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奈奈 于 2020-7-22 10:23 编辑
“我是一名党员,既然组织信任、群众需要,我就得全力以赴,把身子沉到贫困村,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说这句话的人叫王晟,是宝鸡市岐山县税务局的一名扶贫干部。
2018年2月,王晟被选派到岐山县雍川镇三县寺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接到任务时,他第一感觉是压力很大,生怕自己做不好。但王晟明白只要用心用情,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能“驻”进群众心里,就一定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访贫问计,奔波出成果
三县寺村位于岐山、凤翔、陈仓三县交界处,曾是贫困村,共598户244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3户462人。全村既无像样的经济实体,又无雄厚的村集体产业,不通自来水,是典型的落后农业村。为了摸清村情民情,王晟对三县寺村进行了走访调研。他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共劳动,与贫困户讲政策、找路子、谋发展。从田间地头到群众家中,王晟不停地奔走,访贫问计、商讨对策。
在走访期间,王晟发现首先要解决的是基础设施。王晟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当年就实现全村自来水并网,村民们再也不用肩扛手挑吃水了。今年,又吸纳社会资金建成纯净水供水站一座,提升用水品质。近年来,三县寺村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农家,一幢幢砖混新房拔地而起,一片片规模化种植产业集群脱颖而出, 村容村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村里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民的幸福感也提升了。而这些喜人的变化当然也离不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扎实开展,更离不开的是扶贫干部的真情帮扶。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
“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所需,才能明白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哪里。”工作中,王晟经常说这句话。他深知,只有找准症结所在,才能因户制宜,精准施策,才能把“两不愁三保障”做实做细做精。
让群众“富起来”,当然“富口袋”和“富脑袋”一个都不能少。三县寺村土地肥沃,利用耕地优势。2018年,在王晟的带领下,该村依托农村“三变”改革,发挥土地集中连片的规模效益,种植大葱200余亩,带动周边种植400亩,发展土豆、蒜苗、胡萝卜等时令蔬菜近千亩,流转土地占全村土地面积的50%以上。2019年底年吸引外部投资400万,种植500亩精品大棚西瓜,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700万元。
从“网盲”到带货“网红
今年年初,大葱丰收,可谁料想受疫情影响,200亩的大葱几乎滞销,大葱如何能销售出去成了王晟的头疼事。一个偶然的机会,妻子告诉他,单位好多同事通过网上直播购买东西,不仅便宜、质量还很好。于是王晟萌生了试一试的想法,开始注册抖音、快手和淘宝直播。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看、学、做笔记,王晟从看着键盘一个一个打字到盲打,从只会手机拍照、微信聊天到图像处理、视频剪辑,不仅学会了用手机、电脑带货,还让他从“网盲”变成了直播带货的“网红”,组建了“第一书记带货团”,让王晟成为小有名气的“大葱”第一书记。
网友们对农产品的喜爱,让王晟感到惊喜:“没想到我们的大葱、土豆、胡萝卜、芦笋等农产品在网上卖得非常好,我现在除了每天固定时间网络销售外,还会根据客商的要求到地头直播宣传,接受预订。”
在王晟的带领下,全村通过采取“互联网+合作社+农户”模式不仅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问题,还解决了400余人次的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看到村里的大葱在网上这么受欢迎,村民的心里也是乐开了花,提起“网络带货”这个新的销售方式,村民们都赞不绝口,称道:“自从我们村成立了合作社,发展大葱、土豆、胡萝卜等瓜果蔬菜,我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王书记给我们村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脱贫攻坚呼唤责任担当。自王晟驻村以来,如今143户46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只剩下4户6人。胜利在即,面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王晟说,下一步,将依托网络及品牌优势,结合下半年立项打4眼机井,建成高标准农田1200亩,以“菜园子”建设丰富广大市民的“菜篮子”。发挥中长效产业带动效应,巩固贫困户“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基础,让贫困群众增收的底气更足。让现有的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带领三县寺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来源:宝鸡新闻网
编辑:廖展
审核:李向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