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人数
1371
Tax100会员
32603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注册
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税百:专业税务资讯
国际税收讲解
各种证件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x
搜索
Tax100 税百
»
论坛
›
专题文章
›
财税大数据
›
报告发布:202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2366甬税有声|实际结算金额与签订合同所载金额不一致的情况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
哪些渠道可以办理2023个税年度汇算?需要提交哪些资料?一篇文章
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3号|河北省退役军人保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领证过年!这3项证书正在发放
【全网最全】31个省市!残保金政策汇编及申
全网最全|2022年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汇总
2021年个税汇算容易出现哪些错误?税务总局
【全网最全】历史上最高规模退税减税!2022
查看:
259
|
回复:
0
报告发布:202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李威03
李威03
当前离线
积分
36342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积分
36342
发消息
2023-5-12 16: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报告发布:202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5-09 06:0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514980&idx=2&sn=6efd1349921039e6f437df2d521eb061&chksm=c09b235af7ecaa4c49a33fda8c08b3912e568ab8e63d461f9966a95d748cf32024fb19bd87d6#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202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第1610期)
天津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2023年3月17日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考验,天津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接续政策落地见效,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持续向好态势,经济结构不断调优,新动能持续成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311.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6038.93亿元,下降0.5%;第三产业增加值9999.26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为1.7:37.0:61.3。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9235元,比上年增长1.8%。
图1 2018-2022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图2 2018-2022年天津市三次产业结构
财政收入
稳步恢复
。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6.55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按可比口径计算下降5.8%,降幅逐季收窄,其中下半年增长10.1%。税收收入1346.8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9%,可比下降6.4%,其中四季度当季增长2.9%。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511.39亿元,企业所得税306.51亿元,个人所得税113.58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1.52亿元,民生领域支出占比在七成以上。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3.96亿元,教育支出480.70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74.68亿元。
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新兴产业活力不断释放,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2%,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新服务营业收入增长6.3%,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2%。新兴领域投资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0%,占全市制造业投资比重为31.5%,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7.3%,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8.7%,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锂离子电池、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分别增长15.3%和53.8%。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实现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同步发放,41.6万户市场主体下载使用。出台实施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若干措施,在全国首批印发693项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开展首届“个体工商户服务月”,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纾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专项行动。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6.71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26.55万户,年末实有市场主体164.8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0%。民营经济规模基本稳定。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6045.40亿元,比上年下降0.2%,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1%。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2%,衣着上涨1.4%,居住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6%,交通通信上涨5.9%,教育文化娱乐上涨1.8%,医疗保健上涨0.2%,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0.3%。食品中,粮食、鲜果价格分别上涨2.9%、13.0%,鲜菜、猪肉价格分别下降1.2%、4.8%。
图3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表1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5.8%,涨幅比上年回落5.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6.6%,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2.4%。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4%,涨幅回落10.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
不断提速
。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9%,连续3年提速。主要农作物产量增加,粮食总产量256.21万吨,增长2.5%,实现“十九连丰”;蔬菜产量256.44万吨,增长7.3%。牛出栏量15.68万头,增长4.9%;羊出栏量41.33万头,增长1.1%。生猪出栏200.51万头,存栏158.78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19.25万头,增长3.0%。
图4 2018-2022年天津市粮食产量
现代都市型农业提质升级。
耕地保护利用不断加强,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4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10万亩,创建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7万亩。着力打造优质农业品牌,小站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小站稻品牌入选全国首批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新建1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全市稻渔投产面积达到53.5万亩。农机装备保障持续加强,在全域范围内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承压前行
。
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5402.74亿元,比上年下降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0%。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7%,制造业下降2.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0.5%,民营企业下降1.6%,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下降0.9%。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0.4%,中小微型企业增加值下降2.7%。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6.6%,医药制造业增长8.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千亿级行业9个。
重点产业链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12条重点产业链带动作用持续显现,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7.9%,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信创、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链增加值分别增长15.6%、9.2%、7.6%和7.2%。在链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8.9%、15.5%,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9个、11.5个百分点。
