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社局
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
劳部发[1996]2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体制区域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劳动(劳 动人事)厅(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将于1996年10月1日 起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在劳动系统认真学习贯彻 《行政处罚法》,对于规范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和转变工 作职能,改进劳动管理工作,加强廉政建设,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都有重要意义。最近,国务院发出了《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国发〔1996〕13号),对国家行政部 门学习贯彻《行政处罚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对《行政处罚法》 的实施要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内容,充分认识实施《行政处 罚法》对劳动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作用。 《行政处罚法》是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它所确立的行政处 罚设定权制度、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制度、听证制度、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相 分离制度、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等,是对现行行政处罚制度的重大改革,将对劳 动行政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和劳动行政执法及监督制度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对劳 动行政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及其执法 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行政处罚法》,结合劳动工作的实际,全面 理解和掌握《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内容,充分认识实施《行政处罚法》的重要意义。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在1996年10月以前,要通过集中组织学习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 对劳动行政执法人员和从事劳动法制工作的人员普遍轮训一遍,使其能够在工作中 正确适用《行政处罚法》。 二、抓紧做好劳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设定,其他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规章只能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额的罚款;对违法行 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按照国 发〔1996〕13号文件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章对非经营活动(如:从 事公共管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00元;对经营活动(如:从事商 品生产、经营、流通、销售等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 过违法所得的3倍,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 0000元;超过规定限额的,应当报国务院批准。地方政府规章设定的罚款限额,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规定。依照上述规定精神,劳动部将对现行劳动行 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各地劳动行政部门也要认真清理地方政府劳动 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设定警告、罚款以外其他行政处罚种类的地方政府劳动 规章,如果工作确实需要的,应抓紧修改完善,使其依法上升为地方性劳动法规。 对一些仅是个别行政罚款数额超过地方有关罚款限额规定而劳动管理中又必须强化 罚款力度的地方政府劳动规章,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其他 规范性文件中设定行政处罚的,能纳入同类劳动规章的,在修改劳动规章时予以吸 收,不能纳入同类劳动规章的,自《行政处罚法》施行之日起,将失去效力。按照 《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清理规章的工作要在1997年12月31日前完成。在这之前, 现行劳动规章已规定的行政处罚仍然有效,但是,《行政处罚法》施行后制定的劳 动规章新设定行政处罚,必须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 三、依法清理劳动行政执法机构,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劳动行政执法机构,不得 实施行政处罚权。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原则上只能由行政机关实施,事业单位 未经法律、法规的授权或行政机关的委托,不得行使行政处罚权;没有法律、法规 或者规章的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事业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劳动行政部门中 各类行政执法机构较多,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认真予以清理。凡是劳动 行政部门内设机构(如:劳动监察机构、职业安全卫生监察机构)以自己名义实施行 政处罚的,或者劳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授权事业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或者没 有劳动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劳动行政部门自行委托事业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 都要尽快予以纠正。劳动行政部门的内设机构应以所属劳动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 政处罚;由行政和事业编制人员组成的劳动监察大队是劳动行政部门的内设机构, 它与所属劳动行政部门之间不是行政委托关系,也不能以劳动监察大队的名义实施 行政处罚。对劳动系统中,没有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委托,正在行使且以后还 要继续行使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并可以实施行政处罚的事业组织,应抓紧制定劳动 行政规章和地方政府劳动规章,明确这些事业组织的法律地位。 四、加强行政处罚的制度建设,建立有利于提高行政执法效率的劳动行政执法 体制。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要建立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如:责令停产停业、 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等)的听证制度,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制度等。劳动 部拟制定统一的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明确听证的范围、听证的组成人员、听证 规则等。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可以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劳动部的有关规定,制定具 体的行政处罚工作制度,探索如何实施调查取证与处罚决定分开制度、罚款决定与 罚款收缴分离制度,改革行政执法机关经费管理体制,改变行政处罚与行政机关及 其执法机构利益直接挂钩的做法,不断提高劳动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权威。 五、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工作,逐步建立劳动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建 立劳动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的目的,是要维护和监督劳动行政部门依法行使行政处罚 权,保证劳动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 合法权益。省级劳动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 的法律审核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同时,要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条例》,及时纠正 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各地劳动行政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要按照国发〔199 6〕13号文件的要求,在本级政府或本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具体组织、承担对行 政处罚的监督检查工作。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接到本通知后,请抓紧部署本地学习贯彻《行政处罚法》的 工作,针对本地实际,认真做好《行政处罚法》的实施准备工作,工作中遇到的问 题请及时告我部政策法规司。1996年9月底前,各地要将学习贯彻《行政处罚法》工 作情况用书面形式报送我部政策法规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