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438
  • Tax100会员 33481
查看: 614|回复: 0

国家税务总局福州市税务局、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税务总局福州市税务局、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奖惩措施的通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489
2020-6-29 10: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策文件
政策原文链接: -
发文单位: 国家税务总局福州市税务局、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文件编号: -
文件名: 国家税务总局福州市税务局、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税务总局福州市税务局、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奖惩措施的通知
发文日期: 2018-09-13
政策解读: -
备注: -
纵横四海点评: -
国家税务总局福州市税务局、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税务总局福州市税务局、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奖惩措施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福州市税务局、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奖惩措施的通知
  全文有效
  2018-9-13
  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根据《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实施联合激励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财金[2016]1467号)和《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2016版)》(发改财金[2016]2798号)文件精神,结合《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的通知》(榕政办[2016]264 号)文件精神,国家税务总局福州市税务局牵头拟定了 《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实施联合激励措施的方案》和《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方案》,并经征求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州市地方税务局 福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实施联合激励措施和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通知》(榕地税[2017]80号)同时废止。
   附件:
   1.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实施联合激励措施的方案
   2.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联合激励措施清单
   3.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方案
   4.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联合惩戒措施清单
  附件1
  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实施联合激励措施的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实施联合激励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财金〔2016〕1467号)等文件关于“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总体要求,现就开展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实施联合激励工作,制订如下方案。
   一、联合激励对象
   联合激励对象为税务机关公告发布的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
   二、信息共享与联合激励的实施方式
   税务部门通过福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其他部门和单位提供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名单,并按照有关规定更新。其他部门和单位从福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中获取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名单,执行或协助执行本方案规定的激励措施,并将执行情况通过该系统反馈给信用办和税务部门。
   三、激励措施及实施单位
   (一)项目审批服务和管理
   1.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容错受理”等便利服务,部分申报材料(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材料除外)不齐备的,如行政相对人书面承诺在规定期限内提供,可先行受理,加快办理进度。(落实部门:市发改委)
   2.在省级工业企业大户用电力直接交易中,在符合省级申报条件情况下,对于交易主体为A级纳税人的,同等条件下我市将优先推荐省经信委参与直接交易。(落实部门:市经信委)
   3.融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在申请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落实部门:市金融办)
   4.在价格执法检查中,适当减少抽查频次。(落实部门:市发改委)
   (二)税收服务和管理
   5.主动向社会公告年度A级纳税人名单。
   6.一般纳税人可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用量,需要调整增值税发票用量时即时办理。
   7.普通发票按需领用。
   8.连续3年被评为A级信用级别(简称3连A)的纳税人,由税务机关提供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
   9.纳税信用A级出口企业可评为出口企业管理一类企业。评为出口管理一类企业的A级纳税人,享受以下便利措施:
   (1)税务机关受理出口退(免)税正式申报后,经核对申报信息齐全无误的,即可办理出口退(免)税。
   (2)可优先安排该类企业办理出口退税。
   (3)税务机关可向该类企业提供绿色办税通道(特约服务区),并建立重点联系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联系企业。
   10.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消增值税发票认证。
   落实部门:市税务局
   (三)财政资金使用
   11.在安排财政性扶持奖励资金时,将企业纳税信用状况作为参考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A级纳税人。
   落实部门:市财政局
   (四)社会保障领域
   12.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信用A级的纳税人,未发现在其他领域存在失信行为的,在人社局各直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相关业务时,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优先办理相关业务。具体操作细则以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的操作流程为准。
   落实部门:市人社局
   (五)土地使用和管理
   13. 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开通绿色通道,办理用地手续。
   落实部门:市国土局
   (六)商务服务和管理
   14.办理商务领域相关行政审批事项时,给予优先处理的便利政策,缩减办证的时间。
   落实部门:市商务局
   (七)进出口便利化
   15.以下便利化措施,适用于海关企业信用等级为高级认证企业的A级纳税人:
   (1)适用较低进出口货物查验率。
   (2)简化进出口货物单证审核。
   (3)优先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
   (4)海关优先为企业设立协调员,解决企业进出口通关问题。
   (5)享受AEO互认国家或地区海关提供的通关便利措施。
   16.对于海关企业信用等级为一般信用企业的A级纳税人,海关优先对其开展信用培育或提供相关培训。
   落实部门:福州海关
   (八)出入境检验检疫
   17.适用较低的检验检疫口岸查验率。
   18.优先安排免办CCC认证货物担保放行以及后续销毁核销等。
   19.办理目录外3C和3C证书时,予以优先处理。
   落实部门:福州海关
   (九)食品药品监管
   20.建立绿色通道,在办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审批事项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便利服务。
   落实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十)融资便利化
   21.作为银行授信融资的重要参考条件。
   22.作为优良信用记录记入福建省征信业务综合平台。
   落实部门: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监局
   (十一)证券、保险业监管
   23.审批证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保险公司设立、变更、从事相关业务等行为时,将企业信用信息作为重要参考。
   24.在保险中介机构的设立等方面提供便利化措施。
   落实部门:福建证监局、福建保监局
   (十二)外汇管理
   25.在外汇管理改革过程中,优先选择外汇业务合规性的A级纳税人作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措施的先行先试对象。
   落实部门: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
   (十三)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章、先进社会组织等评选
   26.将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情况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作为评选市级文明单位的参考条件。
   27.在评选五一劳动奖章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28.在评选全国性先进社会组织时予以优先考虑。
   落实部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民政局
   (十四)其他
   29.出台适宜在部分企业进行试点的优惠政策、便利服务措施时,考虑优先选择纳税信用A级企业试点。
   落实部门:各有关部门
   30.作为各部门在本行业、本领域内向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颁发荣誉证书、嘉奖和表彰等荣誉性称号的重要参考,优先给予奖励和表彰。
   落实部门:各有关部门
   31.向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平台系统适时推送相关信息。
   落实部门:各有关部门
   四、联合激励的动态管理
   按照《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的规定,税务机关每年4月份确定上一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并根据补评、复评情况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级别实施动态调整。
   福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A级纳税人名单与其他领域失信名单进行交叉比对,将未纳入其他领域失信名单的A级纳税人确定为联合激励对象,结合该企业在本领域的信用状况实施激励。各单位在日常监管中,发现A级纳税人存在违法失信行为,应及时通过福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反馈信用办和税务部门,一经核实,立即取消其参与守信联合激励资格并及时通报各单位,停止适用的守信联合激励措施。
  附件2
  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联合激励措施清单
编号

