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人数
889
Tax100会员
32548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注册
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税百:专业税务资讯
国际税收讲解
各种证件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x
搜索
Tax100 税百
»
论坛
›
专题文章
›
财税大数据
›
报告发布: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2366甬税有声|实际结算金额与签订合同所载金额不一致的情况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
哪些渠道可以办理2023个税年度汇算?需要提交哪些资料?一篇文章
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3号|河北省退役军人保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领证过年!这3项证书正在发放
【全网最全】31个省市!残保金政策汇编及申
全网最全|2022年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汇总
2021年个税汇算容易出现哪些错误?税务总局
【全网最全】历史上最高规模退税减税!2022
查看:
486
|
回复:
0
报告发布: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李威03
李威03
当前离线
积分
36336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积分
36336
发消息
2023-3-31 16: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报告发布: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3-30 06:0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513944&idx=2&sn=8712a2d94fc33bf8da6f9de8ac69f174&chksm=c09b2f66f7eca6708e665534e6f40f7bb4743348ecdd19a7a2b798a821f6f4b638aea864790d#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第1532期)
2022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经济环境和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的多重挑战,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穿始终的突出主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力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举措,经济新动能持续发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创新驱动深入推进,城市核心功能稳定运行。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652.80亿元,比上年下降0.2%(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95亿元,下降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458.43亿元,下降1.6%;第三产业增加值33097.42亿元,增长0.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4.1%。
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07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3937.51亿元,下降2.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6%。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641.19亿元,比上年增长8.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8%(见表1)。
全年新设市场主体41.46万户,比上年减少21.4%,新设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总量1.85万亿元,减少32.8%。其中,新设企业37.01万户,减少21.5%;新设个体工商户4.43万户,减少20.3%;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270户,减少16.4%。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28.39万户,比上年增长2.8%,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总量40.45万亿元,增长4.0%。其中,企业276.45万户,增长3.3%;个体工商户50.89万户,增长0.2%;农民专业合作社1.04万户,减少0.1%。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08.19亿元,比上年下降2.1%;非税收入占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1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93.16亿元,增长11.4%(见表2)。全年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完成15473.60亿元(不含关税及海关代征税),增长1.0%。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下降1.0%。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6%;外商投资经济投资增长24.8%(见表3)。
以上年价格为100,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5。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指数为104.5,居住类价格指数为101.0,医疗保健类价格指数为102.1(见表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104.9。
以上年价格为100,全年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103.8,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103.7。
二、农 业
全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65.93亿元,比上年下降5.0%。其中,种植业144.69亿元,下降4.7%;林业6.87亿元,下降26.1%;牧业45.11亿元,增长1.0%;渔业51.25亿元,增长2.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18.01亿元,下降16.5%。
全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7.1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9%。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28万公顷,增长4.6%;蔬菜播种面积8.75万公顷,增长2.6%。全年全市粮食产量95.57万吨,比上年增长1.7%;地产蔬菜产量255.36万吨,增长4.4%;生猪出栏99.24万头,增长9.9%;鲜奶产量30.22万吨,增长2.9%;水产品产量25.89万吨,下降0.1%(见表5)。
至年末,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企业数共987家,产品1902个,全年获证产量124.83万吨;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达30.9%;农产品地理标志16个。
全年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2200公顷;至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538家,其中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40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90家;各类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0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6家;经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3781家,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15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794.54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2505.68亿元,下降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473.68亿元,下降1.1%。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14600.90亿元,增长0.4%。
全年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406.86亿元,比上年增长5.8 %(见表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中,太阳能电池产量36.19万千瓦,增长1.2倍;发电机组产量2618.08万千瓦,增长70.3%;新能源汽车产量98.86万辆,增长56.5%;电站用汽轮机产量1735.60万千瓦,增长40.6%(见表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88.19亿元,比上年下降11.7%;实现税金总额1841.67亿元,增长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5.3%。
