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790
  • Tax100会员 28022
查看: 622|回复: 0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国家税务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259
2020-6-29 10: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策文件
政策原文链接: http://shanghai.chinatax.gov.cn/zcfw/zcfgk/zhsszc//201204/t390299.html
发文单位: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国家税务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总工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科学院、上海科技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文件编号: 沪科合〔2011〕56号
文件名: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国家税务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总工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科学院、上海科技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沪科合〔2011〕56号 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文日期: 2012-02-03
政策解读: -
备注: -
纵横四海点评: -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国家税务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总工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科学院、上海科技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沪科合〔2011〕56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促进上海科普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市民科学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我们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上海市卫生局

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国家税务局

上海市地方税务局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上海市旅游局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上海市总工会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上海科学院

上海科技馆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一二年二月三日


附件: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和《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结合上海“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城市功能定位,编制《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一五”发展回顾与总结
  (一)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上海科普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为宗旨,围绕提升科普能力、丰富科普活动、关注目标人群、实施示范专项等重点任务全面展开,取得了较好进展,市民科学素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1、科普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了一批专业科普场馆,进一步完善了上海科技馆为龙头、49家专题性科普场馆为主干、188家基础性科普教育基地为支撑的科技场馆体系。至“十一五”期末,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已达237家,比“十五”期末的130家增加82%,其中,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为68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注重科普场馆布局的同时,强化了功能提升。初步形成了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公共服务网络,建成了上海科普人才信息资源数据库、科普专业机构信息资源网络数据库和万人科普志愿者数据库。
  2、科普活动影响与日俱增
  “十一五”期间,品牌科普活动得到社会的进一步认可,知名度不断提升,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上海科技节、上海职工科技节、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上海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共开展各类活动2000余项,参与人次累计达2300万。特色科普活动持续开展,从全方位向市民展示科技创新的魅力,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职工“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百万青少年争当明日科技之星、院士论坛、东方讲坛等活动,引起广大学生、职工和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
  3、科普示范专项深入实施
  “十一五”期间,上海科普工作着力加强与旅游、文化、教育、民生等的结合,社会示范效应日益凸显,累计培育科普示范社区150余家(次),创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100所,打造科普场馆旅游示范线10条,扶持科普内容创意作品100余部,奖励职工优秀技术创新项目1000余项,建立大学生科学商店11家。专题性科普场馆与中小学课程改革密切联动,进一步强化了科普教育功能,有效推进了职工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4、科普宣传手段不断拓展
  “十一五”期间,各类传媒利用自身优势相继创办科普专栏、专版和专题节目。上海科普网、上海职工科技创新网、上海科普大讲坛、科普多媒体演播中心等一批科技传播新媒体相继创办,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得到恢复重建,丰富了上海科普工作的载体和舞台。每年出版数百种科普(技)类图书读物,开发了“启思一家看上海”等系列科普多媒体动漫作品,制作了“生态上海”、“健康上海”、应急防灾等科普多媒体宣传短片。《多彩的昆虫世界》、《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等优秀科普图书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科普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十一五”期间,科普经费不断增长,经费筹集额由“十五”末的3.95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5.3亿元,增长了34%,基本形成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格局。科普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在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框架下市、区(县)两级政府共同推进科普工作的格局,基本建立了科普工作监测评估机制,实施了科普项目的网上评审。科普政策体系更加健全,相继颁布实施了《上海市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市科普场馆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是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科普能力建设和市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需求,上海科普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科普的社会参与程度还比较低、科普内容创作滞后、科普人才相对缺乏等。