工作事项

激励措施

落实单位

1

项目审批

服务和管理

  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容错受理”等便利服务,部分申报材料(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材料除外)不齐备的,如行政相对人书面承诺在规定期限内提供,可先行受理,加快办理进度。(市发改委)
  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金融办
2

  在省级工业企业大户用电力直接交易中,在符合省级申报条件情况下,对于交易主体为A级纳税人的,同等条件下我市将优先推荐省经信委参与直接交易。(市经信委)
3

  融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在申请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市金融办)
4

  在价格执法检查中,适当减少抽查频次。(市发改委)
5

税收服务和管理

  主动向社会公告年度A级纳税人名单。
  税务局
6

  一般纳税人可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用量,需要调整增值税发票用量时即时办理。
7

  普通发票按需领用。
8

  连续3年被评为A级信用级别(简称3A)的纳税人,由税务机关提供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
9

  纳税信用A级出口企业可评为出口企业管理一类企业。评为出口管理一类企业的A级纳税人,享受以下便利措施:
  1)税务机关受理出口退(免)税正式申报后,经核对申报信息齐全无误的,即可办理出口退(免)税。
  2)可优先安排该类企业办理出口退税。
  3)税务机关可向该类企业提供绿色办税通道(特约服务区),并建立重点联系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联系企业。
10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消增值税发票认证。
11

财政资金使用

  在安排财政性扶持奖励资金时,将企业纳税信用状况作为参考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A级纳税人。
  市财政局
12

社会保障领域

  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信用A级的纳税人,未发现在其他领域存在失信行为的,在人社局各直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相关业务时,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优先办理相关业务。具体操作细则以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的操作流程为准。
  市人社局
13

