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347
  • Tax100会员 33468
查看: 283|回复: 0

文献梳理:2022年《当代财经》财税论文回顾!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390

2020税务高考

2023-4-21 17: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文献梳理:2022年《当代财经》财税论文回顾!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4-19 06:0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514482&idx=1&sn=6371be38c2b3a31f9d969bd31bdd3192&chksm=c09b214cf7eca85a262ad19ecdb10a5d437c211e1401ed40aa509da899c1f573c333a6ad10d8#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2022年《当代财经》财税论文回顾
(第1571期)
《当代财经》是由江西财经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财经学术理论刊物,以学术为基石、以思想为核心,以创新为引领;聚焦中国经济问题,紧扣改革大潮,追踪财经热点。《当代财经》特别关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追踪经济学、管理学学术前沿,设有理论经济、公共经济与管理、现代金融、企业管理、产业与贸易、现代会计等栏目,是系全国百强社科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ISSN:1005-0892
CN:36-1030/F
(2022版)复合影响因子:4.729
(2022版)综合影响因子:2.247
经整理,2022年《当代财经》共刊发财税类文章13篇,主要涉及财政治理、财政补贴、财政监督、税收征管、减税降费等方面,本公众号主要刊发其摘要的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当代财经》杂志。


城市财政自主权能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吗——来自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证据
余泳泽 夏龙龙
摘要: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在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理论体系下,利用2004—2016年我国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城市财政自主权对技术创新的微宏观差异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财政自主权的提高并未有效促进城市整体的技术创新水平,尽管财政自主权的提升会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状况的改善,但总量的变动并未有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扭曲问题。财政支出中的社会性支出长期不足,会阻碍城市整体的技术创新水平;城市财政自主权的提高则有效地提升了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原因在于财政自主权的提升通过直接增加财政补贴,进而有效地促进了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地方政府要优化财政分权体制,因地制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科学制定补贴政策,提高城市和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
关键词:城市财政自主权;技术创新;财政补贴;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与地方政府财政违规——基于财政治理和审计治理的实证研究
朱莹 黄轲
摘要:财政治理和审计治理皆为政府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以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为契机,研究了财政治理和审计治理两种政府治理方式对地方政府财政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提高了县级政府财政违规金额,但该影响会在5年内逐渐衰减直至消失。机制分析表明,改革在短期内引起的审计监管放松是县级政府财政违规金额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审计监管环境趋严和审计技术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约束其财政违规行为;缺乏证据支持财政激励是改革影响县级政府财政违规行为的渠道。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也会提高地级市政府财政违规金额,但其影响机制主要是不参与县级税收分成和丧失财政截留机会而产生的财政激励。因此,建议平衡政府间财政分权关系,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独立性,重视财政体制改革和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政策协调。
关键词:财政“省直管县”;财政违规;财政治理;审计治理;
  
环境保护费改税能抑制企业金融化吗——基于《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于连超 谢鹏 刘强 毕茜
摘要:环境保护费改税标志着由政府主导的排污费制度转向了以市场为主导的环境税制度,那么这个改变能否抑制企业金融化并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呢?以2018年《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为契机并以2015—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法探讨了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保护费改税能够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且当市场制度较好和媒体监督较强时,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的中间机制分析发现:环境保护费改税抑制企业金融化的机制在于环境保护费改税使企业提高了环保投资和研发投资。
关键词:环境保护费改税;环境保护税法;企业金融化;环保投资;研发投资;
  
国家治理背景下我国财政监督法治化的模式改进及其实践路径
邓辉 朱丘祥
摘要:财政监督乃现代财政制度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主导的财政监督模式还不能充分满足实践的需要。因此,加强财政监督立法,实现财政监督法治化,正成为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我国行政型财政监督模式急需向人大与行政兼顾的纵横立体化财政监督模式转变,并实现财政的人大监督与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的监督形态。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实践演进的视野,以修订财政监督领域的基本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为契机,新模式下实现财政监督法治化的逻辑要点在于:建构规范、统一的财政监督法律体系;进一步明确各财政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改进财政监督的协调合作机制;健全财政监督的措施、手段和程序;完善财政监督内部追责、外部问责机制。
关键词:国家治理;财政监督法治化;财政立法;财政监督模式;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征管现代化
邓力平 陈丽 王智烜
摘要:我国税收现代化建设的税收实践为税收征管现代化积累了成功经验,而当前的国情世情则对税收征管现代化提出了时代要求。立足实践经验,结合时代要求,有助于把握新发展阶段税收征管现代化的一以贯之坚持和与时俱进发展,从而更好地领会税收征管改革的核心内容、重要突破和实践策略,助力高质量推进税收征管现代化。税收征管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重要突破是“税收征管从合作、合并到合成的突破”“税收服务、执法和监管深度融合的突破”“税收治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突破”“税收改革创新从渐进式到体系性集成的突破”;实践策略是规范税收执法标准、加快税收立法进程、强化税收共治措施、扩大征管改革效应。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税收征管;税收现代化;国家治理;
  
