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946
  • Tax100会员 28026
查看: 129|回复: 0

文献梳理:2022年《财贸经济》财税论文回顾!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013

2020税务高考

2023-4-18 13: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文献梳理:2022年《财贸经济》财税论文回顾!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4-15 06:01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514390&idx=1&sn=f37e80b91223ecb34056bf20b7466d5f&chksm=c09b2128f7eca83e138ae0472fc2aae0165c0b7a3b952a58250cc92edd31136a75838366dca5#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2022年《财贸经济》财税论文回顾
(第1563期)
《财贸经济》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是应用经济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有宏观经济、金融与证券、财政与税收、贸易与投资、书评等栏目,重点发表代表中国应用经济学最高水准、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优秀研究成果。《财贸经济》原名《财贸经济丛刊》,创刊于1980年,内部发行并且为双月刊,1982年更名为《财贸经济》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2021年《财贸经济》共刊发财税领域论文33篇,主要涉及财政理论、财政预算管理、地方债务、税制结构、税收负担、税收优惠、增值税改革、房产税改革、个税改革、国家税收等方面。杂志财税领域具体论文题目及摘要如下:

全面认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问题的重要论述
刘尚希 傅志华 李成威 陈龙 申学锋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财税改革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南。本文从财政与人民、财政与国家兴衰、财政与效率和公平、财政与公共权力、财政与国家治理、财政与公共风险六个方面梳理归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重要论述,并论证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论述从多个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财政“人民性”和“国家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为人民理财”和“管理国家风险”的本质。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财政的人民性;国家治理;
“国家分配论”的学术史考察及相关争论
张馨
摘要:“国家分配论”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化改革前期的主流财政理论,在我国财政学说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我国构建中国财政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从“国家分配论”的概念入手,依次探讨了“国家分配论”的产生和提出过程,得出“国家分配论”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厘清一些质疑“国家分配论”的观点和争论,最后对“公共财政论”是否为“国家分配论”的坚持和发展作了回答,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的财政理论和财政实践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家分配论;财政理论;财政学说史;中国财政学;
财政理论中三个基本问题的再探讨
吴俊培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财政学的假设前提、分析方法和公共的基本单位等三个基础理论问题。假设前提是一门学科的基本出发点,是解释该学科规律的基本准则;分析方法决定了学科规律的可靠性;公共的基本单位是学科研究对象的最小单位。主流财政学认为该学科的假设前提是经济人集合而成的"公共",本质上仍属于经济人假设;该学科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模拟市场方法;该学科的基本单位是基层地方政府辖区内的居民集合。本文对财政主流理论关于三个基本理论问题的观点提出质疑。本文认为财政学的假设前提是社会的公正正义,是处理财政关系的最高准则;财政学的分析方法是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揭示财政体制的公正正义;公共的基本单位是小区居民集合,是居民生活方式的最终落实单位。主流理论对三个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影响深远,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需要清理和重构。
关键词:财政学基础理论;财政学方法;财政学科;国家治理;公正;正义;
政府层级关系简化与公共治理效能
林细细 赵海 张海峰 张铭洪
摘要:高效能国家治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与支撑,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已然成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将企业层级理论引入政府公共部门层级治理研究,从理论上阐述了政府层级关系简化与公共治理效能的关系,揭开经验研究中政府层级关系简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歧原因,探讨这种“政策投资”的可持续性与资源配置有效性问题,并以政府层级关系简化的财政“省直管县”和经济管理“强县扩权”的改革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实证检验其对县级政府公共治理效能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政府层级关系简化导致县级政府公共治理效能显著下降,其内在机制为政府层级简化改革带来“控制跨度”扩大导致县级政府受监管水平的下降,抑制地方政府公共治理效能。本文强调在调整政府层级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与之匹配的现代化公共治理监管体系。
关键词:政府层级关系;公共治理效能;公共服务;
德国财政学、英美财政学与中国财政学
傅娟