土地使用和管理

  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开通绿色通道,办理用地手续。
  市国土局
14

商务服务和管理

  办理商务领域相关行政审批事项时,给予优先处理的便利政策,缩减办证的时间。
  市商务局
15

进出口便利化

  以下便利化措施,适用于海关企业信用等级为高级认证企业的A级纳税人:
  1)适用较低进出口货物查验率。
  2)简化进出口货物单证审核。
  3)优先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
  4)海关优先为企业设立协调员,解决企业进出口通关问题。
  5)享受AEO互认国家或地区海关提供的通关便利措施。
  福州海关
16

  对于海关企业信用等级为一般信用企业的A级纳税人,海关优先对其开展信用培育或提供相关培训。
17

出入境检验检疫

  适用较低的检验检疫口岸查验率。
  福州海关
18

  优先安排免办CCC认证货物担保放行以及后续销毁核销等。
19

  办理目录外3C3C证书时,予以优先处理。
20

食品药品监管

  建立绿色通道,在办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审批事项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便利服务。
  市市场监管局
21

融资便利化

  作为银行授信融资的重要参考条件。
  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监局
22

  作为优良信用记录记入福建省征信业务综合平台。
23

证券、保险业监管

  审批证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保险公司设立、变更、从事相关业务等行为时,将企业信用信息作为重要参考。
  福建证监局、福建保监局
24

  在保险中介机构的设立等方面提供便利化措施。
25

外汇管理

  在外汇管理改革过程中,优先选择外汇业务合规性的A级纳税人作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措施的先行先试对象。
  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
26

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单位、

五一劳动奖章、

先进社会组织等评选

  将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情况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作为评选市级文明单位的参考条件。
  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民政局
27

  在评选五一劳动奖章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28

  在评选全国性先进社会组织时予以优先考虑。
29

其他

  出台适宜在部分企业进行试点的优惠政策、便利服务措施时,考虑优先选择纳税信用A级企业试点。
  各有关部门
30

  作为各部门在本行业、本领域内向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颁发荣誉证书、嘉奖和表彰等荣誉性称号的重要参考,优先给予奖励和表彰。
31