  1、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全社会参与科普事业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以政府为主体推动科普发展的状态仍未改变。科普活动侧重于职前和职后人群,在职人群的科普参与度不够。市民参与科技事件和热点问题讨论的机制和渠道尚未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科普主体发展不健全。
  2、科普内容创作滞后
  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传媒资源比较缺乏,科技电视频道节目偏少,科普作品原创不足。科技成果科普化的理念和宣传比较缺乏,渠道还不畅通。
  3、科普人才比较缺乏
  科普工作人员的业绩和能力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得不到行业认可。科普创作人才匮乏,跟不上科普发展需求。每万人口科普人员数量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8位。注册科普志愿者人数在全国位列第18位。以媒体记者为主的科技传播工作者数量下降。
  二、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和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知识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求及上海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目标定位,以全面推进科普能力建设和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为主线,以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试点城市为载体,充分发挥世博会的后续效应,立足现有基础、面向未来发展、体现上海特点,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思路,构建以能力为主导的科普工作模式,彰显社会化、能力型科普运作理念,为上海加速实现“四个率先”、加快构建“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因人制宜
  以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为宗旨,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形成针对各目标人群的科普内容、形式和标准,提高科普对象的覆盖率和科普内容的针对性。
  2、能力主导、注重实效
  努力构建以能力为主导的科普工作模式,注重提高市民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注重提高科普工作的综合效益,适时开展绩效考核,实现科普事业可持续发展。
  3、需求为先、统筹兼顾
  适应经济方式转变和城市发展转型需求,针对科技创新自身发展和市民日常生活需求,统筹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兼顾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促进科普工作能力提升和市民科学素质提高协同推进。
  4、政府引导、社会推动
  强化政府政策、资金的鼓励和引导,发挥市场配置和整合社会科普资源的作用,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建立健全“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市区(县)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科普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多渠道兴办科普的局面。
  5、点面结合、突出重点
  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目标,立足现有基础,聚焦重大任务和重点人群,凝练一批重点项目和活动,强化其对整体工作的拉动和牵引,依靠“点”与“面”的联动,推动科普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上海科普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市民科学素质,将上海打造成为全国科学素质引领区、科普活动创新区、科普人才集聚区、科普资源共享区和科普市场繁荣区,成为科普能力建设示范城市。
  到2015年,市民科学素质达标率比“十一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形成一支50万人以上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创作出版科普原创作品不低于500部(本),其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类作品所占比例不低于20%。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培育科普企业500家。
  三、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二五”发展重点任务
  围绕《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在关注目标人群、创新科普活动、推进资源共享、促进人才集聚、繁荣科普市场等5个方面,凝练出14项任务要求,推进实施14个行动计划。
  (一)关注目标人群
  任务要求
  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总体部署,聚焦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目标人群,全面提升市民科学素质,增强市民在科学生活、科学劳动、参与公共事务和终身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1)增强科学生活能力
  重点向市民普及科学生活方面的知识和理念,提高市民健康生活、文明生活、安全生活和便捷生活方面的能力,促进全社会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2)增强科学劳动能力
  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对具有培训需求的各类劳动者,根据其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积极开展职业培训。鼓励城乡劳动人口开展职务和非职务发明、创造及合理化建议等,重点提升其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以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代表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
  (3)增强参与公共事务能力
  提高公民在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关注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参与意识,增强市民应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4)增强终身学习能力
  构建职前、职中、职后人群的科普教育体系,实施各类科技知识教育和培训,引导市民养成自觉学习、自我学习的习惯,建设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推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进计划
  1、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计划
  继续推进“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设工程和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科学教育推广项目,促进科普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结合,参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科普教育基地不低于60个。培育100所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加强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建设,联建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办好上海青少年英才俱乐部。建设和完善15个青少年科技实践工作站。提升现有大学生科学商店的运作水平和业务能力,新建和完善20个大学生科学商店。建设若干区域性中小学生创新实验室和20所高中专题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搭建多样性的创新实践体验平台。