摘要:本文研究财政学主流从德国范式到美国范式的演变史。文章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财政”一词进行文献研究,认为财政学产生于德国而非英国;然后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还原经济学如何一步步取代财政学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财政学并非经济学的分支,二者产生的土壤与哲学根基都不相同;第二,经济学的几次变革反映出其内在逻辑的不一致,无法作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第三,当代主流财政学与现实脱节的原因在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方向是矛盾的,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的财政实践在向德国学习,而英美的公共经济学却取代德国财政学,成为财政学的主流。
关键词:德国财政学;英美财政学;中国财政学;财政思想史;财政学科史;
财政激励制与晋升锦标赛:增长动力的制度之辩
吕冰洋 陈怡心
摘要:在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地方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其制度来源的解释,一直存在政治上的晋升锦标赛和经济上的财政激励制两种学说。根据我们总结的中国地方治理的七条规律,包括分等而非统一标准治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纵向而非横向比较、集体而非个人作用、综合而非单一考核、政治约束而非激励为主,以及信息相对清晰而非不对称等,很难找到晋升锦标赛的存在空间;而政府间财政关系所蕴含的财政激励制一直是中国调动地方积极性的重要制度安排,分税制是一个税收“弹性分成”合约系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政府间利益分配、努力和风险分担等信息,能因时因地调动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实证分析亦发现,财政激励制能够解释地方经济增长的17.98%和投资增长的31.63%,而晋升锦标赛的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有助于澄清关于中国地方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力的争议。
关键词:财政激励;政治激励;地方政府行为;经济增长;
纵向财政失衡、FDI竞争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兼论标尺竞争机制下地区间的策略性行为
辛冲冲
摘要:关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的原因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点话题,现行的财政分权制度常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本文尝试将表征现行财政分权制度特征的三个要素,即纵向财政失衡、地区FDI竞争和地区间竞争模仿的策略性行为,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在对其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7—2018年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征及机制路径。研究发现,纵向财政失衡与地区FDI竞争对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地区FDI竞争对纵向财政失衡的负向抑制作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间的标尺竞争使其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策略模仿,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呈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受抑制的主因是FDI竞争所致,欠发达地区则主要缘于纵向财政失衡的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纵向财政失衡通过作用于财政支出结构与医疗卫生支出效率两种方式实现对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的抑制,而FDI竞争则主要是通过扭曲财政支出结构的方式实现其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制度性成因探寻的文献,对于如何全面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政绩考核指标等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纵向财政失衡;地区FDI竞争;策略性行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
政府基建投资的财政乘数: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汪川
摘要:本文在一个中等规模DSGE模型中引入政府基建投资的作用,并通过对中国季度宏观数据进行估计和校准,分析了不同公共资本溢出性和基建周期情况下基建支出的乘数效应。模拟结果显示,基建支出的政策效果取决于基建周期和公共资本的外溢性:基建投资的短期累计乘数明显低于1,而长期累计乘数在1.7倍左右;在更高的公共资本外溢性下,基建投资的乘数作用可以达到3.65。除此之外,本文还分析了零利率下限情况下基建投资的不同特征。结论显示,在常规货币政策下,长基建周期具有更大的乘数作用,而在货币政策零利率下限情况下,短周期的基建支出可以通过降低实际利率起到带动投资和消费的作用,因此,短周期的基建投资具有更大的乘数作用。
关键词:基建投资;财政政策;乘数效应;DSGE模型;
重大疫情冲击与财政可持续性——来自多事件合成控制法的证据
丛树海 黄维盛
摘要:重大疫情不但影响公共健康和经济增长,也会影响财政可持续性,但少有研究对此进行定量评估。利用全球196个经济体1990—2018年的疫情-宏观经济匹配数据和多事件合成控制法,本文首次评估了重大疫情冲击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平均因果影响,并分析了其产生影响的机制。多事件合成控制法的思路是,对每个遭受重大疫情冲击的经济体,利用合成控制法生成一个未发生疫情的反事实结果,然后计算平均处理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只有重大疫情才会对中短期的财政可持续造成负面影响;第二,疫情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随疫情规模递增;第三,在不同的重大疫情划分标准,以及不同的财政可持续性指标下,上述结论均成立;第四,重大疫情通过财政收支两方面的因素对财政可持续性造成双重冲击。本文强调重大疫情冲击对财政可持续性的持续负面影响,这对统筹财政发展和财政安全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财政政策;合成控制法;财政可持续性;财政能力陷阱;
财政压力、高能耗企业与碳排放——基于教育事权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马恩涛 杨璇