  向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平台系统适时推送相关信息。

   附件3
  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2016版)》(发改财金〔2016〕2798号)、《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的通知》(榕政办〔2016〕264号)等文件要求,推动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强大合力,现就我市开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联合惩戒的对象
   联合惩戒对象为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4号)等有关规定,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中所列明的当事人(以下简称当事人)。
   (一)当事人为自然人的,惩戒的对象为当事人本人;
   (二)当事人为企业的,惩戒的对象为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有直接责任的财务负责人;
   (三)当事人为其他经济组织的,惩戒的对象为其他经济组织及其负责人、负有直接责任的财务负责人;
   (四)当事人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的,惩戒的对象为中介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及相关从业人员。
   二、惩戒措施及操作程序
   (一)强化税务管理,通报有关部门
   1.惩戒措施:纳税信用级别直接判为D级,适用《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关于D级纳税人的管理措施,具体为:
   (1)公开D级纳税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名单,对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其他纳税人纳税信用直接判为D级;
   (2)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按辅导期一般纳税人政策办理,普通发票的领用实行交(验)旧供新、严格限量供应;
   (3)将出口企业退税管理类别直接定为四类,并按《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中对四类出口企业申报退税审核管理的规定从严审核办理退税;
   (4)缩短纳税评估周期,严格审核其报送的各种资料;
   (5)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发现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的,不得适用规定处罚幅度内的最低标准;
   (6)将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通报相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
   (7)D级评价保留2年,第三年纳税信用不得评价为A级;
   (8)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实施的联合惩戒措施,以及结合实际情况依法采取的其他严格管理措施。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第三十二条;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4号)第十二条第一款。
   3.实施部门:市税务局。
   (二)阻止出境
   1.惩戒措施:对欠缴查补税款的当事人,在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四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四条。
   3.实施部门:市出入境管理处。对欠缴税款、滞纳金又未提供担保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由县级以上(含县级)税务机关申请,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审核批准,由审批机关填写《边控对象通知书》,函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指定的边检机关办理边控手续。
   (三)限制担任相关职务
   1.惩戒措施:因税收违法行为,触犯刑事法律,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当事人,由市场监管部门等部门限制其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及经理。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
   (2)《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第四条第(四)项。
   3.实施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市场监管局。
   (四)金融机构融资授信参考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鼓励征信机构依法采集并向金融机构提供查询,引导商业银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定价原则,将重大税收违法信息作为对当事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参考。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二十一条;
   (2)《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3.实施部门: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监局、福建保监局、福建证监局。
   (五)向社会公示
   1.惩戒措施: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第(十九)条;
   (2)《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七条。
   3.实施部门:市税务局。
   (六)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
   1.惩戒措施:由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根据税务机关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对失信当事人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公开出让报名审核时进行必要限制。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第四条第(十五)项;
   (2)《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第五部分第(一)条。
   3.实施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七)强化检验检疫监督管理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直接列为出入境检验检疫信用D级,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
   2.法律及政策依据: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3.实施部门:福州海关。
   (八)依法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按情节严重程度在1至3年内依法禁止其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六条;
   (3)《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第二部分第(一)条。
   3.实施部门:市财政局。
   (九)禁止适用海关认证企业管理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不予适用海关认证企业管理。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第九条;
   (2)《海关认证企业标准》。
   3.实施部门:福州海关。
   (十)限制证券期货市场部分经营行为
   1.惩戒措施: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在办理以下业务时,将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作为进行限制的重要参考:
   (1)发起设立或参股各类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或私募基金等;
   (2)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设立及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审批;
   (3)股票发行上市、重组上市及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审核。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
   (2)《证券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三条,《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第七条,《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七条,《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3)《证券法》第十三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八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条,《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九条,《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三条,《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第五条;
   (4)《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3.实施部门:福建证监局。
   (十一)限制保险市场部分经营行为
   1.惩戒措施:
   在审批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时,将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中所列明的当事人的失信状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八条,《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第七条,《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八十二条,《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第七条、第二十一条。
   3.实施部门:福建保监局。
   (十二)禁止受让收费公路权益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不得受让收费公路权益。
   2.法律及政策依据:《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
   3.实施部门:市交通委。
   (十三)依法依规限制政府性资金支持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市财政依规限制其申请财政资金,三年内不予安排市级财政资金。
   2.法律及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第二部分第(一)条。
   .实施部门:市财政局、市发改委。
   (十四)从严审核企业债券发行、依法限制公司债券发行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从严审核其发行企业债券;依法限制发行公司债券。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957号)第二部分;
   (2)《国家发展改革委 人民银行 中央编办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若干意见》(发改财金〔2013〕920号)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3)《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13号)第十七条。
   3.实施部门:福建证监局。
   (十五)依法限制进口关税配额分配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在有关商品进口关税配额分配中依法予以限制。
   2.法律及政策依据:《化肥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经贸委、海关总署令2002年第27号),《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令2003年第4号),以及农产品、化肥进口关税配额分配、再分配公告明确的相关申领条件。
   3.实施部门:市商务局、市发改委。
   (十六)通过主要新闻网站向社会公布
   1.惩戒措施:税务总局在门户网站公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的同时,通过主要新闻网站向社会公布。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
   (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三条。
   3.实施部门:市网信办。
   (十七)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从严审核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
   2.法律及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3.实施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十八)依法限制参与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1.惩戒措施:
