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人数
1050
Tax100会员
33646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注册
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税百:专业税务资讯
国际税收讲解
各种证件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x
搜索
Tax100 税百
»
论坛
›
全网热点文章
›
省财政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
广东
›
圳有“范”!10个维度看深圳先行示范这4年
12366甬税有声|实际结算金额与签订合同所载金额不一致的情况下
哪些渠道可以办理2023个税年度汇算?需要提交哪些资料?一篇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
《黑神话:悟空》何以“出道”即“神话”:税惠政策助大圣们取得
领证过年!这3项证书正在发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全网最全】31个省市!残保金政策汇编及申
全网最全|2022年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汇总
2021年个税汇算容易出现哪些错误?税务总局
【全网最全】历史上最高规模退税减税!2022
查看:
594
|
回复:
0
圳有“范”!10个维度看深圳先行示范这4年
[复制链接]
广州资讯君
广州资讯君
当前离线
积分
2036
2028
主题
2028
帖子
2036
积分
特级税友
特级税友, 积分 20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4 积分
特级税友, 积分 20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4 积分
积分
2036
发消息
2023-8-21 12: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四周年
深圳:勇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十个维度看深圳先行示范轨迹
南海之滨,风劲潮涌。
4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揭开了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历史大幕。
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四年来,深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凝心聚力、勇担使命,瞄准《意见》提出的“五大战略定位”和“五个率先”重点任务,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深圳福田CBD全景。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心怀远方、实干笃行。深圳以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书写出了一份优异的四年答卷:2019—2022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2.69万亿元增长到3.24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城市前三、亚洲城市第四、全球城市接近前十;2023年上半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16297.60亿元,同比增长6.3%。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对标
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大战略定位”
,深圳正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今天,我们从
十个维度
呈现深圳加快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奋斗轨迹,展现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深圳探索。
战略定位一:高质量发展高地
1
产业
加快建设具有深圳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和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因产业而兴的深圳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远眺福田、罗湖城区,梧桐山下、深圳湾畔,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深圳系统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和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规划,建立“六个一”工作体系,首批72个工业上楼项目已立项40个、开工33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排名全国城市第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排名全国城市第二,中芯国际12英寸线、华星光电T7二期、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华润微电子12英寸线等7个百亿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5万亿元,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1.1万亿元,首次成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部工业增加值“双第一”城市。2023年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先进制造业实现领跑。
现代服务业能级持续提升。深圳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6%,深交所股票年成交金额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迈上3000万标箱新台阶,居全球第四。
深圳港西部港区一片繁忙景象。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2
创新
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能、核心动能。深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高标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成功举办,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院区永久场地一体化推进规划建设,鹏城实验室在智能算力互联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
光明生命科学园。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少昆 摄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总开关。深圳出台实施基础研究“深研”规划,164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加快推进,首台国产ECMO、开立生物血管内超声等高端新品陆续获批。
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深圳高质量建设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3万家,深-港-穗科技集群连续3年排名全球第二,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排名全球第5位、中国第一。
深圳市科技园。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在这座“创新之城”,创新动能不断迸发、创新人才不断壮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8个学科新进入ESI排名前1%,全职院士等顶尖人才数增至94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超2.2万人。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9年稳居全国城市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5%以上。
3
改革
以综合改革试点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一招。
深圳以综合改革试点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增强,首批综合改革事项清单已全面落地见效,4方面18条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向全国推广,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少昆 摄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突破成势。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加快落地,深圳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金额超27.7亿元,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等揭牌成立。全市累计发行67期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超154亿元。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累计为342项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提供挂牌交易、投融资服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在全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评估中连续两年获最优档次A级。2020年8月创业板注册制下首批18家企业成功上市,改革顺利落地。获批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4
开放
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最佳联接点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最佳联接点。
深入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深圳所能,启动19个深港合作专班和10个深澳合作专班,全面系统深入推进深港澳科技、产业、文化、民生、生态等各领域合作。
前海国际人才港。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深港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提速。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65项、全国复制推广76项,联动香港打造深港风投创投集聚区,国际金融城已入驻和签约金融机构300家、其中港资外资79家,推进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知识产权全链条生态示范区,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执业范围扩大到18类。高标准规划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联合政策包”落地实施,累计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150个,河套科创中心正式封顶,皇岗口岸重建全面启动。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拓“合作路”,扩“鹏友圈”。深圳国际友城总数增至90个,成功举办全球招商大会、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全球创新人才论坛、青年科学家502论坛、上合组织青年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大鹏湾LNG枢纽港成为全国首个累计接卸量超亿吨的LNG港口。
战略定位二:
法治城市示范
5
法治
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
坚持全面依法治市,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深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
2022年3月17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在深圳市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复》(国函〔2022〕15号)发布,在深圳暂时调整实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4部行政法规。这是深圳自建市以来,国家首次在深圳暂时调整实施行政法规。
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加强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2019年至2023年6月30日期间,新制定出台37部和修改32部地方性法规,包括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等一批全国首创性地方性法规。
“春笋”大楼屹立在深圳湾后海。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与此同时,深圳在全国率先实施街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直播式执法模式已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出台全国首个行政复议领域地方标准和首份市级青少年普法地方标准,政府透明度指数居全国较大城市首位。
全力打造国际法律服务高地。搭建深圳市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推出“香港调解员+内地调解员”和“香港调解员+内地调解法官”等在线联合调解模式,深圳国际仲裁院2022年受理仲裁案件8280宗,受理案件总争议金额达1273亿元,跃居亚洲第一、全球前三。
