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636
  • Tax100会员 33494
查看: 472|回复: 0

寄情乡村 倾心为民——菏泽经济开发区税务局驻郓城县程屯镇张辛庄村“第一书记”李冬华扶贫纪实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0
2020-7-14 01: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菏泽税务
标题: 寄情乡村 倾心为民——菏泽经济开发区税务局驻郓城县程屯镇张辛庄村“第一书记”李冬华扶贫纪实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E3MjEyOA==&mid=2247489601&idx=4&sn=6bab7261e2efe39588ee957ac2d09f11&chksm=a6cf9cce91b815d8051981cccba07724a5629fc0bdce9bb534c2c1c5af3d9ee129b6ae038605#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07-13
二维码: -
本帖最后由 子宁 于 2020-7-14 17:11 编辑

“到农村去,那里有生我养我的爹娘;到农村去,那里有育我成长的南瓜米汤;到农村去,那里是魂牵梦绕的故乡。”这是菏泽经济开发区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冬华在自己的扶贫日记里的一段话。
  2017年5月,李冬华积极响应原市国税局开展“双联双创” 和扶贫攻坚工作要求,第一时间向党组织递交申请,经过层层筛选,最终以勤恳务实、严谨负责的一贯作风,成为郓城县程屯镇张辛庄村“第一书记”的首要人选。
“组织安排我去帮扶,我总得为村民们做点事,为这个村留下点什么。”上任之初,李冬华就在心里默默为自己定下了目标。
  在黄河岸边的张辛庄村,李冬华的脚步走遍了这里的角角落落……两年时间里,这位“第一书记”将自己的乡村情怀深深融入到帮扶村,脚沾泥土、为民解忧,成为百姓口中交口称赞的“贴心人”。


贫困村容“旧貌”焕“新颜”
  初到张辛庄村,基础建设差成为李冬华的心病。村内道路因年久失修已成土路,没有排水设施,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行困难没有路灯,村民叫苦不迭。
  “要想发展好,基础设施得建好!”走在张辛庄村的街道上,李冬华思索着。
  说干就干。李冬华组织召开“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倾听村民意见建议,并多次奔赴原市国税局和县直相关部门汇报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李冬华筹集到了130万元贫困村建设资金。为张辛庄、高楼、任垓、孔洼、南钱村的道路两旁安装了路灯,修建了村村通和村内道路14.78公里、下水道5000多米,建设和修缮5个大队部。走在平坦干净的街道上,村民们的高兴劲儿都写在了脸上。
  为做好引渠灌溉工作,李冬华积极向市水务局申请水利专项基金,对500米灌溉排水沟渠进行改造,新修生产桥两座和进出村桥两座,还多次协调自来水公司,从供水站铺管道解决了该村自来水供应问题,使张辛庄村、南钱村父老乡亲吃上了放心水。
元月天寒地冻,为让贫困户们过上一个明亮喜庆的春节,李冬华带着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顶着零下四、五度的低温天气和寒风飘雪,在村道路两旁破冻挖坑。经过一周的苦干,春节前夕,张辛庄村装上32个太阳能路灯,除夕的夜晚灯火通明,村民涌上村头,喜气之情溢于言表。
  而此时的李冬华却因过度劳累而病倒,住院期间,他仍心系扶贫工作,惦记着尚未脱贫的5户贫困户,拖着疲倦的病体往返于相距20多里的郓城县医院和扶贫村两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第一书记”的赤诚底色和使命初心。


