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奈奈 于 2020-7-21 14:49 编辑
建桥梁、开马路、引投资、修鱼塘……杨建强步履不停,坚守脱贫攻坚一线,从一名乐陵市税务局的基层税务干部,到派驻杨安镇前董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杨建强先后在3个村镇开展扶贫工作,今年已是第4年。驻村帮扶以来,他始终凭借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用脚步丈量脱贫攻坚的路,用汗水浇灌助农致富的甜蜜事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不断奔走。
先扶志,多措并举“暖人心”
摆脱贫困,这一问题是杨建强在扶贫工作中最想帮助群众解决的,他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扶贫先扶志”这句话,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要彻底解决贫困的问题光靠自己是远远不够,扶贫先扶志,这不是一句空话、一句套话,必须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要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帮助贫困户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
在杨建强的努力下,他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为前董村争取并建成了爱心图书室。图书室目前共有2000多册图书,涵盖政治、人文、社科、农业、种植、养生、儿童等多个种类,利用图书室鼓励村民们丰富头脑,科学种田,同时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知识文化水平,形成积极向上的乡风,营造和谐的氛围。
今年初,杨建强了解到政府要组织开展文明“1+1”结对共建活动,他积极为前董村争取机会,先后多次沟通,成功帮助前董村与税务局结对帮扶。在他的努力下,推动结对共建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文明“1+1”结对共建活动启动仪式,下一步将在前董村开展乡村文明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乡村文明创建工作注入活力,进一步提升前董村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新风貌。
再修路,做群众贴心“引路人”
在杨建强驻村帮扶的这几年,村里的面貌有了可喜的变化。他多方筹措资金,带领村民修建了水冲式公共厕所、清理了鱼塘、修建了桥梁,还建起了村里的老年活动室。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说:“回家惊喜多,村里大变样”。
他经常走访入户,帮助群众之所需,解决群众之所难。杨建强回忆说,驻村期间,他见证了前董村的泥土路一条条变成了水泥路,现在唯独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村头的那条泥土路,他琢磨着想早点把村里的这条水泥路铺好。这条道儿是村民拉粮食运化肥、下地干活、走亲访友的必经之路。之前都是土路,赶上下雨到处坑坑洼洼,村民深一脚浅一脚,很不方便。等着修好路,大家出行、下地、运货都能方便多了。杨建强说干就干,他前前后后跑了十几趟,为前董村争取到修路资金,成功把水泥路修建完成,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路修好了,杨建强又琢磨着怎么把村里的鱼塘修建起来。这片鱼塘是村里出了名的脏乱差,就像个垃圾池,夏天就是个臭水坑,垃圾苍蝇满天飞,大家到了这里都捂着鼻子绕着走。
杨安镇前董村村民董风义说:“杨书记来了以后,对池塘进行了彻底清理,地面硬化了,水也干净了。现在大家都喜欢到这附近的小广场跳跳广场舞,下下象棋,看着就心里亮堂。”以后还计划在鱼塘边配上栏杆、岸边种树、塘里养鱼,努力把前董村建设的更加美丽。
助致富,打造乡村发展“新版图”
在杨建强的“驻村经”里,抓好“面子”,更得要“里子”。抓产业促增收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去年11月,在他的努力下,15万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在前董村落地,每年为村集体盈利约3万元。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现场,杨建强向大家介绍如何争取到这一项目:“去年在一次汇报工作时,听人提及光伏发电这个事情,我一听就觉得这个项目很不错,既清洁、环保、无污染,还不占地方、不费人工,更主要的是能够为村集体增收。所以,散会后我立即与电业公司联系,积极为前董村争取到了这个项目。”
杨安镇前董村村支书王振江说:“为了引进这个项目,去年杨书记天天在电业公司和我们村之间来回跑,经常是跑的一脸土一脸汗。我还记得那一段日子他的微信运动步数总是第一名,这个项目可以说是他用十几万步跑下来的。”
用实干走好脱贫攻坚路,用真心温暖基层百姓家。4年来,他先后帮助3个村、3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艰辛的努力换来累累硕果。乡村大变样的背后,杨建强和同事们用辛勤的汗水与付出,践行着驻村干部的使命,也为坚决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贡献着力量。
投稿:国家税务总局德州市税务局
编发: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办公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