摘要:现阶段,我国处于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及外部疫情冲击时期,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剧增,这对地方碳排放产生何种影响,现有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借助2010年教育事权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衡量财政压力的外生变化,采用连续双重差分方法实证考察地方财政压力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教育事权改革目标所产生的财政压力显著增加了地方碳排放强度,这表明地方政府在感受到财政压力时,会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化解进而影响碳排放;(2)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会施政于高能耗企业,依仗其产值大且创税能力强的特点,让其扩大产能,获得较多的税收等收入,这将导致大量碳排放。本研究对于今后如何化解财政压力,以及如何处理好地方财政与碳排放的关系具有尤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政压力;教育事权改革;高能耗企业;碳排放;
PPP财政支出责任债务属性问题研究——基于政府主体风险合理分担视角
贾康 吴昺兵
摘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PPP)模式是中国创新发展的重大事项之一,正确分析PPP财政支出责任的债务属性,以完善政策、规制实践,是影响PPP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政府主体债务风险合理分担为视角,把规范程度不同的各种PPP行为的财政支出责任纳入分析框架,一则辨是非,运用政策规定、实践现状和法律适用性等综合视角,建立PPP财政支出责任的债务风险矩阵;二则究根本,在财政体制和管理框架下剖析PPP生成隐性债务以及部分规定存在争议、难以有效防范风险的原因;三则提建议,以期营造PPP正本清源健康发展的环境。本文认为,理应将规范PPP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与隐性债务做出泾渭分明的划分,市场风险的不当转移、市场回报的提前锁定和绩效考核的约束丧失等都可能引发PPP隐性债务风险,亟须基于PPP财政支出责任的合理界定和相关债务属性的阳光化处理原则,提高PPP相关规定的法律层级并确切落实到行为治理,创新PPP财政管理制度实现防风险与促发展双重目标,完善PPP绩效管理以实现多方共赢共治。
关键词: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
省际预算支出结构的差异及其主要来源
姚东旻 许艺煊 高秋男 赵江威
摘要:本文从直观表现和动态变化两个角度,发现我国不同省级政府的预算支出结构存在明显且具有阶段性规律的系统差异。基于这一差异的典型事实,本文进一步依据相关财政理论和已有文献,采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法从地方财政状况、经济状况、官员和支出目标特征四个维度对差异展开综合分解,以期探究我国省际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的主要来源。研究发现,反映地方财政状况的支出分权和地方财力一直是我国省际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的主要来源;同时在特定时期,反映地方经济状况的城市化、市场化,体现支出目标特征的人口密度、人均受教育年限以及地方官员因素也是差异的重要来源。优化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一个可行之策是实现支出分权和地方财力两个持续性来源稳中有变;城市化、市场化等阶段性来源灵活调整。
关键词: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省级政府;夏普利值分解;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促进了个人创业——来自医保改革的证据
戴芸 王永钦
摘要: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大众创业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作重点。基于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创业者和非创业者之间可得性的外生差异,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微观数据,研究社会保险这一基本公共服务在创业者和非创业者之间的相对可得性如何影响个人的创业决策。我们发现,如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非创业者更可得,将成为“创业枷锁”,降低个人选择创业的可能性;如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创业者更可得,将成为“创业催化剂”,提高个人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此外,我们发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创业催化剂”作用对于来自中等收入家庭和小家庭的个人更为显著,而“创业枷锁”效应则更多地影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薪酬体系中重要性更高的个体。本文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险对于大众创业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这对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众创业;创业枷锁;创业催化剂;
强制分红政策、代理冲突与地方国有企业绩效
万丛颖 黄萌萌 黄速建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的高速发展,其巨额利润的分配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利用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改革这一“强制分红政策”的外生冲击,以2005—2016年为事件时间窗口,对政策的实施效果、影响机制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的确显著提升了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2)强制分红政策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制约大股东关联交易行为来完成的,即通过缓解第二类代理冲突(大股东-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进行提升,而对第一类代理冲突(管理者-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无显著的影响;(3)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在监督机制和治理机制完善程度不同的企业中,强制分红政策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在外部监督机制和约束大股东行为的治理机制相对不够完善的企业中,政策实施效果较好,呈现替代效应;而在约束管理者行为的治理机制较完善的企业中,政策实施效果较好,呈现互补效应。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强制分红政策在当前的中国市场中主要缓解的是大股东-中小股东代理冲突这一结论。