脱贫路上“扶志”与“扶智”
  贫困户始终是“第一书记”最大的牵挂。对贫困户而言,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如果扶贫不扶“智”,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李冬华暗下决心:“不光是发几笔补助金,而是要更好地帮助贫困户练好‘内功’,让‘技术脱贫’点燃他们心中理想和信念的火焰。”要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必须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扶贫先扶“志”,教育要先行。李冬华在日常抓好扶贫政策落实的同时,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教育扶贫”活动,多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进行专业技能展示、助学政策咨询和贫困户就业解答,充分发挥技能教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特殊优势和作用,引导贫困户逐步转变“等、靠、要”思想观念,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贫困户对自身技术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不到七个月赚了6万多元,不光自己脱贫了,还雇了几个村民跟我一块干。”李明圆今年34岁,16岁时因患皮肤病,长期服药造成股骨头坏死,落下二级残疾。为了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样子,李明圆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李冬华得知此事,多次带领多肉种植技术人员前往他家中,与他聊家常、谈思想、教技术,重新树立起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帮他协调承包了村里位置最好的1号扶贫大棚。如今,李明圆每个月的销售额近万元,看着大棚里5万盆多肉植物,李明圆干劲十足。
扶贫必扶“智”,项目巧引领。为解决贫困户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李冬华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牵线搭桥作用,不断拓展思路,急贫困户所急,想贫困户所想,利用当地现有物资和人力资源拉动效应,外引内联加大特色项目引进力度,探索多元化脱贫发展新路子。
  两年间,李冬华向张辛庄村村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先后引入光伏发电项目,积极争取了市委组织部的60万元的扶贫款,在高楼小学教学楼的房顶建成了30千瓦的光伏发电设施,自项目建成以来收益2万余元;与程屯镇政府、当地规模企业对接,积极为张辛庄村等五村以每村5万元投资入股方式建设龙泉淀粉、鑫鑫养兔,每年每村分红收益4000元;争取冬暖式大棚项目每村8个大棚,每年每个大棚年收益5000元,每村年增加收益4万元,用项目的分红收益3.68万元分4次惠及贫困人口31户次。带领80个生态扶贫温室大棚承包村民做好与银田公司的对接工作,使每个大棚平均收益在5000元以上,可以提供20多个贫困户就业岗位,切实为摘下贫困“帽子”打好基础。


携手攻坚“暖心”更“连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为了精准详实的获取“第一手材料”,全面了解贫困户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所感,李冬华常常深入田间地头同村民们促膝谈心,大家一提及李书记无不交口称赞。
  2017年,在入村走访时,李冬华了解到该村85岁的邢大娘早年丧偶,儿子因病早逝,撇下儿媳和一个孙子。儿媳患有精神病,孙子患有先天性癫痫病,家庭生活极其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李冬华长期自掏腰包为邢大娘贴款送物,并多次组织协调村两委开会,为邢大娘一家三口申请每人每月近二百元的低保补助,让她不再老无所依。对此,邢大娘感激不已,以至于每每见到李冬华都是紧拉着他的手,老泪纵横。
“俺现在月月领补助,这小日子也有奔头了!李书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俺这一辈子也忘不了这恩德啊!”邢大娘感慨道。
  对这位“第一书记”深怀感激之情的不止邢大娘,两年间,李冬华遍访贫困户,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他们心间。
  为张辛庄村身患疾病的孤寡老人钱继存、无儿无女的特困户钱兴久等4名贫困村民申请办理五保户待遇。对身患慢性病的张发魁、陈凤香的婆母、张爱玲的婆母、高玉梅一户三口争取低保待遇。带头号召全村为重病青年孔维振捐款8千元。积极为贫困户大学生马厚杰、任春晓联系勤工俭学岗位。与鑫荣牧业有限公司联系,先后安排钱永、钱秋立等二十余名贫困户以及部分家属打工,每人每月可得1300元收入。为双女户大学生任瑞景联系计生补助和泛海助学补助金。为参加高考考入大学的张国庆、张彩云申请每人各5000元的助学金。为84岁的任洪月老人等7户贫困户修缮改造房屋,让老弱病残等贫困弱势群体增强应对困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两年时间,李冬华深深融入到了张辛庄村这个大家庭,他将责任与担当落实在了一桩桩、一件件实际行动上。


扶贫方知情重,三年间村民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勇挑重担、真帮实干的“第一书记”,授予他“永久性荣誉村民”称号。李冬华也在这播种希望的幸福路上,收获着满满硕果的喜悦,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画上圆满的句号。
829_159466288124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