地方财政压力会影响企业税负粘性吗——一种企业税负“痛感”的解释
庄序莹 周子轩
摘要:减轻企业税负及税负粘性的“痛感”,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减税降费成果瞩目,但经济下行使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日益增大,企业依然感到“税负过重”。基于此,利用2009—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研究了地方财政压力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税负粘性现象,滞后一期财政压力对企业税负粘性有显著影响。在地方财政压力持续增大时,税务机关可能会重点关注避税程度高以及规模大的企业,造成其税负粘性更大,税负“痛感”增强,主要表现为企业利润增加时,被关注企业所得税的边际增量显著大于利润下降时的边际减少量。因此,政府应建立减税降费和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协同机制,加快地方主体税制建设;协调税制改革和税收征管制度,减少弹性征管空间以降低企业税负粘性。同时,企业应提高纳税遵从度,培育企业自身税务核心竞争力,合理进行税收筹划活动以降低税负粘性。
关键词:地方财政压力;企业税负粘性;税负“痛感”;减税降费;
  
财政纵向失衡会抑制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吗
刘亮亮 贺俊
摘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此,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从财政纵向失衡这一全新视域探究区域创新效率问题。基于1998—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纵向失衡显著抑制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即给区域创新效率带来了损失。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之间的“为增长而竞争”强化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而“为创新而竞争”弱化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因此,需要改善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程度、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完善地方官员的政治考核体系等措施,以适度缩小财政纵向失衡程度,引导地方政府由“为增长而竞争”向“为创新而竞争”转变,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财政纵向失衡;地方政府竞争;区域创新效率;政府间财政关系;
  
横向税收转移与地方财政支出的关系研究
赵晓彧 李建军
摘要:横向税收分配是政府间税收关系的重要内容,“在地征管、就地划分”的税收征管和分配方式塑造了横向征管权配置决定横向税收分配的“中国式横向税收分配模式”,引致了地区间税收转移。将横向税收转移与地方财政支出纳入同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中,采用2007—2019年省级数据,研究了我国税收转移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看,大部分中西部省份为税收转移的净流出地,少数东部省份为税收转移的净流入地,税收转移加剧了横向财政失衡;税收转移会通过财力效应和成本输出效应影响地方财政支出,引起社会性支出占比、经济性支出占比以及土地出让面积的变化。因此,建议完善横向税收分配制度,改变主要基于生产地原则征税分税的方式,推进地区内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相匹配改革,并完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体性共享税的分配机制。
关键词:横向税收转移;地方财政支出;财力效应;生产地原则;消费地原则;
  
“社保入税”是否增强了企业所得税的税负粘性——基于用工成本视角的检验
肖建华 谢璐华
摘要: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有利于强化企业税费政策获得感,释放减税降费的累积效应。利用2008—2020年上市企业数据,构建逐年倾向匹配得分模型和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保入税”对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用工成本粘性在“社保入税”和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社保入税”的实施增强了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服务类企业、小规模企业和社保缴费低的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更大;地区财政自给率低、工资水平低和社保参保率低的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更大。因此,要制定差异化的税费政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社保费征管;责成企业与雇员签订雇佣合同,规范用工行为;弱化企业盈余管理动机,强化企业税费成本管理意识;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如要给予财政困难地区、困难企业一定的配套政策,适度加大社保缴费的税收抵扣力度等。
关键词:社保入税;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社保费征管;用工成本;
  
信息技术、税收风险管理与企业税负
王佳 李文
摘要: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是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的有效举措,更是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沪深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数据,系统分析了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税收风险管理对微观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规范企业纳税申报行为,从而提高了企业税负。税收风险管理对企业税负影响的异质性表现为,税收风险管理对税收负担过高和过低的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但税收风险管理对政企关联较强的企业影响更大,而且优化税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更能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治理效应。因此,为了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治理效应,税务机关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涉税信息获取和分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税收风险管理能力;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力度,提高企业逃税成本;优化税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税收风险管理治理效应。
关键词:信息技术;税收风险管理;企业税负;“金税三期”工程;
  
