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子宁 于 2020-7-15 11:30 编辑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汤沐邑”源于周代制度,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都城之内的、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也指国君、皇后、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邑。很多古代皇帝为感激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喜欢将自己的家乡封为“汤沐邑”,免除税赋徭役,永享浩荡皇恩。
汉高祖刘邦
话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谋反,汉高祖刘邦亲自带兵征讨,把英布反叛集团打得落花流水。刘邦得胜回朝,专门回到沛县老家看望父老乡亲,家乡父老纷纷出城迎接。因刘邦生长于沛,且在沛县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为感谢沛县父老对自己的厚爱、支持和拥护,特意在沛宫置备酒席,把旧相好、老相识以及父老兄弟全都邀来,开了个很有乡情味的“派对”。
大风歌
这时的刘邦放下了贵为一国独尊的架子,大家无论长幼,不分尊卑,共聚一堂,把酒言欢,开怀畅饮。刘邦特别有创意,亲自挑选了120个少年儿童,组成“少年歌唱团”,并边指挥他们唱歌边亲自弹奏起沛筑(一种乐器,似琴,以竹击之),为他们伴乐。酒喝得正痛快时,稚气未脱的童声、父老乡亲们的欢声笑语触动了刘邦心里最为软弱的地方,他居然产生了写诗歌的欲望,于是一首千古名唱《大风歌》脱口而出: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歌风台
于是刘邦起舞,情绪激动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刘邦对沛县父老兄弟说:“远游的赤子总是思念着故乡。我虽然建都关中,但是将来死后我仍会魂系故乡。我以‘沛公’之名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沛县的父老兄弟们为刘邦的到来,也为自己家乡所获得的“保税区”税收优惠政策天天尽情欢宴,畅叙往事。与此同时,在百姓的请求下,刘邦答应把紧临沛县的出生地丰邑的赋税徭役也一并免除掉,跟沛县一样享受免税政策。
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建立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他坐上皇位后,并没有忘本,吸取了秦王朝苛捐杂税沉重激起民反的惨重教训,改弦易张,实行休养生息。同时,在政治上“汉承秦制”,在经济税收上“汉惩秦失”,积极推行减税政策,制定了“重农、轻赋、以俭治国”三大政策。在减税上规定租税“什五而税一”,比如口赋(人头税)为120钱,较秦朝180钱降低了三分之一。“汉承秦制”和“汉惩秦失”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在减税上效果明显,不仅为家乡百姓免除了税款,还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休养生息的减税政策,全国老百姓广受“汤沐”,西汉王朝逐渐强大起来,经济社会出现了繁荣景象,刘邦的一系列政策为“汉武盛世”“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曲《大风歌》激荡过两千载的时空,给华夏炎黄子孙留下无限的遐想。刘邦减免税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当前减税降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供稿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沛县税务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