关键词:强制分红政策;地方国有企业;代理冲突;现金分红;
社会保险法》实施是否缓解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
汪伟 张少辉
摘要:劳动保护制度对于企业投融资决策有重要影响,但鲜有文献聚焦于中国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这一特殊现象进行研究。本文基于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社会保险法》实施这一外生冲击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明显抑制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短贷长投”倾向,降低了其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2)《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减少了企业自由现金流,企业通过增加现金持有和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来应对流动性风险,同时,《社会保险法》的实施还降低了企业委托代理成本,延长了债务期限,从而缓解了投融资期限错配;(3)《社会保险法》实施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在“短贷长投”更严重、融资约束更强和管理层激励水平更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企业投融资期限结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社会保险法》;劳动保护;投融资期限错配;短贷长投;
地方财政风险金融化:来自城商行的证据
张甜 曹廷求
摘要:本文从地方角度,采用城市商业银行样本,通过考察地方财政风险对城商行资产负债行为的影响验证了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化。结果显示,无论从收支失衡的静态角度,还是从可持续性的动态角度,地方财政风险越大的地区,城商行中长期贷款投放和影子银行业务占比越高,且两类资产业务占比越高的银行有更高的同业负债比率,继而具有更大的流动性风险。然而,位于财政风险较大地区的城商行,两类资产业务与同业负债比率的正向关系反而更弱。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风险越高的地区,城商行同业负债融资成本越高,从而弱化了上述正相关关系。在地方财政风险下,城商行同业负债依赖性和融资成本同时提高,扩大了流动性风险隐患,产生了财政风险的金融化。本文研究对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财政风险金融化;地方财政风险;城市商业银行;风险转化;
地方政府举债的货币扩张效应及其政策协同
刘蓉 李娜
摘要:各国政府均会面临日益频繁出现的社会供需总量有悖于货币流通和金融稳定的诸多问题,为此财政与金融当局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力求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地方政府举债如何避免政策冲突并最大化政策组合效力,是当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摩擦、多期债券和举债规则等要素在内的NK-DSGE模型,深入剖析地方政府举债的货币效应和传导机制,并探讨其与货币政策协同配合的最佳模式。研究发现:(1)1%的地方政府举债冲击(债券久期=5年)会推动货币乘数上升0.39%,产生货币扩张效应,且债券久期越长,该扩张效应越大;(2)面对实体冲击和金融冲击,货币政策对地方政府举债采取适度从紧的反向协同配合,能有效抑制其货币扩张效应,更好地实现经济稳定和复苏;(3)对于久期较长的债券,提高地方政府举债规则的风险反应敏感度有利于增进福利。
关键词:地方政府举债;货币政策;货币供给;货币扩张效应;
地方公共债务、企业投资结构与劳动生产率
王艺明 赵焱
摘要: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我国快速增长的地方公共债务不仅积聚起宏观经济风险,而且对微观企业的经营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在两个层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落实形成掣肘。本文从微观视角切入,以城投债务为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考察了地方公共债务增长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首先,通过构建代际交叠模型,说明了地方公共债务增长引致低生产率投资对高生产率投资的替代,从而抑制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其次,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城投债务扩张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并且该抑制效应在融资约束高和资金链断裂风险大的企业中更大。最后,机制检验指出,城投债务扩张提升了企业流动资本占比,而流动资本占比的提高又进一步抑制了企业未来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从而提供了一个观察地方公共债务增长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新视角。
关键词:地方公共债务;企业投资结构;企业劳动生产率;

地方政府债务、行业关联与资源配置效率
吕鑫 付文林 周瑞
摘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基于2008—2013年我国工业企业和城市面板数据,从行业关联的视角,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表征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冲击对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显著降低了与基建关联度较高的制造业行业资源配置效率,该结论在使用模拟的地方政府债务为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与基建关联度较高的制造业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带来的产品需求和投资更多地流向行业内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另一方面是因为资源错配降低了高生产率企业进入和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且该效应在对国企依赖度高、官员晋升压力大的城市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应当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管理,尤其是要关注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投融资挤出和资源错配的影响。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关联;资源错配;