  2、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计划
  积极开展各类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超过100万人次,推动“首席技师千人计划”实施,命名100个“首席技师工作室”、评选“上海市十大首席技师”。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开展“技能展示行动”。深化职工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职工创新行动”。完善职工创新人才和创新项目的评选机制,征集、命名100项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100项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优秀成果,评选100个“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评选150个上海市职工科技创新优秀团队,建立30家职工科普教育基地、90家市职工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实施科普“三进工程(进楼宇、进园区、进企业)”,着力推进企业科协建设,实现高新园区科协全覆盖。
  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每年组织500名科技人员参加科技入户,使重点示范区内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100%。组织农民创业培训、农业实用型人才培训、农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到2015年,全市经过技能培训的新型农民总数达到13万人、占农民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充分发挥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科热线等现代服务手段的作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
  3、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计划
  利用公务员双休日讲座、思齐讲坛--公务员科学讲座、每月知识讲坛等平台,开展各类科普讲座与培训;利用干部远程教育网、干部在线学习城、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科学培训基地等开展科普宣传。加强与市、区两级党校的沟通和协调,在党校培训、干部选学中加大与科技相关内容的培训。
  4、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提升计划
  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编制“市民科学生活指数”,定期开展市民科学生活指数测评。实施“市民低碳行动”,每年评选100个低碳家庭。创建30个科研成果应用示范社区,建设100个社区科技创新屋。推进“流动科技馆”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工作。以社区学校为载体,引导和鼓励社区开放大学加大日常科技科普类课程教育,重点传播先进科技理念和现代科技知识。
  (二)创新科普活动
  任务要求
  以各类经常性活动为基础,统筹考虑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需求、市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构建全市性、专题性、国际性的科普活动平台,打造特色、品牌、系列、专题相结合的科普活动模式,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科普活动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提高科普活动策划水准,创新科普活动的形式、内容和载体,扩大科普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
  (5)提升全市性活动
  调动全市力量,举办好全国性科普活动。在办好已形成品牌、有影响的市级科普活动的同时,策划创建若干个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上海特点、适应市民需求的大型活动,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活动实效。
  (6)丰富专题性活动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的需求、科学重大发现及社会突发事件,进一步调动各类社会科普活动资源,积极开展有影响、有特色的专题性、区域性科普活动,提高市民科普活动的参与度和受益面。
  (7)打造国际性活动
  引进国外优秀科普活动资源;创办国际化科普展示展览活动;构建科普国际交流平台,扩大科普活动的国际影响。
  推进计划
  5、品牌活动计划
  继续办好“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上海科技节”、“上海职工科技节”、“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等品牌活动。将“工人发明家”、“职工创新英才”、“明日科技之星”、“科普艺术展演”、“科普大讲坛”、“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动漫科普创作大赛”等打造成为品牌活动。
  6、专题性活动计划
  按照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原则,在开展市民科普活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每年选择和聚焦一个主题,深入开展一次覆盖全市、影响深远、参与面大的专题性科普活动。针对各类专题活动日、科学重大事件及社会突发性事件,及时组织开展相关活动。继续开展“东方讲坛”、“东方少年科学讲坛”、“名家科普讲坛”、“新民科学咖啡馆”、“文化科技沙龙”、“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周”、“工人发明家沙龙”、“职工合理化建议和先进操作法征集推广”、“科学生活大使、家庭、社区评选活动”、“青少年创新峰会”、“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未来工程师大赛”、“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动漫科普创作大展”、“动漫科普舞台剧(COSPLAY)”、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
  7、国际科普交流平台建设计划
  进一步办好“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国际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发展论坛”和“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创建并定期举办国际科普论坛。引进一批国际科普展览活动。
  (三)推进资源共享
  任务要求
  强化部门协同、市区联动、条块结合,切实提高政府配置科普资源的能力,促进科普设施、内容和传媒资源的集成与共享,形成全社会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8)优化科普设施资源
  优化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的产业、区域布局,健全已建成场馆和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其与教育、文化、旅游等的结合,提升场馆和基地的功能及利用率,建成和完善上海科普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
  (9)丰富科普内容资源
  坚持公益推进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着力推动科技成果的科普化,建立科技成果科普化项目库和信息平台网络,加快科普公共产品开发,增加科普公共产品供给,丰富科普内容资源。加大科普创作出版的资助力度,积极扶持科普专业创作机构发展,支持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制作与研究开发,推出一批科普影视作品和动漫作品,大力提高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使上海成为全国科普内容制作示范基地。
  (10)拓展科普传媒资源
