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财税论文回顾
(第1577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综合性经济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来源期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入选期刊。
ISSN:1003-5230
CN:42-1663/F
复合影响因子:5.277
综合影响因子:2.486
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共刊发73篇学术论文,其中,财税领域论文共12篇,大部分刊发在财政金融栏目,其刊发的财税领域论文主要涉及财政政策、财政收支、地方政府债务、增值税改革、纳税信用、税收征管、养老保险基金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报还特色刊发了《财政政策调整对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基于政策需求和供给管理更迭的思考》等系列文章。财税领域的具体论文目录及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财政政策调整对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基于政策需求和供给管理更迭的思考
马海涛 朱梦珂
摘要:本文梳理了中国近20余年来财政政策调整及其与私人部门投资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应对两次金融危机时,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以需求管理为主,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投资等总量刺激政策改善市场需求拉动企业投资。2011年经济进入增速放缓期后,财政政策逐渐侧重供给管理,但在一定时期仍采用供需两端双管齐下的模式进行调控。除受市场整体需求收缩影响外,中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之间差距扩大,以及企业二元产权结构内生出的融资成本分化现象逐步成为制约总量性财政政策效应发挥的关键。2016年后因结构性问题凸显,财政政策偏向以供给管理为主,如实施税收改革、减税降费等政策。在“十四五”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力点仍在于稳定总量与结构调整并行,采取加强政府债务融资管理、进一步调整减税方向、平衡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结构等措施,激发微观主体投资活力。
关键词:财政政策;需求管理;供给管理;企业投资;
财政支出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
甘行琼 李玉姣 陈昶旭
摘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效的财政支出政策无疑是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基于200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以财政支出效率为出发点,构建内含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指标体系,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我国财政支出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和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财政支出效率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但抑制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要素流动机制的研究发现,财政支出效率会通过劳动和资本要素流动进而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其中劳动要素流动的影响更为突出。政府在采用财政支出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时要注重财政支出政策的提质增效和区域合作,以便充分发挥财政支出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财政支出效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阶段DEA模型;空间外溢;
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基于房地产价格的中介效应
马亚明 张立乐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提升资本配置效率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作为地方政府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本文利用省级政府债务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在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低和财政独立性低的样本中更显著。机制分析显示,房地产价格在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倒“U”型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传导的作用。上述结论表明,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无异于饮鸩止渴,优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资本配置效率;房地产价格;实体经济;土地财政;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最优规模研究
刘穷志 崔邦
摘要: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但能否实现这一预期政策目标,取决于政府债务规模是否适度。理论模型表明,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政府债务规模是存在的,而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理论命题。基于2003~2017年样本数据研究发现,促进中国省级政府经济增长的最优债务规模转折点大致在20%~25%之间,东中西部地区政府债务规模的增长效应的转折点分别是25.2%、23.3%和20.1%。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债实现经济阶段性增长,但应该控制其合理规模,并理顺地方政府债务作用机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关键词: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债务;非线性关系;最优债务规模;
地方财政政策支持能提升企业创新吗?
唐大鹏 于倩
摘要: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地方财政政策支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在行业获得地方财政政策支持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偏重硬件项目制的政府补贴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但对高技能人才的倾斜相对不足,导致仅促进了创新数量的增长;偏向市场激励的税收优惠则可以同时克服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约束的负面影响以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本身获得政府创新要素倾斜较多或所处地区制度环境较不稳定时,政策支持分别发挥“锻长板”和“补短板”的创新效应。本文厘清了地方财政政策支持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为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优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地方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创新;政府补贴;税收优惠;资源要素配置;创新质量;
减税有助于释放创新红利吗——来自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理论与经验证据
张妍 刘冲 沙学康
摘要:减税是各国政府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但是现有文献对减税能否释放创新红利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后会增加投资,既可以增加技术投入又可以扩大生产,市场需求环境的不同会导致企业作出差异化决策。本文构建了企业进行生产流程升级和技术革新投资决策的理论模型,探讨了税收优惠政策影响企业差异化决策的前提条件。研究发现:当市场需求环境为消费者对差异化产品的需求较大时,增值税转型政策通过降低技术设备成本的渠道为企业释放创新红利;当消费者对差异化产品的需求较小时,企业会选择扩大生产规模而不创新。结合中国2009年增值税转型的改革实践,本文利用上市公司信息和专利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带来的减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在人力资本水平更高、资本密集程度更高、市场竞争更加充分的行业,增值税转型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异质性有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释放减税的创新红利。
关键词:创新红利;市场需求;增值税转型;减税降费;
企业的纳税能力影响了政府补贴效率吗?
