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平井桃桃桃 于 2020-7-22 09:36 编辑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在这场战役中,广大党员干部怀着事业心,带着责任心,踊跃投身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岐山县税务局派驻雍川镇楼底村第一书记赵康就是其中一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2017年4月,岐山县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31岁的原岐山县国税局干部赵康临战受命,被组织选派到贫困村雍川镇楼底村担任第一书记,成为全县最年轻的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最前沿,作为退伍军人的他,以敢打硬仗的顽强拼搏精神,倾情用心,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青春在脱贫攻坚一线闪耀,多次被岐山县委评为全县优秀“第一书记”。2019年初,中国税务报、三秦都市报、西部网、宝鸡新闻网等十多家主流媒体先后报道了他从“娃娃书记”向“小康书记”华丽转变的感人事迹。
荣誉属于昨天,成绩属于过去。如今,仍然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小康书记”又将绽放怎样的青春芳华,续写着哪些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
发展种植业 唱好“致富戏”
发展产业是脱贫之基。从2019年开始,赵康和帮扶村村“两委”班子在发展产业的道路上持续发力,流转土地种植大棚西瓜1000亩,种植大葱90亩,吸纳30多名贫困劳动力和本地村民从事种植业和运输业等工作,近两年来,为贫困户和本地村民增加收入70多万元。
在村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他和村“两委”班子结合实情继续研究持续发力的办法,实地调研邻县邻镇多年种植红薯的经验,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去杨凌农科城买回新品种“秦薯5号”秧苗17.5万颗。为了确保科学栽培和成活率,他四处奔波,聘请能工巧匠铺设了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他始终牢记“这是村上股份经济合作社干的一项大工程,绝不能让投入的钱打水漂”。他和四名工作队员、村民一起顶着炎炎烈日,在地头奋战10多天,完成了栽种工作和灌溉工程。
走进楼底村,方圆50多亩红薯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但由于疫情影响,如何销售又让他忧心忡忡。他积极联系县内各大超市,通过“助力脱贫 一联双带”活动,邀请宝鸡超美佳超市总经理来村观摩后签订了 “秦薯5号”的代销协议。他将帮扶工作情况向单位汇报后,县税务局党委领导给予肯定和大力支持,并通过税企“双共建双共促”活动大力宣传,让帮扶村经济作物走进了企业职工食堂和家庭餐桌,用超市的代销平台拓宽了帮扶村增收门路,带动了消费扶贫。
发展养殖业 念好“致富经”
楼底村过去就有养殖的传统,自帮扶工作队驻村后,就发现只有条件好的村民才能养得起牛和猪,贫困户要发展养殖业,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和场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走访中了解到贫困户赵都堂有养殖肉牛的想法,他就不厌其烦给予政策宣传和鼓励支持,在他和工作队员的帮助下,赵都堂向信用社申请了贴息贷款5万元,盖了牛棚,并买了20头仔牛。为了鼓励发展产业信心,他还为帮扶户赠送了养牛技术书籍。在他的帮扶下,赵都堂2019年养殖收入十多万元。收入增加了,贫困户的帽子摘了,赵都堂一家的腰杆子挺起来了,还上了电视,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明星”。今年赵都堂信心满满,干劲十足,26头肉牛膘肥体壮,预计收入将超过上年,赵都堂找不下对象的儿子现在也有人上门提亲了,赵都堂万分感慨的说“没有好政策,没有好干部,哪来的好日子啊”。在赵都堂带动下,其他贫困户也萌生了发展肉牛养殖的想法,赵康鼓励他们,只有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才是硬道理。截止今年上半年,楼底村共有6户贫困户养牛55头,都决心摈弃“等、靠、要”的想法,凭自己勤劳致富过上美好的日子。
建好新农村 留住“乡愁情”
楼底村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古老村庄,也是全县最早创建新农村建设的村庄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县上搞新农村建设在楼底试点,当年就将四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横七竖八的街道全部整合,建成了今天排列整齐的新农村,这在全县各村并不多见。赵康对楼底村有了深厚的感情,他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把楼底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和他同年驻村的第一书记走了一茬又一茬,但他还是选择了坚守。他和工作队一起,配合村“两委”班子,积极筹集资金,共硬化环乡村路5.3公里。2019年春,建设生产路1.5公里,彻底治理承载几代人记忆的“大涝池”。他连续5年为帮扶村上争得“一事一议”工程60多万元,绿化美化了150多米的乡村街道,安装变压器6台,计划今年下半年在街道实施亮化工程540米22盏灯,打深机井2眼并铺设暗管,为全村800多户全部安装天然气。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一项重点工作,他利用乡村民约和大喇叭定时宣传,引导群众爱护环境卫生,村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一个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新乡村已经初步显现。
打造扶贫扶志一条街。在他的倡议下,县税务局捐助资金,在村主街道悬挂扶贫扶志扶智固定标语牌50面,鼓舞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信心,村里村外的变化无不诉说着扶贫工作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坚定步伐。
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他主动放弃春节休假,依然告别家人,勇敢“逆行”,第一时间为村民协调购买防控物资,设立检查监测点,冲锋在一线,主动担当重任,连续一个多月站在“前沿”,战在“前线”,积极主动为村民的安全构筑起坚实护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个共产党员不畏艰险的奉献精神。
打好收官战 铺就“致富路”
“确保剩余20户42名贫困群众脱贫,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这是今年楼底村脱贫攻坚的一场硬仗,而新冠肺炎疫情无疑给这场收官之战又增加了难度。
楼底村离蔡家坡近,交通方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村,村里的青壮劳力长年在外打工,劳务经济收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各类收入中大头。春节后,赵康带领工作队开展务工人员全覆盖走访摸排,并将各类就业招聘信息、企业用工信息等送到贫困村民手里,110名贫困群众顺利返回企业复工。贫困户王宗祥6年前在西安打工拖欠工资8000多元,讨薪无果,赵康带领工作队几经周折,通过法律援助,讨回薪酬。
扶贫路上,村里谁家有学生,谁家有病人,谁家养了几头牛,几只羊,他都了然于心。在今年“三排查三清零”工作中,他又对97户贫困户逐户进行详细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他时常牵挂的是村上10余名患有精神智障的病人,挂念着7个无儿无女又不够“五保”年龄条件的贫困户,思量着怎样才能使他们实现真正脱贫。他走村串户,田间地头,嘘寒问暖,刚来村时村民叫他“娃娃书记”,现在大家见了他都会亲切得叫一声“小康书记”。
贫困户不是退出就没事了,还要“扶上马送一程”,甚至要“送全程”,让贫困群众“站得起走得远”,在全民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乡亲都不能掉队!”这是习总书记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叮嘱,赵康说,这句话时常回荡在他的耳边 ......
来源:岐山县税务局
涉税咨询 投诉举报
请拨打小呼中心 0917-3212366
编辑:廖展
审核:李向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