  进一步强化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传媒手段的科普宣传作用和功能,增加科普宣传内容。面向上海建设“智慧城市”需求,充分依托移动终端、微博、手机报、网络等现代新兴传媒载体,拓展科普传播渠道,创新科普传播手段。引导传媒编制贴近现实生活并带有较强娱乐色彩的科普电视系列剧或科普电视连续剧,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科的丰富活动,增加科普活动的吸引力。
  推进计划
  8、科普教育基地功能提升计划
  完成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建设,推进闵行航天博物馆、宝山科技馆等区(县)级科技类场馆建设。到2015年,专题性科普场馆占有率达到每40万人一个。应用世博会先进的展示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加大对现有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的改造力度,对专题性科普场馆提升改造的比例每年不低于20%,基础性科普教育基地提升改造的比例每年不低于10%。培育20个科普旅游示范场馆,打造10条科普旅游精品线路。开展专题性科普场馆绩效评估。完善上海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数据库及网站建设。推进上海科普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9、科普作品创作计划
  市级公共财政资助的前瞻性、民生类科技成果的科普化率逐年提高,到“十二五”末达到50%。发挥科普出版资助专项的引导作用,打造科普创作团队,实施科普创作精品工程。创作出版优秀科普图书500部(本),精品科普影片不低于5部,科普影视及多媒体作品100部,科普剧(节)目100个。以上海科技馆为主体,自主开发完成1-2项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水平临展或巡展项目。
  10、科普传媒平台建设计划
  建设上海媒体网络科普资源研发制作和配送中心,鼓励数字科教影视作品的制作,扶持一批适用于3D、4D、环幕、球幕、穹幕的科普影视产品。提升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的科普影片制作发行能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科普影视制片基地之一。培育5个全国一流科普期刊和5个报纸科普精品专栏。打造5家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和5个与科普相关的精品广播电视栏目。
  (四)促进人才集聚
  任务要求
  建立与上海科普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体系,构建教学、科研、实践、培训为一体的科普人才培养平台。
  (11)培育专兼职人才
  重点培养科普创作、科技传播、科普活动策划、科普管理等专兼职人才,扩大科普专兼职人才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全面提升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12)充实科普志愿者
  调动公众志愿参与科普服务的积极性,整合社会各方面的人力资源,建设一支志愿服务于科普工作的多样化队伍,充实科普工作力量。动员社会知名人士参与科学普及,注重利用名人效应开展科普工作,着力增强科普的社会影响力。
  推进计划
  11、队伍建设计划
  形成10万人左右的专兼职科普工作者和一支50万人左右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实施“科普创作人才签约计划”,到“十二五”末签约作家人数不少于50人。
  12、人员培训计划
  发挥政府部门和社会科普机构的作用,培训专兼职科普工作者5000人次。评选科普宣讲大师25名。在50%的高校开设科技传播相关学科课程。在3-5个高校建立科技传播中心。建设20家科技传播人才实训基地。加强旅行社科普导游人员培训,将科普旅游的内容纳入导游证年审。
  (五)繁荣科普市场
  任务要求
  培养和引导公众的科普需求,促进科普产品市场化运作,努力开拓和繁荣科普市场,逐步培育适应上海城市发展转型的科普文化产业。
  (13)培育市场主体
  出台政策措施,扶持社会化、市场化科普机构的发展,培育多元化的科普主体,繁荣科普市场。
  (14)打造科普产品
  针对公众需求,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和生产科普展教具、科普旅游纪念品、科普图书、科普影视作品、科普动漫作品、科普游戏及科普巡展等科普产品,将上海打造成为科普内容产品的示范基地。
  推进计划
  13、科普机构扶持计划
  定期开展科普机构评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一批产品制作、创意策划、理论研究、中介服务和科普类基金会等科普机构的发展。全社会科普基金总体规模不低于3亿元;成立科普企业行业协会。
  14、科普产品培育计划
  制定科普产品目录,建立科普产业统计体系。依托创意产业园区,引导企业建设一批原创科普作(产)品示范基地。加快科普出版、旅游、会展和新媒体等产业的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科普文化产业产值比“十一五”末增加20%以上。
  四、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二五”发展政策措施
  (一)优化体制机制
  完善宏观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的组织协调功能和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普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建立科普理论研究机构,加强科普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提高科普宏观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健全科普工作的市区联动机制,注重发挥区县在科普工作管理中的职能,创建科普能力建设示范区(县)。
  完善科普与科研的互动机制,促进科技资源的科普化,丰富科普资源,开展科技相关事件的公众讨论。
  优化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的运作机制,发挥工青妇、科协、社联等群众团体和社会团体的优势,积极发展各类社会化科普机构。
  建立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制度,进一步做好科普统计工作,定期开展市民科学素质测评和区县科普工作考核,适时开展科普工作绩效评估。完善社会化表彰激励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进行的表彰和奖励活动。
  (二)保障资金投入
  保障财政科普投入,确保市、区(县)政府对科普的投入水平逐步提高,保障科普事业持续发展。
  引导社会科普投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财政资金引导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境内外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投资科普事业,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投入格局。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通过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对科普教育基地的捐赠,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充分发挥各类科普基金会的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基金投资于科普事业。
  (三)完善政策法规
  完善科普政策法规体系,推进已有科普政策落实,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研究制定扶持、促进和规范科普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研究制定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规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加强对科普人才的培训,科普管理、科普创作等人才的业绩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
  研究制定鼓励电视台、广播电台、综合类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办科普类节目、栏目,出版科普作品,加大科普宣传的政策措施,上海广播电视台相关频道、频率要增加播出科普节目的时间,提高科普知识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