车人的生命为代价,达到杀灭本已杀灭的病毒,以消除恐慌掩盖罪恶事实的目的时,乘客们不分种族、不分身份,不计前嫌,空前一致的团结,尽显人性的善。为使列车停下,罗比?纳瓦罗舍命在车窗外攀援,企图爬到车头控制列车,但被押车的士兵开枪击中后坠车身亡;赫尔曼?卡普兰在张伯伦医生引爆餐车失败后,面对“咝咝”响着的煤气罐,果断地按下打火机,成功引爆,他的人格形象在爆炸声中瞬间高大起来;黑人国际刑警面对要舍生救人的毒品走私犯,告诉他“不管你的双脚以何种方式落地,这个案子就算结束了”;还有情侣间的相互牵挂、不弃不离……
为防止病毒扩散,控制疫情,隔离感染者是不二的选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关键在于如何对待感染者包括病人。中国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也进行了必要的隔离,但我们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兴建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派进了近三万名医护人员以及大量的医疗物资,举全国之力与病毒作斗争,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也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顺便说一句,这部拍摄于1975年的老片,几乎没有好莱坞大片惯用的电脑高科技,却照样把剧情拍得扣人心弦,而从中传递出的那种面对病毒的大无畏气概和对病人的爱心及人道主义精神更给人以震撼。该片的结构几乎成了灾难片的经典模式,还影响了后来的许多影片。
作者:南安税务 杜开春
(刊登于《海峡税务》2020年第3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