表2 2022年天津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工业效益稳定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0%,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4.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47%,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减税降费持续推进,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3%,比上年末降低0.8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5.32元,比上年减少0.35元。
建筑业
发展向好
。
年末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2719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475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全年签订建筑合同额16550.48亿元,增长17.2%。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8808.3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3491.85万平方米。建筑业企业劳动生产率58.16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0.6%。
四、服务业
服务业总体平稳。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01.75亿元,比上年下降2.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61.14亿元,增长9.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6.21亿元,下降9.9%;金融业增加值2197.27亿元,增长2.4%;房地产业增加值1020.78亿元,下降3.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4%,其中商务服务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4.3%和11.0%。
客货
运输受疫情影响
有所
放缓
。
全年全市货运量53963.49万吨,货物周转量2669.51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下降6.3%和0.5%;客运量8768.9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65.37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下降35.1%和49.0%。
表3 2022年天津市货物运输业务量及增长速度
表4 2022年天津市旅客运输业务量及增长速度
截至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89.23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339.12万辆;民用轿车241.53万辆,其中私人轿车224.23万辆。
图5 2018-2022年天津市民用汽车拥有量
邮电业务
不断扩展
。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41.5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00.49亿元,增长16.0%;邮政业务总量141.04亿元,增长1.7%。全年快递业务量12.16亿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38.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10.1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31.1万户。全年累计建成5G基站3.6万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
缓慢
恢复
。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5.2%。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3.5%,中西药品类增长19.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0.5%,日用品类增长0.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1%,化妆品类下降3.8%。
新兴消费增势较好。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倍,智能手机增长46.5%。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9.8%,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1.3%,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
。
举办第二届海河国际消费季、首届品质生活节、第三届天津夜生活节等促消费活动。商旅文体消费场景不断丰富,首家体育主题商业综合体青旅运动新天地、首个屋顶夜市万科城市秀场开业运营。全年全市共举办展会16场,展览面积40.85万平方米。全市新开15个大型商业项目,其中8家大型购物中心,7家社区型购物中心,累计新增商业面积80万平方米,新增商户1000余家。重点商圈加速建设,佛罗伦萨小镇商圈入选全国示范智慧商圈。
六、固定资产投资
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下降。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9.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3.9%。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1.4%,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7.8%,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8%,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4.5%,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增长45.8%,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增长9.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3.2%,下拉全市投资11.0个百分点。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2.9%;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4.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4.9%。
新开工建设项目增长较快。
全年全市新开工建设项目1359个,比上年增长12.6%,投资增长10.0%。其中,新开工10亿元以上大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分别增长11.1%和10.6%。
七、金融
金融
信贷平稳增长
。
全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429亿元,比上年多增245亿元。年末中外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488.25亿元,比年初增加4716.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8%。各项贷款余额42494.69亿元,比年初增加1598.60亿元,增长3.5%。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6.6%,增幅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创10年来新高;12条重点产业链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40%。获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实现16大类通用和特色场景全面落地。
证券
市场平稳发展
。
全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7家,年末境内上市公司共有70家。年末证券账户653.47万户。全年各类证券交易额6824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股票交易额35401.17亿元,下降9.6%;债券交易额27869.71亿元,增长15.3%;基金交易额4613.48亿元,增长45.3%。期货市场成交额105342.37亿元。
保险
业持续稳定增长
。
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67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57.05亿元,增长1.9%;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13.15亿元,增长1.3%。全年赔付支出201.17亿元,增长7.4%。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95.64亿元,下降0.6%;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105.53亿元,增长15.8%。年末共有保险机构347家,保险公司从业人员7.34万人。
八、开发开放
贸易
出口结构优化
。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8448.52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进口4644.93亿元,下降1.0%;出口3803.59亿元,下降1.9%。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2274.00亿元,占全市出口比重为59.8%,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增长1.5%;加工贸易出口1126.59亿元,下降4.7%。从出口主体看,民营企业出口额增长10.4%,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下降23.9%和6.6%。从贸易伙伴看,对欧盟、美国、韩国和东盟出口分别增长5.8%、1.1%、11.8%和4.0%。“一带一路”、RCEP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全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占比34.2%,对RCEP成员国出口占比32.1%,分别比上年提高0.9个和2.6个百分点。
图6 2018-2022年天津市外贸进口与出口
招商引资
成效显著
。
全年共引进国内招商引资项目3763个,实际利用内资3699.9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引进服务业项目2599个,到位资金2807.03亿元,增长9.0%,占比75.9%;引进制造业项目944个,到位资金757.22亿元,增长12.9%,占比20.5%。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96家,合同外资额149.25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59.50亿美元,增长10.4%。