分类预算管理、限额分配使用与县级政府举债——中国地方债务制度变革下的新发现
刁伟涛 郭慧岩 孙晓萱
摘要:地方债务分类纳入预算并实行限额管理是中国地方债务制度的重大变革。本文利用2016—2020年中国839个县级政府的债务限额和余额数据,以新增限额为枢纽机制,通过构造新增限额分配模型和新增限额使用模型,并区分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对地方政府的举债逻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无论一般债务还是专项债务,限额分配和限额使用都具有明显的地区关联性,同时专项债务的关联性要明显高于一般债务;其次,造成地区关联性的内在机理在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之间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后者主要是地方政府投融资主渠道的职能定位和全国统一决策部署的结果;最后,限额管理对于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是约束限制也是推动引导。上述结论对于规范治理地方债务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地方债务;分类预算管理;限额分配使用;县级政府;
税制结构、收入分配与总产出
刘元生 李建军 王文甫
摘要:提高直接税比重是我国重要的税收制度改革取向,那么税收结构的变化将会如何影响宏观经济?本文在一个具有不完全竞争市场、流动和非流动性资产、名义刚性的异质性个体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劳动所得税、资本所得税和消费税制度,在税收收入中性约束下进行税制结构转变政策模拟实验,研究提高直接税占比的税制结构转换对收入分配和经济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保持总税收收入稳定时,劳动所得税占比提高可以缩小收入和财富分配差距,同时会导致劳动供给减少,抑制消费和投资,进而降低总产出;资本所得税占比提高可以公平财富分配,同时会较大程度地抑制投资,引起总产出减少。这表明税制结构调整面临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权衡取舍,税制结构应当与社会偏好和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提高直接税比重宜作为长期目标选择,审慎且渐进地推进。
关键词:税制结构;异质性个体;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税制结构调整的财富分布效应与福利影响——以通过财产税提高直接税比重为例
吕炜 杨林林 齐鹰飞
摘要:提高直接税比重是中国税制结构优化的重要环节。本文构建一个异质性连续时间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在保持宏观税负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探讨了间接税比重下降、财产税比重上升的税制结构调整对财富分布和福利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财产税的不同征收形式以及税率调整的不同方式导致的政策效果差异。研究表明,当财产税征收面较大时,若通过同等程度增加不同个体税率来提高财产税比重,均可能导致公平和效率的双重损失;在财产税比重较低时,可以在均匀税率下通过仅对高财富人群征税从而以极小的福利损失带来较大的财富不平等程度的改善,而采用累进性财产税税率形式甚至可能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双重红利;当财产税比重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提高该比重通常会面临公平和效率的尖锐权衡。因此,中国未来可以通过对高财富人群开征适当形式的财产税,以提高直接税比重来实现税制结构优化。
关键词:税制结构;财产税;财富分布;福利;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税负粘性:基于税盾视角的解释
魏志华 卢沛
摘要:税负粘性是影响企业税负痛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鲜有文献从外部宏观环境角度揭示税负粘性的成因。本文利用企业层面的税负粘性指标,首次基于税盾视角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这一重要外部宏观环境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了企业税负粘性,且该结论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作用机制在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削弱企业的非债务税盾效应,进而增加了企业税负粘性。同时,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更大(风险承担能力更低、生命周期处于非成熟期)的企业,其税负粘性增加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税负粘性的不利影响具有持续性;而企业雇用有涉税经验的独立董事有助于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税负粘性的正向影响。本文基于税负粘性这一新颖视角拓展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微观影响后果的研究文献,在实践上则为探索如何在减税降费背景下更有效地缓解企业税负痛感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税负粘性;非债务税盾;债务税盾;
企业税负及其不平等
倪红福 吴延兵 周倩玲
摘要:本文从企业要素创造新价值能力所承担税收的角度定义企业税收负担率,并创新性地把收入不平等测度方法拓展应用于企业税负不平等测度问题上,进而从税负不平等这一新视角来解释"宏观低税负,企业高税负感"悖论。利用2007—2011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宏观税收负担率从2007年的18.67%上升到2011年的21.90%,但仍低于OECD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我国企业税收负担率在行业、地区、所有制类型和企业规模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异质性。从行业结构来看,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行业的税收负担率较高,而农业部门的税收负担率较低;从地区结构来看,东部地区相对发达省份的税收负担率较低,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不发达省份的税收负担率较高;从所有制类型来看,国有企业的税收负担率较高,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税收负担率较低。(3)我国企业税负存在苦乐不均现象。经济越发达的省份,企业税负不平等程度越严重。最后,本文指出解决企业税负不平等问题是"降成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减税降费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税收负担率;宏观税负;企业税负不平等;基尼系数;