   (1)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依法限制参与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2)在全省电力直接交易、用能权交易活动中,对于我市申报单位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的,及时上报省经信委申请开展有关限制工作。(实施单位:市经信委)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令第39号)第三十二条;
   (2)《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第(十)项。
   3.实施部门: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市交通委、市建委、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卫计委、市税务局、市林业局、市行政服务中心。
   (十九)依法限制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
   1.惩戒措施:
   (1)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在信息披露其内不得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
   (2)在交通运输领域,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特许经营者时,将纳税信用列入考核内容,依法限制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参与交通运输领域的特许经营。(实施单位:市交通委)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国人民银行令第25号);
   (2)《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3.实施部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市交通委、市水利局。
   (二十)撤销荣誉称号,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
   1.惩戒措施:及时撤销重大税收违法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对税收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股东等人员的荣誉称号,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
   2.法律及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3.实施部门:市委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等单位。
   (二十一)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对失信会员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不予接纳、劝退等
   1.惩戒措施: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推动行业信用建设。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完善行业内部信用信息采集、共享机制,将严重失信行为记入会员信用档案。鼓励行业协会商会与有资质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合作,开展会员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支持行业协会商会按照行业标准、行规、行约等,视情节轻重对失信会员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不予接纳、劝退等惩戒措施。
   2.法律及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3.实施部门: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市工商联。
   (二十二)强化外汇管理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属于贸易外汇收支名录内的企业,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分类等级由A类直接调整B类或由B类直接调整C类,直至强制注销名录资格,对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依法予以查处。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第(十三)条;
   (3)《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实施细则》(汇发[2012]38号)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
   3.实施部门: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
   (二十三)其他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在行政许可、新增项目审批核准、强制性产品认证、授予荣誉等方面予以参考,进行必要的限制或者禁止。
   2.法律及政策依据:
   (1)《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第四条第(十五)项;
   (2)《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第五部分第(一)条。
   3.实施部门:市发改委、市委文明办、市市场监管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工商联等单位。
   三、联合惩戒的实施方式
   税务机关通过福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定期向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提供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及当事人信息。同时,相关名单信息在税务机关门户网站、“信用福州”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供社会查阅。相关部门和单位收到相关名单后,根据本方案约定的内容对其实施惩戒,并及时或定期将联合惩戒措施的实施情况通过福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合惩戒子系统反馈至市信用办和市税务局。
   四、联合惩戒的动态管理
   按照《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的规定,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自公布之日起满2年的,从税务机关公布栏中撤出,相关失信记录在后台予以保存。当事人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税务机关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依据各自法定职责,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实施惩戒或者解除惩戒。
   五、其他事宜
   各部门应密切协作,积极落实本方案的内容,确保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信息及时推送,并对其实施联合惩戒。本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操作问题,由相关各部门另行协商明确。
  附件4:
  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联合惩戒措施清单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单位
(一)强化税务管理,通报有关部门。1.惩戒措施:纳税信用级别直接判为D级,适用《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关于D级纳税人的管理措施,具体为:
(1)公开D级纳税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名单,对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其他纳税人纳税信用直接判为D级;
(2)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按辅导期一般纳税人政策办理,普通发票的领用实行交(验)旧供新、严格限量供应;
(3)将出口企业退税管理类别直接定为四类,并按《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中对四类出口企业申报退税审核管理的规定从严审核办理退税;
(4)缩短纳税评估周期,严格审核其报送的各种资料;
(5)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发现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的,不得适用规定处罚幅度内的最低标准;
(6)将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通报相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
(7)D级评价保留2年,第三年纳税信用不得评价为A级;
(8)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实施的联合惩戒措施,以及结合实际情况依法采取的其他严格管理措施。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第三十二条;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4号)第十二条第一款。
市税务局
(二)阻止出境:对欠缴查补税款的当事人,在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四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四条。
市出入境管理处
(三)限制担任相关职务
1.惩戒措施:因税收违法行为,触犯刑事法律,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当事人,由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限制其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及经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
(2)《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第四条第(四)项。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市场监管局
(四)金融机构融资授信参考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鼓励征信机构依法采集并向金融机构提供查询,引导商业银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定价原则,将重大税收违法信息作为对当事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参考。
(1)《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二十一条;
(2)《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监局、福建保监局、福建证监局
(五)向社会公示
1.惩戒措施:通过“信用福州”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第(十九)条;
(2)《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七条。
市税务局
(六)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
1.惩戒措施:由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根据税务机关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对失信当事人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公开出让报名审核时进行必要限制。
(1)《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第四条第(十五)项;
(2)《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第五部分第(一)条。
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七)强化检验检疫监督管理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直接列为出入境检验检疫信用D级,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福州海关
(八)依法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按情节严重程度在1至3年内依法禁止其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六条;
(3)《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第二部分第(一)条。
市财政局
(九)禁止适用海关认证企业管理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不予适用海关认证企业管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第九条;
(2)《海关认证企业标准》。
福州海关
(十)限制证券期货市场部分经营行为
1.惩戒措施: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在办理以下业务时,将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作为进行限制的重要参考:
(1)发起设立或参股各类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或私募基金等;
(2)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设立及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审批;
(3)股票发行上市、重组上市及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审核。