对外开放稳中提质
。
积极探索业态模式创新,王兰庄国际商贸城纳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范围,国务院加快培育的六种外贸新业态全部落地;服务业扩大开放116项综合试点任务深入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建成首个跨境电商进口退货中心仓和跨境电商全球中心仓。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首次发运“保税+中欧班列”新模式,天津港中欧班列运量完成9.3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60.3%。全年新设境外企业机构119家,中方投资额24.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79.6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5.88亿美元。年末在外劳务人员0.64万人。
自贸试验区
开放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数字人民币保理、城市地铁定制化租赁等一批创新措施落地实施。优中选优总结提炼形成41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市及京冀区域复制推广。截至年末,自贸试验区内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2万户,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4.25亿美元;累计实施544项制度创新措施,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九、京津冀协同发展
积极承接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全年全市引进北京投资项目1180个,到位资金1853.06亿元,占全市吸纳内资的比重超过一半,达到50.1%。北京企业在天津新设机构1406家,新落地重大项目318个,总投资1721亿元。全市吸纳北京技术合同2256项。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进展顺利。
重点领域协同发展
硕
果
累累
。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唐城际铁路、京滨城际铁路宝坻至北辰段建成通车,津兴铁路全线铺轨。塘承高速滨海新区南段开通运营。雄安新区至天津港货运快速通关机制不断完善。协同创新持续活跃,三地共同申报的“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挂牌。医疗领域协同持续推进,参与京津冀地区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的医疗机构达到56家;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89家,互认项目达到50个。
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提速加力
。
天津港在泊船时效率再破世界纪录,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率先实现生产消耗“碳中和”。年末全市集装箱航线总数增加到140条, 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箱,达到2102.13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3.7%,港口货物吞吐量5.49亿吨,增长3.7%,海铁联运完成120万标准箱。
图7 2018-2022年天津市集装箱吞吐量
十、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
城市
交通更加便捷
。
地铁10号线建成通车,37条市政道路竣工开通,完成停车场建设27处,增加停车泊位7000余个。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7.6亿人次,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3.2亿人次。年末全市公路里程1523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58公里。
城市更新项目
扎实推进。
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年改造177个城镇老旧小区,惠及居民10万户,群众居住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开展城市供热“冬病夏治”,改造供热旧管网108公里、燃气旧管网404公里。棚改安置房加快建设,基本建成3100套,面积24.8万平方米。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
稳步发展
。
获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认定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94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5万个。高校“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新增8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36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各1个。年末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24所,普通高校5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8所,普通中学542所,小学884所。全年研究生招生3.16万人,在校生9.28万人,毕业生2.40万人。普通高校招生17.07万人,在校生59.45万人,毕业生15.6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招生2.74万人,在校生8.29万人,毕业生2.49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9.28万人,在校生57.11万人,毕业生16.46万人。小学招生12.43万人,在校生77.09万人,毕业生11.89万人。幼儿园2257所,在园幼儿31.95万人。
人才
引育步伐加快
。
举办第三届天津市“海河英才”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全年引进人才10.6万人,全市拥有高技能人才84万人。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4个,新进站博士后632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5.9%和5.3%。全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18.68%。
创新
平台和创新主体活力增强
。
成功举办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新建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6家海河实验室开展重大课题130余项。新认定8家市级大学科技园。有效期内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192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96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8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雏鹰企业、市级瞪羚企业分别达到10719家、5620家和447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2514项,比上年增长0.4%;合同成交额1676.53亿元,增长26.8%;技术交易额793.16亿元,增长27.9%。
图8 2018-2022年天津市技术合同额情况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神工脑机交互系统面世,“天津号”纯太阳能车迭代升级,康希诺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获批使用。全年市级科技成果登记数1703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水平129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64项。全年专利授权7.1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17万件,比上年增长59.2%。PCT专利申请受理量577件,增长29.9%。年末有效发明专利5.12万件,增长17.9%。
十二、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文化事业
繁荣兴盛
。
活跃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举办“第七届市民文化艺术节”,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主线推出群众文化品牌活动48项,组织“千村百站”优秀社团群众文化节目展演。成功联合举办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现代评剧《革命家庭》和小品《疫“懂”的心》分获文华奖和群星奖。天津博物馆珍品文物数字展厅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平津战役纪念馆《红色医药文化遗存展》入选国家文物局发布的100个核心价值观主题推介展览名单。截至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58个,文化馆17个,博物馆72个,公共图书馆20个,街乡镇综合文化站257个。全市电影放映单位119个,放映场次82.26万场,观影人数729.21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3.1亿元。
特色
旅游
品牌塑造持续推进
。
加快打造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海河文化旅游带,推出10条大运河特色相关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开展天津文庙、独流木桥等大运河沿线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开展黄崖关长城保护工程。实施“邂逅·天津”创意城市发展计划,持续打造“I·游天津”旅游活动品牌。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73.06亿元。
卫生健康
保障有力
。
截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282个,其中医院435个。卫生机构床位6.85万张,其中医院6.2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2.4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25万人,注册护士4.83万人。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10049.0万人次,其中医院诊疗人数6044.2万人次。
图9 2018-2022年天津市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情况
体育事业成绩优异。
