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2104
  • Tax100会员 32607
查看: 112|回复: 0

黔言税语 | 税惠赋能 在大山中开辟“新丝路”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97
2024-1-15 16: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贵州税务
标题: 黔言税语 | 税惠赋能 在大山中开辟“新丝路”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YwMDU5MA==&mid=2652454943&idx=2&sn=9959f9426d206633bfc6c4fe4ca47552&chksm=84b3247eb3c4ad68d5202a4eb1a5ec0b11da8f63de6c7b7ee559b1b88088113dfb8e9af6083a#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01-11 17:00
二维码: -


走进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院子里一筐筐、一袋袋的蚕茧如霜似雪,蚕农和工作人员忙着筛选、检验、定级、称重、定价、开票……虽然忙碌,但人人脸上洋溢着喜气。

图为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在认真检查丝线的接点(罗勇 / 摄)
“2023年我家老两口种桑50亩、养蚕7批次36张,交茧1200斤,一年下来有4万多元收入。以前总想背井离乡去打工,现在不出村就能有个好收入!我今天打电话还在劝我家娃儿们回家来干了。”提起自家的桑蚕收益,纳雍县勺窝镇河边村民组村民陈孝兰喜不自禁。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把蚕桑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来培育,将“小蚕茧”做成“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借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东风”,依托纳雍气候温暖湿润、十分适合发展桑蚕产业的自然禀赋,通过与贵州省农科院蚕业所达成合作协议而获取的技术指导、引进先进的加工机器和生产工艺,实现了桑蚕产业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成为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桑蚕龙头”。
“我公司以将勺窝镇打造成‘桑蚕小镇’为目标,现已在纳雍建成万亩桑园。2023年3月试生产以来,共生产了7.77吨白厂丝,远销江苏、浙江、日本,产值223.44万元。带动了本地农户1000余户种桑养蚕增收,还为当地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02个。”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杰介绍道,“由于目前本地蚕茧还不够加工,需在外大量收购蚕茧,又辐射带动了织金、安顺、六盘水等地桑蚕农户的发展。”

图为纳雍县勺窝镇村民正在采摘桑叶,幸福洋溢在脸上(罗勇 / 摄)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纳雍良好的营商环境,但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纳雍税务部门的贴心帮助。”公司总经理邓瑞式十分感慨,“公司刚登记时,办税服务厅的‘一窗通办窗口’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站式套餐’服务,让我们开办就领票,感觉又快又好。后来,纳雍县税务局‘珙桐问税’工作室又多次带着我们能用到的税收优惠政策上门辅导,帮助我们正确填报了减免收入45.17万元,享受了3.9万元税费优惠。我们自己都还没有想到税惠政策,政策就主动靠近了我们,实在是太贴心了。”
“我们公司现在尚未达产,达产后每年可生产220多吨的蚕丝,产值超1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借助‘税惠春风’,抢抓绿色发展机遇,不断扩大桑蚕种养规模。此外,我们还将瞄准桑蚕产品深加工、桑蚕农文旅结合等领域,积极作为,延长产业链,带动更多群众发展致富。”周杰信心满满地说。
蚕桑产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渠道,赫章县生态好,蚕桑没有受到污染,产出的蚕茧蚕丝品质好、质量高。在赫章县引进的贵州丝路兴蚕有限公司展厅里,各类丝织产品织法紧密,手感细腻柔软,让人感受到极致的丝绸魅力。
据该公司总经理李惠强介绍,由于产品品质好,公司生产与浙江花神、上海水晶家纺等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生产输送生丝和丝棉,公司的有些产品还远销欧美。“2023年,我公司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资金上有些紧张。在得知我公司困难后,主管税务机关主动上门辅导,告知公司纳税信用等级为B级,可通过‘银税互动’模式申请贷款,缓解资金压力。这不,公司申请了银行贷款269万元,抓住了发展良机。”李惠强表示,公司已吸收就业人员110人,预计2023年产值将达四千万元左右。

图为税务干部到贵州丝路兴蚕纺织有限公司走访,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存在困难,为企业排忧解难、献计献策(皮婷 / 摄)
据了解,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实现了从蚕桑种养、蚕茧缫丝、蚕丝被加工的“一条龙”产业链转化,除了带动农户增收,还丰富和发展了当地传统的蚕桑文化。
“这些年来,税务部门持续不断为我们送政策、送服务,‘村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起来以后,农户养蚕、合作社卖蚕、公司收蚕,实现了村集体、蚕农和脱贫劳动力‘三丰收’,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越来越多,不仅收入增多了,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我们的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官屯镇巴拉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维介绍。
“在银税互动的支持下,我们企业2023年已经完成了460万元的应税收入,发展势头非常好。”毕节市汇江蚕桑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张应祥如数家珍地说,“我们在威宁、纳雍等地建设了数千亩桑蚕基地,吸引了上千农户参与到我们主导的蚕桑种养中,这个产业对体力要求不高,年龄稍大的也能胜任。每亩地年均4000元的收入,让这些农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算我们企业为乡村振兴尽了一些绵薄之力。”
毕节市汇江桑蚕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包括蚕茧生产、收购、销售,丝绵、桑蚕丝被、蚕丝棉衣加工销售的企业,从2005年到如今,公司已发展成为种养加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蚕桑综合开发企业。公司常用工人数达50余人,为社会减轻了就业压力。
据了解,当地税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扶持研发创新、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民纾困解难上持续推出硬举措,开通了税费服务“直通车”,通过网格化管理、包保到户的方式精准落实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将税惠红利精准装进企业“口袋”,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在大山中开辟“新丝路”。
(作者:童霖 赵念祖)

来源:
毕节税务
编发:
贵州省税务局纳税服务和宣传中心

402_170530684427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