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799
  • Tax100会员 28083
查看: 137|回复: 0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积极探索国际化双碳人才培养

1388

主题

1388

帖子

1400

积分

特级税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400
2023-4-10 13: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标题: 积极探索国际化双碳人才培养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4-10 09:0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k5MjU5Mw==&mid=2656168785&idx=3&sn=da5ccb73c9eb97c02f952d6e26c7d94c&chksm=bd45886f8a3201791d5b674908550f9116b4282660a45452adc69a06798f58397c0847a52ae0#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作者: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兵

目前,由于世界局部局势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全球化的发展遇到逆流,导致全球价值链的周期性萎缩。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中国在推进对外开放过程中,一方面要应对全球化进程受阻、国际秩序重组的挑战,另一方面更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努力建设新的对外开放门户,为我国“双循环”的顺利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机与动力。各类国际化人才肩负着服务国家开放战略、“一带一路 ”建设等重大任务。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不仅要有国际眼光和国际水平,还要对国际惯例、谈判的标准有一定的了解,更要有跨文化的语言应用和思维思考,在新的国际传播形势下,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建设适应新形势、担当新使命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我国工程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国际化人才问题和跨文化管理方面。
在“走出去”的进程中,由于国外项目增多,人才数量缺乏、质量不高、业务不精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我国工程企业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由于“走出去 ”的时间较短、工程企业国际化管理教育发展相对落后、选拔机制不灵活、对跨文化管理缺乏足够的理解、国际化人才培养交流机制不畅、国际化管理人员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等相对滞后等诸多因素都不利于国际化人才的健康成长。所以,在 “走出去”的过程中,工程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培养具有国际思维、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并在企业内部和组织层次上提高其跨国经营的能力。
加速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加速建设全球重要的人才和科技高地,是党中央在全面把握国际发展趋势与规律的基础上,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做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推进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要加强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国际化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全球企业发展日趋多样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才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国际工程企业必须强化人才的国际化竞争策略,建立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人才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激励和融入等相关措施。加速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大力建设更多的世界级创新平台、产业集群、人才培养平台,还要完善产学研用结合、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立足于国际化人才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需要,企业应以友好型环境和文化软实力为中心,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幸福感强,不断凝聚国际化人才,促进人才荟萃、智力集聚。
正确处理人才引进和再培养,
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工程企业应完善各单位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并结合外部的资源优势对人才进行精心培养。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引进和发展国际化人才,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同时,加快我国人才走向国际市场,实现人才的双向交流。
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更需要国际交流和合作,首先要重视与世界一流大学、机构开展实质性的交流,探索“内外兼修”的国际化培养模式,与国际机构深化合作,探索培养、访学、借调等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二是加快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国内人才培养体系与国际接轨,促进本土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加紧实现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引进先进、成熟、适用的国际先进的知识体系和认证计划,并以国际认证的形式,迅速培养具有国际水平和能力素质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培养“双碳”等新领域国际化人才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国际工程行业向清洁低碳、智能化等方向转型升级加速,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面临存量高、时间紧等压力。“双碳”目标催生专业人才需求,我国亟须大量复合型国际化的“双碳”专业人才。因此,结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现实需求,深入分析提高我国“双碳”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的现实路径,是当前亟待开展的必要工作,对支撑“双碳”目标的实质性落地具有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建于1956年,原为建设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2000年转制为中央科技型企业,现隶属于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需求导向、交叉创新、软硬结合”为宗旨,在城乡建设领域积极尝试,努力探索适合我国的“双碳”人才培养道路,为国家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大量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和卓越工程师。
近年来, “双碳 ”人才的需求正在迅速扩大, “十四五 ”期间我国需要的“双碳 ”人才在55万—100万名左右,各行各业对“双碳”人才的需求正在迅速扩大。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适应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化教育是国际人才竞争加剧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未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给出了清晰思路。《意见》明确要求,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大力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研究。
一、“双碳”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双碳”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策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以及各方专业人才的支撑。“双碳”专业技术人员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定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是“双碳”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双碳”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双碳”注重以人为本、低碳化、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双碳”人才打破传统思维局限,富有创造力。“双碳”人才更需要具备跨界能力,不仅要突破产业壁垒,做好“双碳”通识教育,还要立足于工程技术、金融管理等领域,进行有重点的职业培训,培养综合型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国内“双碳”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双碳”专业的人才培训还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构建适合于国内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虽然在国际上,“双碳”人才培养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已实现碳达峰,而我国在经济社会、低碳的双重压力下,要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是完全不同的。目前我国已经将碳排放管理员、碳汇计量评估师、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综合能源服务员等新兴职业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但“双碳”专业人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规范。《巴黎协定》的颁布,标志了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共识,而“双碳”人才的培养必须以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世界技术的发展为基础,逐步形成一个既有中国特点又有国际共性的“双碳”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在“双碳”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师资、硬件设施、数据整合、实践案例等方面,加强与国内外高校、政府、企业、协会的多方协作,实现“双碳”人才培养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共享,凝聚全球智慧、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三、“双碳”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双碳”人才的培训具有复杂性和覆盖面广的特征,对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实践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要与“双碳”发展战略相适应,必须尽快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双碳”人才培养方式与制度,覆盖顶层设计、学科建设、国际协作等多个层面。一是优化顶层设计,从“双碳”人才资格认证、职称评审、人才计划等方面着手,加大对“双碳”人才的扶持力度;绘制“双碳”产业人才地图,制定面向海内外“双碳”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型企业人才的服务政策。二是强化高校的提质建设,大力推进“双碳”工程和一流大学的建设。培育一支“双碳”科研队伍,加强对“双碳”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三是大力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强化“双碳”创新体系,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四是深化国际合作,加快“双碳”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以专业人才为基础,鼓励开设国际化课程,如中国国家人才交流会主办、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承办的国际化“双碳”人才职业能力提升研修班,课程交流内容涉及到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转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城市环境治理、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及建筑与城市能源大数据的信息挖掘与优化4个专题。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各国正面临着疫情、环境、安全等问题,全球呈现多级化分布。中国在世界范围的话语权非常重要,很多技术需要根据本国的问题自主研发和突破。国内目前在城乡建设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呈多元化发展格局,全行业面临突破原有绿色建筑的认知,在更广阔更庞杂的体系下探寻“双碳”路径。这一责任在所有科技人员的肩上,更在所有国家建设工程师的项目实践中。全行业人员都需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以推动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540_168110430565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