税收负担、制度环境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动——基于不对称国际税收竞争
刘小川 高蒙蒙
摘要: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一国政府在降低税负吸引流动资本的同时应做好长期外部环境变化的配套措施。本文基于不对称税收竞争理论,构建了税收负担、制度性交易成本及FDI流动的理论模型。理论研究发现,制度环境优势在一定市场规模限度内使得该国的均衡税率高于另一国。本文利用2005—2018年世界199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证实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减弱税收负担对FDI流动的负向影响。研究发现:在市场规模小且处于低收入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税负对于FDI有更大的负向影响,而制度环境无正向影响;在市场规模大的高收入国家,税负的负向影响较弱,制度环境反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就如何利用和改善制度环境、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挑战和冲击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负担;制度环境;外商直接投资;市场规模;
区域性税收优惠与企业异地投资的避税效应
赵仁杰 周小昶
摘要:税收优惠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协调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由此产生的“税收洼地”也为企业通过异地投资进行避税提供了条件。本文利用手工整理的2008—2016年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数据,研究发现:(1)适用低税率的异地子公司会提高母公司避税程度,且这一效应主要是由享受区域性税收优惠的低税率子公司所驱动的;(2)低税率异地子公司的利润水平明显偏高,母子公司适用税率差越大,子公司利润越高于本地其他企业,母公司关联销售是实现利润转移的重要机制;(3)异地投资的避税效应受子公司特征影响,高单位资产利润率和服务业子公司更容易帮助母公司避税。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当前的税收优惠和纳税申报制度下,区域性税收优惠会异化为企业异地投资避税的工具,这为理解集团企业跨地区投资的避税动机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避税行为和转变区域政策实施思路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税收优惠;异地投资;企业避税;
减税、要素产出弹性与全要素生产率
韩仁月 马海涛 张晨
摘要:由于技术异质性,企业会面临不同的生产前沿,具有不同的要素产出弹性和技术效率,而减税如何通过影响要素产出弹性进而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企业效率研究的新视角。本文构建了潜类别随机前沿模型,以几种典型的税率式减税和税基式减税为条件类别变量,探究不同减税方式对企业要素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样本企业可以归属于两个技术类别,类别一具有更高的要素产出弹性、技术效率值和技术进步率,而类别二的技术效率增长率较大;二是税率式减税和税基式减税表现出不同的强弱效果,企业所得税减税优于增值税减税。因此,本文建议扩大企业所得税税率式减税和税基式减税的适用范围;根据企业规模和年龄确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增加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的产出要求;减并和下调增值税税率以提高要素产出弹性、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减税;技术异质性;要素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
增值税留抵税款抑制了企业研发投入吗
崔惠玉 田明睿 王倩
摘要: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在中国企业的研发投资主要依靠内部融资弥补成本的现实背景下,增值税留抵制度相当于政府无偿占用企业资金,给企业研发投入带来了较大的现金流压力。本文基于2016—2018年微观企业税收调查数据,给出了增值税留抵税款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的经验证据。研究结果显示,增值税留抵税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调整后的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将下降0.0597个百分点。结构层面的分析发现,这一挤出效应具有“鞭打快牛”的进一步扭曲性。在企业层面,经济活力较大的民营企业、研发需求旺盛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大规模企业的政策抑制效应更强;在地区层面,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越高的地区,增值税留抵税款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性越强。增值税留抵税款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主要通过减少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以及增大企业融资难度两种渠道发挥作用。本文结论表明,现行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将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市场创新投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增值税;留抵税款;企业研发投入;
增值税与行业价值链参与度:促进还是阻碍
王佳琳 庄佳强
摘要:受市场竞争和税制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实践中的增值税并不具有完全生产中性,增值税会通过影响生产者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行业价值链参与状况产生作用。因此,从供应链角度优化增值税税制成为“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省份-行业层面投入产出表,构建了考虑生产网络特征的增值税税负衡量指标,考察了增值税对行业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而提出优化增值税制度的税率调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增值税通过影响行业间产品供需关系,对行业价值链上游参与度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对行业价值链下游参与度的提升形成抑制作用。此外,受市场势力等因素的影响,“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行业价值链下游参与度的提升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认为增值税税制的优化应考虑行业间的生产网络特征,基于行业价值链参与状况优化增值税税率设计,在有效降低行业增值税税负的同时,促进价值链的发展。
