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647
  • Tax100会员 33473
查看: 330|回复: 0

河南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390

2020税务高考

2022-7-18 12: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河南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7-15 06:15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502588&idx=1&sn=75519574c6a57a32ccc42248b6df9b7e&chksm=c09b52c2f7ecdbd49de974ab0c1e97162f8770427db7e8b5ba986c22eeb65cea7961857ffddf#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河南2021:
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第1033期)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中国七大古都中,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都位于河南境内,此外还有商丘、南阳、郑州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见图1)。
2021年是河南发展历程中极为关键、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发展环境、诸多风险挑战交织,特别是特大洪涝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对全省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顶压力迎难而上,破难题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8887亿元,比上年增长6.3%,两年平均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21亿元,比上年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24332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28935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为9.5:41.3:49.1。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410元,比上年增长6.4%。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6611亿元,比上年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47亿元,增长4.3%,其中税收收入2843亿元,增长2.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65.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20亿元,增长0.5%。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11元,比上年增长8.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95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3元,增长8.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12,比上年缩小0.04。

图1 河南省地级市行政区划图
随着2021年河南省各市经济运行数据的陆续发布,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指标的对比分析,来反映各市2021年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变化,以更加全面了解河南省各市的发展状况。
一、河南省各市2021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GDP规模与增速
从2021年GDP规模来看,省会郑州GDP高达12691亿元,远远领先其他地级市,占全省GDP比重为21.58%;洛阳GDP为5447亿元,排名第二,虽然洛阳GDP总量不到郑州GDP的二分之一,但仍然超过第三名南阳1000多亿元,河南第二城的地位很稳固;南阳GDP为4342亿元,是唯一GDP介于4000至5000亿元之间的地级市。许昌、周口、新乡、商丘、驻马店、信阳等六市GDP介于3000至4000亿元之间,商丘和驻马店仅比信阳多18亿元。平顶山、开封、安阳、焦作等四市GDP介于2000至3000亿元之间,其余地级市GDP均少于2000亿元。
从2021年各市GDP增速来看,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GDP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10个市的增速高于河南省整体增速(6.3%),其中漯河同比增速最大,同比增长9.1%;周口同比增长6.3%,与河南省整体增速持平;6个市的增速低于河南省整体增速,其中包括GDP排名省内前4的郑州、洛阳和许昌,商丘增速最低,同比增长4.0%(见图2)。

图2 河南省各市2021年GDP规模及增速
(二)各市GDP占比
从2021年各市GDP占比来看,郑州稳居第一,其它地级市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郑州占全省GDP的21.58%,超过1/5;排名第二的是洛阳,占比为9.26%,排名第三的是南阳,占比为7.38%;分列第四、五、六、七、八、九位的是许昌、周口、新乡、商丘、驻马店、信阳;分列第十、十一、十二、十三位的是平顶山、开封、安阳、焦作等四市;其余四个地级市GDP占比均低于3%;占比最高的郑州与最低的鹤壁之间相差20%左右,各市之间发展极不均衡(见图3)。

图3 河南省各市2021年GDP占比
二、河南省各市2021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市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差距较大(见图4)。与GDP全面低速增长不同的是,2021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呈现出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财政收入增长高的城市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也排名前列,但财政收入低增长的城市也为数不少。省会郑州作为河南省第一经济强市,财政收入也是一家独大,但郑州2021年的遭遇众所周知,是河南省经济损失最惨重、最低迷的城市。2021年郑州财政收入为1224亿元,同比下降2.8%,是河南省唯一财政收入负增长的城市。
从2021年财政收入增速来看,各市之间虽差异明显。财政低增长城市分别为:洛阳、许昌、商丘、焦作等。洛阳作为河南省第二大城市,2021年的经济增长虽然比郑州好一些,但从全省来看也是非常低迷,GDP增速、财政收入增速均排名全省后几位,2021年洛阳财政收入为398亿元,没能站上400亿元,财政增量仅排名全省中游,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7%,仅高于焦作(财政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1.4%);许昌2021年财政收入为189亿元,与2020年相比被商丘(190亿元)反超,但商丘的财政增速同样比较低迷,同时被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安阳(201亿元)反超,相对于驻马店(182亿元)、开封(179亿元)的财政收入领先优势也明显缩水。
财政高增长城市分别为:平顶山、安阳、开封、漯河等。平顶山作为2021年河南省经济运行最为良好的城市之一,不仅GDP增速排名全省前列,而且财政收入也实现了高速增长。2021年平顶山财政收入为203亿元,反超了表现低迷的许昌;2021年安阳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8%,为全省最高,经济运行持续高速向上;漯河2021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9%,财政增速仅次于安阳。