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273.90亿元,比上年增长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203.12万平方米,增长6.2%;竣工面积8759.23万平方米,下降5.1%。
四、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068.50亿元,比上年下降9.7%。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6.45万亿元,比上年下降7.1%。其中,零售业销售额1.26万亿元,下降6.8%。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42.14亿元,比上年下降9.1%(见表8)。其中,无店铺零售额3663.66亿元,下降4.5%。网上商店零售额3461.40亿元,下降3.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1%。
全年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3.3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B2B交易额2万亿元,增长3.7%;网络购物交易额1.33万亿元,增长1.3%。网络购物交易额中,商品类网络购物交易额8359.8亿元,增长6.8%;服务类网络购物交易额4971.8亿元,下降6.8%。
五、交通和邮电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14.53亿元,比上年下降8.1%。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41373.64万吨,比上年下降8.9%。旅客发送量8629.55万人次,下降38.6%(见表9)。
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3227.16万吨,比上年下降5.7%;集装箱吞吐量4730.30万国际标准箱,增长0.6%。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53.9%,国际中转比例12.0%,分别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和下降1.0个百分点。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32.70万架次,下降43.7%;实现进出港旅客2889.00万人次,下降55.8%。其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2754.56万人次,下降56.8%;国际及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134.44万人次,下降19.9%。
东西通道、武宁路快速化(主线)、沿江通道浦西段高速、安远路苏州河桥等项目建成。至年末,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0条,长度达到831公里,运营车站508个。至年末,地面公交运营车辆达1.73万辆。其中,国V及以上和零排放公交车1.71万辆,占全部公交运营车辆的98.9%。公交运营线路达1589条,运营线路长度24886公里;巡游出租车2.75万辆,全年载客车次1.11亿次。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31.13亿人次,日均852.9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8.8%。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22.79亿人次,下降36.2%;公共汽电车客运量8.19亿人次,下降45.2%;轮渡客运量1524.40万人次,下降32.8%。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849.85亿元,比上年增长9.3%;电信业务总量575.43亿元,增长13.2%。邮政业全年完成快递业务28.58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845.43亿元。
六、金融业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8626.31亿元,比上年增长5.2%。
至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2293.06亿元,比年初增加16463.21亿元;贷款余额103138.91亿元,比年初增加7106.78亿元(见表10)。
全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932.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8%(见图2)。上海证券交易所总成交额496.09万亿元,增长7.6%。其中,股票成交额96.26万亿元,下降15.6%;债券成交额21.83万亿元,增长29.1%。全年通过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847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发行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共43217.07亿元,下降14.0%。至年末,上海证券市场上市证券30110只,比上年末增加3121只。其中,股票2213只,增加134只。
全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181.30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5.5%。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133.04万亿元,增长12.6%。银行间市场总成交金额2114.04万亿元,增长23.8%。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金额8.52万亿元,下降17.0%。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095.01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63.05亿元,增长4.9%;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31.96亿元,增长7.0%。全年原保险赔付支出654.55亿元,下降11.3%。
七、对外经济
全年上海关区货物进出口总额7715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进口31625.05亿元,下降1.4%;出口45527.27亿元,增长4.3%。
全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41902.7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进口24768.53亿元,下降0.5%;出口17134.21亿元,增长9.0%(见图3、表1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比重为36.4%。按市场分,对欧盟进口5112.93亿元,下降6.4%,出口3146.68亿元,增长20.8%;对美国进口2078.99亿元,增长4.3%,出口3145.15亿元,增长1.9%;对东盟进口3541.21亿元,增长1.6%,出口2118.93亿元,增长11.7%;对日本进口2593.01亿元,下降7.7%,出口1344.11亿元,增长2.8%(见表12)。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352家,比上年下降35.1%;合同金额402.26亿美元,下降33.4%;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239.56亿美元,增长0.4%。全年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8.75亿美元,下降9.3%,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3.7%;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230.73亿美元,增长1.0%,占比为96.3%。至年末,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92个,上海市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91家,外资研发中心531家。年内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25家。
全年备案对外直接投资项目658个;对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86.2亿美元,下降56.1%。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91.6亿美元,增长15.5%;完成营业额93.8亿美元,下降9.6%。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0648人次,下降32.5%。
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及活动21个,展览面积104.9万平方米。其中,举办国际展7个,展览面积93.2万平方米;举办国内展4个,展览面积5.7万平方米;举办活动10个,举办面积6万平方米。
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有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