关键词:增值税;税负转嫁;价值链;中间产品;市场势力;
增值税税收中性与企业现金持有
谢雁翔 覃家琦 金振 耿明阳
摘要:本文将2018年颁布的留抵退税政策作为改善增值税税收中性的外生冲击,以2013—2020年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留抵退税政策缓解了留抵不退的非税收中性影响,降低了企业现金持有,资金来源分析验证了该政策对于企业资金状况的优化,上述结论在一系列检验后依旧成立。在截面差异层面,留抵退税政策兼具“资源效应”与“信号效应”,企业同时在税收禀赋维度和市场预期维度降低了现金持有,且对于极端持现企业影响更为显著。政策效果层面,留抵退税政策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周期上的高额持现行为,且对于纳税信用等级更高的企业影响更为显著。在经济后果层面,留抵退税政策下企业现金持有调整显著提升了经营绩效并降低了业绩波动,且对资本密度高的企业影响更大。本文从税收中性视角评估了留抵退税政策,丰富了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留抵退税政策,优化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增值税;税收中性;企业现金持有;留抵退税政策;
房地产税收入用途对居民纳税意愿的影响
刘华 陈力朋 魏娟
摘要:居民缴纳房地产税的意愿不仅会影响居民的纳税遵从度,而且直接关系到未来房地产税的实施效果。因此,本文利用情景模拟实验,实证分析了房地产税收入用途对我国居民纳税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政府明确房地产税收入用途后,居民的纳税意愿会显著提高;(2)不同的房地产税收入用途会导致居民的纳税意愿出现显著差异,但政府将房地产税的收入用于改善"教育、医疗、环境和交通等公共服务"时,居民的纳税意愿最高;(3)政府将房地产税的收入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时,居民的纳税意愿最低,这表明上海与重庆房产税改革试点中将房产税收入用于"保障性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做法不利于提高居民的纳税意愿。因此,在未来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和立法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明确房地产税的收入用途,并将房地产税收入主要用于改善地方的教育、医疗、环境和交通等公共服务。
关键词:房地产税;收入用途;纳税意愿;税制改革;
组织结构、稽查策略与企业逃税
田彬彬 杨健鹏 李文健
摘要:尽管税收稽查被认为是治理逃税的重要手段,但在面临预算约束的情况下,如何优化稽查策略是理论和政策层面更为关注的话题。基于稽查体制改革试点政策,本文从组织结构的维度探讨了稽查策略的优化及其对企业逃税的影响。研究发现,以稽查层级扁平化和权限上移为特点的组织结构调整强化了对大型企业的稽查力度,减少了企业逃税,相比于非试点地区,试点地区大型企业的所得税实际税负平均提高约11%。在具体机制上,则主要体现为关联交易和不合理税收优惠申报的减少,这契合了组织结构调整强化跨区域交易监管的逻辑。进一步地,研究发现基本结论在所有制、企业规模等维度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同时,匹配微观层面的结果,研究显示改革显著提升了宏观层面整体的查补税额。本文的研究对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组织结构;税收稽查;企业逃税;
涉税信息披露、企业避税与溢出效应——来自国别报告实施的经验证据
樊勇 朱沁瑶 刘江龙
摘要:国际税收治理中的涉税信息披露政策是提高税收透明度、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重要规制工具。本文以我国自2016年起实施的国别报告制度为例,基于2010—2019年具有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上市企业样本,探究了涉税信息披露对跨国企业避税的影响及其反避税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国别报告抑制了我国的跨国企业避税,使企业实际税率相对平均上升7.4%。这一抑制避税的效果具有溢出效应,使总收入在填报门槛以下400万元范围内的企业避税程度降低。机制分析表明,国别报告主要通过缓解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增加声誉成本机制抑制避税。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别报告对于在积极参与信息交换的地区投资的企业、在信息交换完整性高的地区投资的企业和研发投入高的企业的避税程度影响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国别报告制度、打击跨国企业逃避税、深度参与国际税收治理体系重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涉税信息披露;企业避税;溢出效应;国别报告;信息交换;

数字经济国际税收改革:理论渊源、方案评析与中国抉择
曹明星
摘要:数字经济国际税收改革是百年变局之际世界格局转换的焦点问题之一。数字经济加剧了全球化中的经济失衡,导致市场国征税权随之兴起,国际社会随之提出了税改的初步依据,但是仍需结合政府征税原理创新展开进一步探索。综观以经合组织双支柱为代表的市场国征税权改革方案,在数字经济居民国与市场国、政府征税与跨国公司避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复杂博弈中,“选择性”改革和复杂的规则设计展示了重大历史进步意义,但也凸显了欧美的妥协及其对既得利益的保护,同时更阻断了发展中国家对工业经济税基公平权的追溯,压制了落后地区和新兴行业启动经济的发展权。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第二大国的中国,基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和税基安全、公平和发展的复杂目标,需要审慎参与反避税全球竞争与合作、全面协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平衡、科学安排税收收入与经济成长的战略关系,才能在增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税收和经济利益上的全面的、实质性公平权利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国际税收秩序。
关键词:数字经济;国际税收;市场国征税权;

参考文献
[1]刘蓉,李娜.地方政府举债的货币扩张效应及其政策协同[J].财贸经济,2022,43(01):27-43.
[2]曹明星.数字经济国际税收改革:理论探源、方案评析与中国抉择[J].财贸经济,2022,43(01):44-58.