汪圣国 李炳财
摘要:除土地财政以外,地方税收构成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源,纳税大户往往在地方社会治理中拥有较强的话语权,有可能获取更多来自地方政府的补贴。基于2008~2019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企业的纳税能力对政府补贴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绝对数量上,纳税能力越强,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数额越多;在相对数量上,纳税能力弱的企业从政府获得补贴更加困难,容易产生补贴不足,而纳税能力强的企业更容易导致来自政府的补贴冗余。在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在财政压力大的地区,企业的纳税能力造成了更多补贴冗余现象。最后,企业获得的冗余补贴并未给企业带来未来经营绩效的改善,反而对低纳税能力企业获得政府补贴产生了挤出效应。本文从企业纳税能力的角度为政府补贴效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纳税能力;政府补贴;补贴效率;补贴冗余;补贴不足;
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税负水平的影响
郭玲
摘要:本文以纳税信用评级披露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税负水平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析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为A的结果起到了减轻企业整体税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降低了所得税税负,对流转税税负和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并不明显。异质性检验表明,纳税信用评级政策对A级企业“减税”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联合“惩戒激励”双重阶段、重点产业、非国有企业以及税收征管力度大的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影响机制方面,纳税信用评级结果为A通过增加企业纳税遵从,促进“应收尽收”,同时给予足够的税收和融资等政策优惠,促进“应享尽享”,在二者共同作用下,降低了企业整体税负。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税收征管和企业税负的相关研究,也为推动减税降费,实施精准有效的征管方案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纳税信用评级;税负水平;税收征管;税制改革;
纳税信用评级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
刘京焕 朱泓锟 谢立成
摘要:在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通过诚信纳税能否提升自身的债务融资能力?本文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以2011—2019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纳税信用评级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诚信纳税对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并讨论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诚信纳税对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内在影响机制是通过缓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改善企业声誉以及强化企业治理进而提升中小企业债务融资能力。另外,诚信纳税对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在税收征管水平低的城市、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丰富了诚信纳税与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对完善征管制度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诚信纳税;债务融资;纳税信用评级;中小企业;
所得税改革的要素分配与长期增长效应
朱军
摘要: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作为直接税的主要税种,其改革趋势关系着未来税制改革的成功与否,对中国的要素收入分配关系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作为要素税加入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其平均税率可能的改革趋势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1)短期而言,个人所得税减税能够有效刺激经济增长;长期而言,企业所得税减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积极。(2)随着个人所得税平均税率的降低,社会收入结构更加公平,而企业所得税减税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则相反。(3)将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减税政策搭配实施,可以有效熨平政策冲击带来的长期经济波动。(4)针对企业所得税实施第二产业减税、第三产业加税的结构性政策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但需要面对产出和就业之间的权衡。最后,本文提出了包括完善个人所得税和加强税收征管、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率、提高直接税比例等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所得税;可计算一般均衡;要素收入分配;长期增长;
生育政策调整对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基于“全面二孩”走向“全面三孩”的政策背景
张心洁 曾益 吴万宗
摘要:面对不断加深的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国家接连调整生育政策。本文基于“全面二孩”走向“全面三孩”政策背景,设定了“全面三孩”政策影响小、中、大三种生育率情景,通过横向方案和纵向时间对比,探索生育政策调整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盈余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面三孩”政策对城镇人口数量有显著影响,影响幅度与生育率水平相关;(2)新增人口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改变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2038年后效果得以逐步显现;(3)提高生育率能够改善养老金赤字问题,生育率越高效果越好。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全面三孩”政策实施有助于提升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且需强化生育激励和完善保障措施,可通过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能力等增强基金可持续运行能力。
关键词:“全面三孩”政策;生育政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精算模型;
统筹层级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
王朝才 李天舒
摘要:基于1995—2017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统筹层级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能有效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此外,养老保险统筹缓解基金缺口的效果受地区内外环境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动力和财政压力会减缓统筹后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率的提升,增加基金失衡风险;而地区养老压力会激励统筹后省级政府加强对养老保险的征管,从而缓解基金失衡风险。进一步巩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成果,防范化解养老保险基金失衡风险,降低财政补贴压力,应继续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级,逐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养老保险统筹配套制度,提高养老保险基金征管力度;此外,提高统筹层级还应因地施策,统筹考虑不同地区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缺口;社会保障;财政压力;
参考文献:
[1]马海涛,朱梦珂.财政政策调整对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基于政策需求和供给管理更迭的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01):14-25.
[2]甘行琼,李玉姣,陈昶旭.财政支出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01):74-85.
[3]马亚明,张立乐.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基于房地产价格的中介效应[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01):98-109.
[4]刘穷志,崔邦.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最优规模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04):54-66.
[5]唐大鹏,于倩.地方财政政策支持能提升企业创新吗?[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02):64-77.
[6]张妍,刘冲,沙学康.减税有助于释放创新红利吗——来自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理论与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06):68-81.
[7]汪圣国,李炳财.企业的纳税能力影响了政府补贴效率吗?[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02):52-63.
[8]郭玲.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税负水平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01):86-97.
[9]刘京焕,朱泓锟,谢立成.纳税信用评级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05):44-55+83.
[10]朱军.所得税改革的要素分配与长期增长效应[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04):41-53.
[11]张心洁,曾益,吴万宗.生育政策调整对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基于“全面二孩”走向“全面三孩”的政策背景[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05):84-94.
[12]王朝才,李天舒.统筹层级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06):82-92.
相关链接:
文献梳理:202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财税论文回顾!
作者:王怡婷
指导老师:李永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