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2022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克服疫情及国际大环境不利因素影响,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集成化创新取得新进展,在上海及全国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引擎功能更加凸显。上海光源二期光束线站基本建成,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实现开放。交大张江科学园、张江数学研究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启动运营。C919大飞机取证交付,国内唯一由中国企业研发并获准上市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在自贸区诞生,中国首艘全球最大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交付。
改革系统集成全面推进。准入领域各项改革试点落地落实,“一业一证”改革31个试点行业已发放3200余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试点已受理企业设立登记超1万户次,企业变更登记、备案、自主公示超过2.5万余户次。率先试点以企业信用信息报告代替行政合规证明新机制,目前已办理291家企业的信用报告申请。引领区建设法治保障更加完善,在绿色金融、新型研发机构、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出台9部浦东新区法规,累计达到15部;在商事调解、特色产业园区、存量产业用地等领域发布12部管理措施、累计达到13部。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完善。推动外资设立理财子公司、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引入浦银理财、高盛工银理财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外高桥RCEP企业服务咨询站正式启用。上海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东南亚分中心、东亚分中心相继揭牌。上海市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启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RCEP最优关税查询系统、“海运电放提单在线交单系统”以及“进口危险品信息备案系统”。
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增强。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共计成交总金额约13.11亿元。上交所开展科创板做市交易业务,标的内容快速扩容至83只。截至2022年年末,监管类金融机构达1008个,比上年增长2.6%。
九、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上年下降7.9%。其中,电力建设投资下降9.7%;交通运输投资持平;邮电通信投资增长4.2%;公用事业投资下降3.0%;市政建设投资下降17.3%(见表14)。
至年末,全市公交专用道路长度491.7公里(不含有轨电车长度)。完成架空线入地233.3公里。完成燃气老旧立管改造9.4万户,完成隐患管道改造53公里和老化管道更新253.8公里,完成智能燃气表置换44.1万台。
全市自来水供水能力为1229万立方米/日。全年供水总量为29.23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8%;售水总量为23.89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6%。其中,工业用水量为3.97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0%;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1.87亿立方米,增长2.6%。全年全市用电量1745.55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2%(见表15)。至年末,全市家庭液化气用户196万户,比上年下降12.3%;家庭天然气用户785万户,增长2.3%。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上年下降1.1%。其中,住宅投资增长3.7%;办公楼投资下降9.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18.6%。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6678.19万平方米,增长0.3%;竣工面积1676.40万平方米,下降38.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852.88万平方米,下降1.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61.51万平方米,增长4.8%。全年商品房销售额7467.53亿元,增长10.0%。其中,住宅销售额6937.77亿元,增长13.6%。全年二手存量房买卖登记面积1613.9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4.0%。
全年完成剩余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2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1万户。至年末,开工实施旧住房更新改造1295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303台;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18万套(间)。
十、城市信息化
至年末,千兆光网接入能力已覆盖961万户家庭。家庭宽带用户平均接入带宽达377.84Mbps;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56800Gbps,比上年末增加26220Gbps;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9257.32Gbps,比上年末增加355Gbps。IPTV用户数560.8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29万户。5G用户数1523.8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95.47万户。至年末,累计建设超6.8万个5G室外基站、27万个室内小站,实现全市域5G网络基本覆盖。在智能制造、健康医疗、智慧教育等十大领域累计推进800余项5G应用项目。
至年末,“一网通办”总门户已接入3600项服务事项,其中2934项可实现全程网办。全年日均办事29万件,实际网办率达84.01%,实际全程网办率达72.08%,分别比上年提升6.98个和2.78个百分点。“一网通办”实名用户数达7884万,同比增长27.2%;法人用户超301万。总客服解决率和满意率分别达到99.03%和80.08%。推出“随申码”支持疫情防控,用码人数超7818万,累计使用超185.6亿次。推进长三角三省一市30类电子证照共享互认,实现140项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拓展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下专窗,开通895个线下专窗办理点,全程网办办件642.29万余件。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2学年,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49家,研究生在校生24.4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64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55.48万人;普通中学888所,普通高中在校生19.29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52.44万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75所,中职在校生11.26万人;普通小学671所,普通小学在校生91.7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31所,特殊教育在校生0.54万人(见表16)。
全市共有独立设置成人高校12所,成人本专科在校生13.51万人。共有网络(开放)本专科在校生14.47万人。成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426所,结业生62.54万人次。老年教育机构289所。
2022学年,全市共有民办普通高校19所,在校学生13.48万人;民办普通中学131所,在校学生9.49万人;民办小学57所,在校学生9.77万人。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2%左右(见图4)。
全市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155家,累计超2600家。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956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2.2万家。全年共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上年度减免税额2622.14亿元,享受企业数35686家;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额243亿元,享受企业数3221家;新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86家,有效期内211家。落实技术先进型企业减免所得税额10.19亿元,享受企业数143家。全年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751项,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重点领域项目占84.3%。至年末,累计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5092项。