[3]辛冲冲.纵向财政失衡、FDI竞争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兼论标尺竞争机制下地区间的策略性行为[J].财贸经济,2022,43(01):59-75.
[4]刘尚希,傅志华,李成威,陈龙,申学锋.全面认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问题的重要论述[J].财贸经济,2022,43(02):5-17.
[5]傅娟.德国财政学、英美财政学与中国财政学[J].财贸经济,2022,43(02):18-38.
[6]戴芸,王永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促进了个人创业——来自医保改革的证据[J].财贸经济,2022,43(02):39-53.
[7]汪伟,张少辉.《社会保险法》实施是否缓解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J].财贸经济,2022,43(03):34-49.
[8]魏志华,卢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税负粘性:基于税盾视角的解释[J].财贸经济,2022,43(04):5-20.
[9]张甜,曹廷求.地方财政风险金融化:来自城商行的证据[J].财贸经济,2022,43(04):21-35.
[10]万丛颖,黄萌萌,黄速建.强制分红政策、代理冲突与地方国有企业绩效[J].财贸经济,2022,43(04):85-97.
[11]林细细,赵海,张海峰,张铭洪.政府层级关系简化与公共治理效能[J].财贸经济,2022,43(05):36-51.
[12]张馨.“国家分配论”的学术史考察及相关争论[J].财贸经济,2022,43(06):5-24.
[13]吕冰洋,陈怡心.财政激励制与晋升锦标赛:增长动力的制度之辩[J].财贸经济,2022,43(06):25-47.
[14]马恩涛,杨璇.财政压力、高能耗企业与碳排放——基于教育事权改革的准自然实验[J].财贸经济,2022,43(06):48-63.
[15]吕炜,杨林林,齐鹰飞.税制结构调整的财富分布效应与福利影响——以通过财产税提高直接税比重为例[J].财贸经济,2022,43(07):5-20.
[16]樊勇,朱沁瑶,刘江龙.涉税信息披露、企业避税与溢出效应——来自国别报告实施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22,43(07):21-36.
[17]韩仁月,马海涛,张晨.减税、要素产出弹性与全要素生产率[J].财贸经济,2022,43(08):27-42.
[18]田彬彬,杨健鹏,李文健.组织结构、稽查策略与企业逃税[J].财贸经济,2022,43(08):43-58.
[19]崔惠玉,田明睿,王倩.增值税留抵税款抑制了企业研发投入吗[J].财贸经济,2022,43(08):59-73.
[20]贾康,吴昺兵.PPP财政支出责任债务属性问题研究——基于政府主体风险合理分担视角[J].财贸经济,2020,41(09):5-20.
[21]姚东旻,许艺煊,高秋男,赵江威.省际预算支出结构的差异及其主要来源[J].财贸经济,2020,41(09):21-38.
[22]刘元生,李建军,王文甫.税制结构、收入分配与总产出[J].财贸经济,2020,41(09):39-54.
[23]吴俊培.财政理论中三个基本问题的再探讨[J].财贸经济,2020,41(10):5-19.
[24]刘华,陈力朋,魏娟.房地产税收入用途对居民纳税意愿的影响[J].财贸经济,2020,41(10):34-48.
[25]倪红福,吴延兵,周倩玲.企业税负及其不平等[J].财贸经济,2020,41(10):49-64.
[26]汪川.政府基建投资的财政乘数: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J].财贸经济,2020,41(10):79-95.
[27]丛树海,黄维盛.重大疫情冲击与财政可持续性——来自多事件合成控制法的证据[J].财贸经济,2022,43(11):24-42.
[28]王佳琳,庄佳强.增值税与行业价值链参与度:促进还是阻碍[J].财贸经济,2022,43(11):43-58.
[29]赵仁杰,周小昶.区域性税收优惠与企业异地投资的避税效应[J].财贸经济,2022,43(11):59-74.
[30]王艺明,赵焱.地方公共债务、企业投资结构与劳动生产率[J].财贸经济,2022,43(12):32-48.
[31]吕鑫,付文林,周瑞.地方政府债务、行业关联与资源配置效率[J].财贸经济,2022,43(12):49-64.
[32]刁伟涛,郭慧岩,孙晓萱.分类预算管理、限额分配使用与县级政府举债——中国地方债务制度变革下的新发现[J].财贸经济,2022,43(12):65-79.
[33]谢雁翔,覃家琦,金振,耿明阳.增值税税收中性与企业现金持有[J].财贸经济,2022,43(12):80-96.
作者:贾致博

指导教师:李永海
490_168179461807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