财政纵向失衡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吗
张敏 马万里
摘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就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典型特征而言,合理控制财政纵向失衡水平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此,以财政纵向失衡为切入点,利用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纵向失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合理区间。研究表明,中国的财政分权随财政纵向失衡水平的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为显著的门槛效应。从全国层面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财政纵向失衡区间为[0,0.8517],且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当财政纵向失衡程度超过一定的门槛值时,财政分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效应显著提高。因此,需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优化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合理控制财政纵向失衡水平,不断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完善地方政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全面调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
关键词:财政纵向失衡;财政分权;经济高质量发展;门槛效应;
  
稳增长视角下积极财政政策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的动态选择
金成晓 姜旭
摘要:积极财政政策兼具稳增长与调结构功能,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而且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DSGE模型的历史冲击分解反事实分析与DSGE-VAR脉冲响应,研究了积极财政政策工具的效果与特征。研究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在政府与私人部门杠杆间存在置换效应,通过总量扩张与结构调整间的协调能够有效提升财政政策空间;积极财政政策能够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支撑作用;财政转移支付通过需求端的短期促增长作用更加明显,而生产性财政政策则通过长期供给侧影响更有利于就业。因此,建议从三个方面优化和完善积极财政政策:一是在更加全面和长远的维度上考虑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问题;二是进一步探索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高水平协调机制,使两者充分形成合力;三是对于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应考虑其时间与区域特征,采用不同的发展策略以发挥各自优势。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转移支付;稳增长;
  
我国减税政策会影响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吗
莫龙炯 尹靖华
摘要:减税政策会造成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发展困境,而财税政策如何提质增效,对于保障我国减税降费的政策空间和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营改增”试点改革捕捉减税政策的外生变化,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我国减税政策对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实施显著提升了地方财政支出效率;为了应对减税政策引致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通过加强审计监督力度、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途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在财政自主权、政府间竞争、财政透明度、市场化程度越大的情况下,减税政策的财政支出效率提升效应越明显。因此,建议从四个方面实现财税政策的提质增效目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减税降费的过程中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完善财政收支激励机制,纠正地方政府“重生产、轻服务”的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科学配置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调动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和地方财政自主能力的积极性;深化政府预算制度和财政公开制度改革。
关键词:减税政策;营改增;财政支出效率;财政支出结构;

参考文献:
[1]余泳泽,夏龙龙.城市财政自主权能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吗——来自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证据[J].当代财经,2022,No.446(01):40-52.
[2]朱莹,黄轲.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与地方政府财政违规——基于财政治理和审计治理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22,No.447(02):41-53.
[3]于连超,谢鹏,刘强等.环境保护费改税能抑制企业金融化吗——基于《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J].当代财经,2022,No.447(02):127-137.
[4]邓辉,朱丘祥.国家治理背景下我国财政监督法治化的模式改进及其实践路径[J].当代财经,2022,No.448(03):28-39.
[5]邓力平,陈丽,王智烜.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征管现代化[J].当代财经,2022,No.451(06):26-36.
[6]庄序莹,周子轩.地方财政压力会影响企业税负粘性吗——一种企业税负“痛感”的解释[J].当代财经,2022,No.451(06):37-49.
[7]刘亮亮,贺俊.财政纵向失衡会抑制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吗[J].当代财经,2022,No.452(07):27-37.
[8]赵晓彧,李建军.横向税收转移与地方财政支出的关系研究[J].当代财经,2022,No.453(08):38-50.
[9]肖建华,谢璐华.“社保入税”是否增强了企业所得税的税负粘性——基于用工成本视角的检验[J].当代财经,2022,No.454(09):28-39.
[10]王佳,李文.信息技术、税收风险管理与企业税负[J].当代财经,2022,No.454(09):40-51.
[11]张敏,马万里.财政纵向失衡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吗[J].当代财经,2022,No.456(11):27-39.
[12]金成晓,姜旭.稳增长视角下积极财政政策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的动态选择[J].当代财经,2022,No.457(12):27-39.
[13]莫龙炯,尹靖华.我国减税政策会影响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吗[J].当代财经,2022,No.457(12):40-51.
作者:陶婷
指导老师:李永海
915_168206822302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