全年专利授权量为17.8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8万件,比上年增长12.0%;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1.85万件,下降2.0%;外观设计专利授权2.31万件,下降9.9%。全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5591件,比上年增长15.8%。至年末,全市有效专利达80.11万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20.20万件,比上年增长17.4%;有效实用新型专利49.37万件,增长19.9%;有效外观设计专利10.55万件,增长13.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9件,较上年增加6.7件。
全年商标申请量为40.31万件,比上年下降27.9%;商标注册量为35.07万件,下降16.7%;商标活跃度(每新增1户市场主体同时新增注册商标)达到0.85件,增长6.3%。至年末,有效注册商标量为242.75万件,比上年增长14.7%;商标集聚度(每万户市场主体的平均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为7392件,增长11.4%。至年末,全市共有地理标志商标18件,地理标志产品8件。
全年经认定登记的各类技术交易合同38265件,比上年增长3.4%;合同金额4003.51亿元,增长45.0%。
深入推进科创板注册制试点,至年末累计上市企业501家,共募集资金7800亿元。科创板上海上市企业78家,融资额2033.40亿元,总市值1.42万亿元。
十二、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至年末,全市共有市、区级公共图书馆20个,总流通人次580万人次;文化馆19个;备案博物馆159个。全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874.02亿元,比上年下降42.3%。
至年末,全市共有星级宾馆165家,旅行社1885家,A级旅游景区134个,红色旅游基地34个(见表17)。
全年接待来沪入境旅游者63.18万人次,比上年减少38.8%。其中,入境外国人38.69万人次,减少31.7%;港、澳、台同胞24.49万人次,减少47.5%。在入境旅游者中,入境过夜旅游者62.58万人次,减少39.1%。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8816.17万人次,减少36.0%,其中外省市来沪旅游者7569.00万人次,减少46.8%。全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7.22亿美元,减少52.0%;国内旅游收入2080.14亿元,减少41.2%。
至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421所,卫生技术人员24.62万人(见表18)。全年全市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人次数2.32亿人次。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2.26‰,上海地区孕产妇死亡率3.42/10万。全市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9.1%和93.0%。
至年末,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输液位1905个、吸氧位1416个、心电监护217台。全市145家二级以上医院均开设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594间发热诊间全部启用。
至年末,全市家庭医生签约居民累计超过920万人,市级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功能逐步完善。
筹建2个市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指导中心。遴选建设4个示范健康园区,成功创建34家健康企业,选树市级“职业健康达人”100人。顺利完成100家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工作。
年内成功举办上海马拉松、上海赛艇公开赛、“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第四届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和上海明日之星冠军杯足球赛等自主品牌赛事。申办获得2024年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2025年世界赛艇锦标赛、2026年国际自盟场地自行车世界锦标赛等世界顶级赛事举办权。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线上线下共举办赛事活动6320场,830万人次参与。3名运动员入选北京冬奥会,12人次获世界三大赛冠军,在全国最高级比赛中夺得28枚金牌。
全年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49.3万平方米,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新建和改建市民健身步道92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612个、市民多功能运动场77片、市民健身驿站92个。都市运动中心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达到17个。
十三、人口和就业
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475.89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69.6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006.26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0.8万人,出生率为4.35‰;死亡14.8万人,死亡率为5.96‰;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1‰;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7.81。
全市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3.18岁。其中,男性80.84岁,女性85.66岁。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6.35万个(见图5),全年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6425人,新消除零就业家庭57户。全年帮扶引领成功创业12963人,帮助10167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全年共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2.13万人次,共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14769人,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31190人。至年末,全市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数14.56万人。
至年末,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约38万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约7万份,约占19%。共为1420位外国人才办理了《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10元,比上年增长2.0%(见图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34元,增长1.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29元,增长3.1%。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6045元,比上年下降5.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111元,下降6.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430元,增长0.8%。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59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23元。
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46平方米。
至年末,全市共有1659.38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73.1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至年末,全市共有1624.75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365.8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年内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7家、老年助餐服务场所200个、养老床位5781张,改造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136张。至年末,全市建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28家,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608个。全市共有养老机构729家,床位16.36万张。其中,由社会投资开办的348家,床位6.83万张。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133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420元,同步调整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等社会救助标准。全年各级政府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4.56亿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1.35亿元、支出型贫困生活救助资金0.06亿元、临时救助资金0.14亿元、粮油帮困资金0.82亿元。