深圳市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深圳市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福田区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供图)
6
营商环境
立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加快营造一流生态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推进这项“一号改革工程”,深圳始终不遗余力。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出台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先后推出5版改革政策,今年8月,连发三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全面消除工业园区转供电加价现象,出台数据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和数据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开展新产业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20条措施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措施,深入开展“我帮企业找市场”“我帮企业找资金”“我帮企业降成本”等系列服务活动,商事主体数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突破400万户,累计上市企业超500家,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1家,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福田区的政务服务大厅全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在全国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实现“四连冠”,政务服务事项100%可网办,269个事项实现“秒报秒批一体化”。《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正式施行,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已通过人民银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作为深圳地方征信平台正式对外运营。坚持全周期管理意识,建设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战略定位三:城市文明典范
7
文化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是城市未来竞争的核心要素与内在动力。深圳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一个个文艺精品群星璀璨,一张张“文化名片”精彩纷呈。
2023年6月7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重大主题宣传反响热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成功举办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制定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城市综合营销,“深圳故事”主题推介活动在京圆满举行,29国驻华使节见证文明交流。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入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深圳出品舞剧《咏春》剧照。(演出方供图)
深圳出品的国内首部人工智能题材舞剧《深AI你》剧照。(主办方供图)
舞剧《咏春》《深AI你》全国巡演、强势出圈,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等6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1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深圳读书月、深圳设计周等经典文化活动不断涵养城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加快建设,深圳美术馆(新馆)、图书馆北馆已竣工。海岸赛艇、国际象棋(群体)、田径、冰球等4个国家队训练基地建成,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落户。“开放共享、一键预约”体育场馆约1600所,累计参与人次超600万,获评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深圳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图为莲花山公园室外智能健身房。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 摄
文化产业方面,2022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600亿元,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超10万家。文博会连续举办十九届,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圳成为全国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城市,蛇口滨海文化创意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第十九届文博会人头攒动。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8
文明
连续六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连续六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深圳步履不停,向新的文明高度迈进,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文明城市。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根植入每一位特区人的血液中。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深入实施公共文明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阵地和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1个、示范项目2个;省级示范区1个、示范项目3个。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2020年度、2021年度“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中,深圳连续两年排名第一。升级打造“关爱之城”“志愿者之城”,注册志愿者超过350万人,善行义举闪烁文明之光。
城市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深圳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力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战略定位四:民生幸福标杆
9
民生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身边大大小小的事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深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更多切实举措惠民生、暖民心。
深圳一幼儿园内,孩子们快乐奔跑。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海昆 摄
教育事业超常规发展。成为首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2022年底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集团达到53个,整合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在全省履行教育职责考核评价中连续4年居珠三角城市第一。组建深圳东、西部职业教育集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升本成为职业技术大学。健康深圳建设成果显著。发布全国首个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三甲医院增至32家。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入选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获批建设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市实现市级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集团按行政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按社区全覆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已在800多家社康中心开通,“港澳药械通”累计获批使用30多种药械。
福田一长者饭堂,长者们正在排队打饭。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不断提高。编制出台《深圳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为示范方案。社区长者助餐服务和街道示范性普惠托育机构实现全覆盖,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等四个政府规章正式向社会发布,2022年底全市已完成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超30万套(间),完成率41.4%。全面整合民意诉求渠道,梳理4000多项职责清单,开发“@深圳-民意速办”一体化平台,累计办理民生诉求超1100万件,总体满意率超99%,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战略定位五:可持续发展先锋
10
生态
深入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圳精准发力、善作善成,让市民群众享受最好的生态福利。
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出台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深入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实施“公园城市”行动,累计新建改造公园1260个,累计建成绿道3119公里,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茅洲河、大鹏湾分别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提名案例、美丽海湾案例。大气质量稳居全国城市前列,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16微克/立方米。
南山区大沙河生态长廊水清岸绿,景色宜人。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绿色低碳成为发展新底色。建立完善GEP核算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政干部任免奖惩的最大考核项。在全国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碳市场流动率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已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8%,建成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绿色建筑建设规模超过1.6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居全国城市首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86万辆,位居世界城市前列。顺利完成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任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一项项有力举措,让深圳蓝天常在、空气常新、绿水长流。
红树林湿地候鸟成群。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来源 | 深圳特区报、深圳发布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相关帖子
•
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金融业“做加法”支持碳减排
•
六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百余项改革举措利企便民
•
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坚持把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作为重中之重
•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答记者问
•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评价与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的政策解读
•
国常会审议通过“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浏览过的版块
上海
辽宁
青海
北京
其他相关文章
专家专栏
法律法规
安徽
内蒙古
官方链接
中国人大网
中国政府网
发改委
国家税务总局
北京市税务局
天津市税务局
河北省税务局
山西省税务局
内蒙古税务局
辽宁省税务局
吉林省税务局
黑龙江税务局
上海市税务局
江苏省税务局
浙江省税务局
安徽省税务局
福建省税务局
山东省税务局
江西省税务局
河南省税务局
湖北省税务局
湖南省税务局
广东省税务局
广西税务总局
海南省税务局
重庆市税务局
四川省税务局
贵州省税务局
云南省税务局
西藏税务总局
甘肃省税务局
陕西省税务局
青海省税务局
宁夏税务总局
新疆税务总局
大连市税务局
宁波市税务局
厦门市税务局
青岛市税务局
深圳市税务局
友情链接
51社保
信用卡申请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
Tax100
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