图4 河南省各市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速
(二)各市财政负担率
从2021年财政负担率来看,各市之间同样存在差异。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最高的是郑州(9.6%),其次是三门峡(9.0%),排名第三位的是安阳(8.3%);平顶山(7.5%)、焦作(7.5%)、洛阳(7.3%)、开封(7.0%)、鹤壁(6.9%)、漯河(6.7%)、新乡(6.4%)、濮阳(6.4%)和商丘(6.2%)均在6%以上;财政负担率排名最低的是信阳,为4.4%(见图5)。

图5 河南省各市2021年财政负担率
三、河南省各市2021年财政支出
(一)各市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市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是郑州,为1624亿元,财政支出规模超过1000亿元,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南阳(747亿元);分列第三、四、五、六名的是周口(677亿元)、洛阳(642亿元)、信阳(624亿元)、驻马店(604亿元),均超过了600亿元;商丘(556亿元)和新乡(507亿元)超过了500亿元;其余9个地级市的财政支出均不足500亿元(见图6)。
从2021年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其中,财政支出增速最快的是鹤壁,为9.4%,增速最慢的是焦作,为-7.3% 。增速为正增长的地级市分别是南阳(0.3%)、信阳(2.9%)、新乡(7.1%)、开封(5.9%)、安阳(4.0%)、濮阳(0.5%)、三门峡(0.4%)、鹤壁(9.4%)。增速为负增长的分别是郑州(-5.7%)、周口(-1.9%)、洛阳(-6.8%)、驻马店(-3.9%)、商丘(-1.2%)、平顶山(-4.9%)、许昌(-1.0%)、焦作(-7.3%)、漯河(-4.6%)。

图6 河南省各市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速
(二)各市财政自给率
从2021年财政自给率来看,各市间差距显著。其中,财政自给率最高的是郑州,为75.3%;其次是洛阳(62.0%);分列第三、四、五、六、七的分别是焦作(52.7%)、许昌(52.5%)、三门峡(52.4%)、平顶山(52.2%)、漯河(51.6%);分列第八、九、十的分别是安阳(44.8%)、鹤壁(43.3%)、新乡(41.1%);其余七个地级市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40%(见图7)。

图7 河南省各市2021年财政自给率
四、对策建议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2021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财政经济发展现状。总体来看,2021年全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顶压力迎难而上,破难题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坚持节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严控“三公”经费,严禁建设政绩工程、形象 工程,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进一步细化完善支出标准,健全财政支出约束机制,推动过 紧日子要求制度化、常态化。
(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尽快出台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意见,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新时代财政统筹保障能力。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项目前期谋划和储备,完善项目预算分年度安排机制,推动跨年度预算平衡。推进零基预算 改革在市县落地实施,持续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加速预算管理一体化推广应用,为预算管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三)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将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作为绩效管理重点,加强财政政策评估评价,研究建立重大支出政策后评价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预算绩效管理,动态调整绩效指标体系,严格绩效目标管理,提 升绩效目标质量。加强绩效结果应用,将绩效结果作为完善政策、安排预算、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的有效衔接机制。进一步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四)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建设,强化债券资金使用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做好 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工作。加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 巩固专项债券常态化发行机制,科学确定债券期限结构。做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工作。妥善处置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完善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坚决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强化责任追究。
(五)扎实推进财政直管县改革。高质量完成深化省与市县财政体制改革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新旧体制无缝对接。密切关注市县财政体制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研究提出处理意见,确保各级财政平稳运行。完善省与市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县(市)财政保障能力,推动形成收入划分更趋规范、权责配置更为合理、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财力保障到位的省与市县财政体制,不断激发县域经济动力活力。

注:文章数据来源于河南省及其各市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官方网站。
作者:陶婷
指导老师:李永海
487_165811952072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