全年天津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获得10金7银6铜的好成绩,天津女排在2022年全国女子排球锦标赛中夺得第七个全国锦标赛冠军。精心举办天津市第十五届运动会。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保障水平,全年共建成健身步道26条、多功能运动场47个、笼式足球场14个、社区体育园108个、登山步道5条、乡村健身广场97个、室外智能健身设施110处、群众滑冰场7块、智慧社区健身中心3个,更新社区健身园682个,支持23个全民健身中心配建体育设施。
十三、人口、就业和人民生活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量136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6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03万人。城镇化率为85.11%,比上年末提高0.23个百分点。
就业
保持稳定
。
开展春风行动、春暖农民工专项行动,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一对一”就业帮扶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全力稳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年新增就业36.05万人。
居民收入
稳步增加
。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76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工资净收入31026元,增长4.2%;经营净收入3106元,下降4.2%;财产净收入4287元,下降6.3%;转移净收入10556元,增长7.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03元,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18元,增长3.8%,快于城镇居民增速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83,连续4年缩小。
图9 2018-2022年天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速
十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
持续强化
。
年末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42.6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33.8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00.0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1.5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10.5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92.20万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人数365.23万人。
社会救助
体系更加完善
。
年末全市老人家食堂达到1723个,养老机构436家,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3%和10.1%。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1305个,床位数1.31万张。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拥有床位5.82万张。全市低保对象12.35万人,特困供养人员1.19万人,各类福利机构年末收养人员2.4万人。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6361户,首次开展残疾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2场,就业援助“暖心活动”专场招聘会210场,全年新增残疾人就业5607人。全年社会救助总支出22.85亿元。全年医疗救助总人数15.10万人,医疗救助支出3.00亿元。
十五、生态环保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全年PM2.5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7天,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3.2%;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质占比58.3%,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国控断面全部消除,12条入海河流消劣,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达到监测以来最好水平。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71.7%,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农耕地、重点建设用地保持安全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完成68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绿色
生态安全屏障继续巩固。
“871”重大生态工程深入实施,绿色生态屏障区内蓝绿空间占比超过65%。完成海河绿芯生态修复,完成土方工程190万立方米,植树4.7万株,林地9600亩,整合修复耕地4051亩,复垦复绿持续推进。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和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4.12条重点产业链包括生物医药产业链、中医药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高端装备产业链、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绿色石化产业链、航空航天产业链、轻工产业链、信创产业链、车联网产业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包括: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7.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口径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全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8.邮电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9.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不包含技工学校。
10.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数据是面向18-69岁公民开展抽样调查获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天津市财政局;市场主体数据来自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现代都市型农业数据来自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机动车数据来自天津市公安局;邮政数据来自天津市邮政管理局;电信数据来自天津市通信管理局;社会融资、金融支持制造业数据来自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上市挂牌企业数据、证券期货数据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监管局;保险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监管局;进出口数据来自天津海关;利用内资数据来自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利用外资、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数据来自天津市商务局;自贸区数据来自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老旧小区改造、棚改安置房数据来自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教育数据来自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人才、新增就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数据来自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数据来自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数据来自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利数据来自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文化设施、旅游数据来自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电影数据来自天津市委宣传部;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事业数据来自天津市体育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医疗救助数据来自天津市医疗保障局;社会救助服务数据来自天津市民政局;残疾人事业数据来自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生态环保数据来自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其他数据来自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相关帖子
•
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金融业“做加法”支持碳减排
•
六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百余项改革举措利企便民
•
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坚持把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作为重中之重
•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答记者问
•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评价与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的政策解读
•
国常会审议通过“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浏览过的版块
上海
天津
上海
吉林
重庆
陕西
安徽
2020税务高考
成功参与Tax100发起的2020税务高考活动
官方链接
中国人大网
中国政府网
发改委
国家税务总局
北京市税务局
天津市税务局
河北省税务局
山西省税务局
内蒙古税务局
辽宁省税务局
吉林省税务局
黑龙江税务局
上海市税务局
江苏省税务局
浙江省税务局
安徽省税务局
福建省税务局
山东省税务局
江西省税务局
河南省税务局
湖北省税务局
湖南省税务局
广东省税务局
广西税务总局
海南省税务局
重庆市税务局
四川省税务局
贵州省税务局
云南省税务局
西藏税务总局
甘肃省税务局
陕西省税务局
青海省税务局
宁夏税务总局
新疆税务总局
大连市税务局
宁波市税务局
厦门市税务局
青岛市税务局
深圳市税务局
友情链接
51社保
信用卡申请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
Tax100
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