全年全市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约9.22亿元。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94亿元,累计惠及近9.19万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约5.28亿元,累计惠及近22.49万残疾人。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社会保险费补贴政策,对申请2021年度社保补贴的562家企业经市、区两级审核后发放9772.52万元社保补贴,惠及残疾职工10865人。
至年末,全市共有108名社会散居孤儿、1243名困境儿童享受基本生活保障,87名在学在读孤儿享受“孤儿助学”补助资金。
十五、环境保护
全年全社会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约1022.27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3%左右。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87.1%,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年日均值6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日均值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细颗粒物(PM2.5)年日均值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4%;二氧化氮年日均值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9%;一氧化碳年日均值0.7毫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6.7%;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达标率88.8%,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896.75万立方米,比上年末提高4.6%。
全年新增森林面积5.1万亩,新建绿地1055.3公顷(其中公园绿地512.8公顷)、绿道232公里、立体绿化44.6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8.5%。全年新建公园138座,全市城乡公园数量达到670座。
十六、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
全年共发生工矿商贸、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生产经营性火灾、水上交通、农业机械、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渔业船舶等八大类生产安全死亡事故371起、死亡400人(含12人下落不明),比上年分别下降13.7%和12.5%。其中,工矿商贸死亡事故182起、死亡193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死亡事故172起、死亡173人;水上交通死亡事故11起、死亡(含下落不明)28人;铁路运输死亡事故3起、死亡3人;生产经营性火灾死亡事故2起、死亡2人;渔业船舶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全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09人。
全年全市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为99.6%。市民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度评分为90.6分,比上年提高3.3分;市民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满意度评分为90分,提高1.1分。全年未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全年完成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抽检共计1.1万余批次,药械化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9.8%、97.0%、97.7%。
上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23年3月22日
说明: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所有制经济增加值按控股法核算,其中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私人经济和外资经济。
4.自2019年起,上海证券交易所单列的股票、债券成交金额仅指现货,不再包含回购;公司债发行金额包含资产支持证券。
5.电信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
6.根据国家邮政管理总局有关规定,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单价计算,同比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7.旅游产业增加值依据若干行业的有关资料进行跨行业核算,不能将其与地区生产总值中其他行业的增加值进行简单加总,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8.银行间市场成交额包括银行间本币市场和外汇市场成交额。自2017年起,各市场成交额按单边计算。
9.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按注册地口径统计,统计范围包括保税片区、陆家嘴片区、世博片区、张江片区、金桥片区(120.72平方公里)和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386区域)浦东部分(341平方公里)。
10.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一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11.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是国家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AQI监测体系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项污染物指标。2019年起,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状态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修改单,监测数据与历年已发布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12.商标申请量、注册量指2021年12月16日至2022年12月15日的商标统计情况,有效注册量截至2022年12月15日。
相关链接:
1.
重磅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报告发布:青海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报告发布: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
报告发布:河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
报告发布:202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6.
报告发布:2022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7.
报告发布:202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8.
报告发布:2022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9.
报告发布:2022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相关帖子
•
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金融业“做加法”支持碳减排
•
六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百余项改革举措利企便民
•
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坚持把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作为重中之重
•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答记者问
•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评价与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的政策解读
•
国常会审议通过“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浏览过的版块
重庆
大家聊税
浙江
江西
2020税务高考
成功参与Tax100发起的2020税务高考活动
官方链接
中国人大网
中国政府网
发改委
国家税务总局
北京市税务局
天津市税务局
河北省税务局
山西省税务局
内蒙古税务局
辽宁省税务局
吉林省税务局
黑龙江税务局
上海市税务局
江苏省税务局
浙江省税务局
安徽省税务局
福建省税务局
山东省税务局
江西省税务局
河南省税务局
湖北省税务局
湖南省税务局
广东省税务局
广西税务总局
海南省税务局
重庆市税务局
四川省税务局
贵州省税务局
云南省税务局
西藏税务总局
甘肃省税务局
陕西省税务局
青海省税务局
宁夏税务总局
新疆税务总局
大连市税务局
宁波市税务局
厦门市税务局
青岛市税务局
深圳市税务局
友情链接
51社保
信用卡申请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
Tax100
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