(1)《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
(2)《证券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三条,《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第七条,《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七条,《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3)《证券法》第十三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八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条,《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九条,《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三条,《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第五条;
(4)《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福建证监局
(十一)限制保险市场部分经营行为
1.惩戒措施:在审批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时,将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中所列明的当事人的失信状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八条,《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第七条,《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八十二条,《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第七条、第二十一条。
福建保监局
(十二)禁止受让收费公路权益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不得受让收费公路权益。
《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 市交通委
(十三)依法依规限制政府性资金支持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市财政依规限制其申请财政资金,三年内不予安排市级财政资金。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市财政依规限制其申请财政资金,三年内不予安排市级财政资金。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第二部分第(一)条。 市财政局、市发改委。
(十四)从严审核企业债券发行、依法限制公司债券发行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从严审核其发行企业债券;依法限制发行公司债券。
(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957号)第二部分;
(2)《国家发展改革委 人民银行 中央编办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若干意见》(发改财金〔2013〕920号)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3)《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13号)第十七条。
福建证监局
(十五)依法限制进口关税配额分配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在有关商品进口关税配额分配中依法予以限制。
《化肥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经贸委、海关总署令2002年第27号),《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令2003年第4号),以及农产品、化肥进口关税配额分配、再分配公告明确的相关申领条件。 市商务局、
(十六)通过主要新闻网站向社会公布
1.惩戒措施:市税务局在门户网站公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的同时,通过主要新闻网站向社会公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
(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三条。
市网信办
(十七)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从严审核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市市场监管局
(十八)依法限制参与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1.惩戒措施:(1)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依法限制参与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2)在全省电力直接交易、用能权交易活动中,对于我市申报单位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的,及时上报省经信委申请开展有关限制工作。(实施单位:市经信委)
(1)《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令第39号)第三十二条;
(2)《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第(十)项。
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市交通委、市建委、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卫计委、市税务局、市林业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十九)依法限制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
1.惩戒措施:(1)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在信息披露其内不得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
(2)在交通运输领域,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特许经营者时,将纳税信用列入考核内容,依法限制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参与交通运输领域的特许经营。(实施单位:市交通委)
(1)《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国人民银行令第25号);
(2)《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市交通委、市水利局。
(二十)撤销荣誉称号,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
1.惩戒措施:及时撤销重大税收违法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对税收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股东等人员的荣誉称号,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市委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等单位。
(二十一)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对失信会员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不予接纳、劝退等
1.惩戒措施: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推动行业信用建设。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完善行业内部信用信息采集、共享机制,将严重失信行为记入会员信用档案。鼓励行业协会商会与有资质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合作,开展会员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支持行业协会商会按照行业标准、行规、行约等,视情节轻重对失信会员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不予接纳、劝退等惩戒措施。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市工商联
(二十二)强化外汇管理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属于贸易外汇收支名录内的企业,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分类等级由A类直接调整B类或由B类直接调整C类,直至强制注销名录资格,对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依法予以查处。
(1)《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第(十三)条;
(3)《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实施细则》(汇发[2012]38号)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
(二十三)其他
1.惩戒措施: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在行政许可、新增项目审批核准、强制性产品认证、授予荣誉等方面予以参考,进行必要的限制或者禁止。
(1)《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第四条第(十五)项;
(2)《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第五部分第(一)条。
市发改委、市委文明办、市市场监管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工商联等单位。

附件: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