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978
  • Tax100会员 33563
查看: 378|回复: 0

文献梳理:2021《经济学动态》财税论文回顾!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396

2020税务高考

2022-5-5 14: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文献梳理:2021《经济学动态》财税论文回顾!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5-05 06:15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500281&idx=1&sn=da1b72fe602b2112a5c72848efdcd562&chksm=c09b59c7f7ecd0d1acc29b76bcce6d1b748616dec543d200ffe24e134a6cbf54fb77863171fc#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2021年《经济学动态》财税论文回顾
(第903期)
《经济学动态》创刊于1960年,是由中国经济学家孙冶方倡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该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经济学动态》自创刊以来,即坚持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及时反映中国国内经济理论动态,也坚持探讨和跟踪其他国家的经济学流派的最新观点,同时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现实经济问题。
2021年,《经济学动态》共刊发131篇学术论文,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入学习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专题、专栏板块,国内板块,国外板块和会议综述板块。其中,财税领域共14篇,2021年,其刊发的财税领域论文主要涉及财政收支、财政透明度、政府债务等方面。2021年《经济学动态》财税领域具体论文目录及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Economics Perspectives

目录

1.人口结构红利、财政支出偏向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李成友,孙涛,王硕
2.阶梯式补贴与企业的策略反应——基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分析
陈洲,陈钊,陈诗一
3.风险社会背景下的财政政策转型方向研究
刘尚希,武靖州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兼论货币政策锚的选择
潘敏,张新平
5.财政透明、公共支出结构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刘俸奇,储德银,姜春娜
6.数字经济转型与税制结构变动
蒋震,苏京春,杨金亮
7.地方财政收入目标制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张少辉,李经,余泳泽
8.经济波动、企业税负与环境规制——来自重点税源企业的证据
席鹏辉,周波
9.税收竞争、征税努力与企业税负粘性
魏志华,卢沛
10.经济增长目标动员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
詹新宇,曾傅雯
11.财政支出政策的减贫效应:相对贫困治理视角
缪言,白仲林,尹彦辉
12.构建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对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启示与意义
杨灿明
13.收入分配、政府支出结构和增长体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赵峰,谭璇
14.房地产税纳税能力及经济社会影响研究进展
刘华,胡思妍,王娇


2021年1期

人口结构红利、财政支出偏向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李成友,孙涛,王硕
摘要:对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进行准确识别,是有效解决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这一现实问题的前提条件。本文使用2008-2018年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和代表性家庭的瞬时效用函数,建立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使用多种计量方法考察人口结构红利、财政支出偏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人口结构红利的作用凸显,有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财政支出具有城市偏向性特征,会将有限资源集中分配给城市高技能劳动力,不利于要素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可能扩大城乡收入差距;(3)人口结构红利通过对财政支出偏向的调节效应负向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该调节效应使得人口结构红利削弱了财政支出偏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人口结构红利;财政支出偏向;调节效应

2021年2期

阶梯式补贴与企业的策略反应——基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分析
陈洲,陈钊,陈诗一
摘要:基于产品属性的阶梯式补贴(或税收)是国内常用的政策形式,在推广节能家电和汽车减排方面有过重要应用,但是鲜有文献研究此类政策对产品的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基于续驶里程提供阶梯式补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机会。本文利用车型层面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这种补贴是否可能导致企业为了延长续驶里程而牺牲车辆的其他性能指标。以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作为外生的政策冲击,我们发现续驶里程刚好超过200公里补贴门槛的车型出现了整备质量、电动机功率显著下降的现象,并且其动力性能(最高车速)和能量利用效率(能耗车重比)也同时恶化。而且,这类车型所获得的政策补贴也较为可观。本文为全面评估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的效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未来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从政策细节入手丰富和拓展了产业政策相关研究。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阶梯式补贴;策略反应

2021年3期

风险社会背景下的财政政策转型方向研究
刘尚希,武靖州
摘要:防范化解公共风险是财政的基本职能,而公共风险由私人风险转化而来。二战后西方经济学家们构建了一个以调节经济总量为中心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模型,其初衷是防止经济波动可能导致的公共风险。这种政策虽缓和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伤害,但也使得政府财政自身成为公共风险的重要源头。一定意义上,这导致了"处置风险的风险"。随着人类进入后现代的"风险社会",公共风险形态和特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财政政策应顺势求变。在风险社会背景下,财政政策应转向行为调节和引导预期,突出对市场机制和社会发育的促进,使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形成自我防范化解风险的机制,从而避免大量私人风险转化为公共风险。
关键词:财政政策;风险社会;公共风险;行为调节;国家治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兼论货币政策锚的选择
潘敏,张新平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嵌入结构性财政政策,包含两类家庭、劳动中介、厂商、中央银行、财政部门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组合,比较分析了各类积极财政政策工具的宏观经济效应,考察了货币政策锚的选择对各类财政政策工具引致的长期福利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增加消费性财政支出与降低劳动收入税率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刺激作用最明显,但同时也应留意其导致政府债务风险上升的弊端;而在长期,则需注重发挥生产性财政支出政策对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保障作用。此外,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时间一旦过长,其长期效果将受削弱并对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为减轻其引致的长期经济波动与福利损失,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微调中应注重以物价稳定为锚。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锚的选择;福利损失

2021年4期

财政透明、公共支出结构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刘俸奇,储德银,姜春娜
摘要:财政透明可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首先测度了29个省份2009—2017年间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相对偏低且提升缓慢,同时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然后,分别从全国和分地区两个层面实证考察财政透明与公共支出结构变动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一是在全国层面财政透明能够直接和通过优化公共支出结构间接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二是在发达地区财政透明影响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间接效应不成立。还进一步考察了财政透明与公共支出结构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作用机制和传导效应,发现相对于发达地区财政透明提升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效果更为明显。最后,即使考虑了财政透明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之间内生性以及政策时滞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仍然成立。
关键词:财政透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公共支出结构;面板联立方程模型

2021年5期

数字经济转型与税制结构变动
蒋震,苏京春,杨金亮
摘要:税收制度总是与经济社会形态相适应,课征税收总是遵循普遍征收、社会公平、简便易行的基本原则,征税对象的选择往往针对特定经济社会形态下价值创造的主体部门和主体要素,并综合考虑征管成本因素。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突破,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正在成为价值创造的新来源。部分行业的需求呈现个性化、非标准化特征,工业社会"企业+雇员"的要素合约形态可能被基于数字技术的短期市场交易契约替代,企业组织形态不再是最节省交易成本的生产方式。经济社会运行领域的这些新变化必然会推动税制体系变革:数据流转课税将成为新税种,个人所得税比重会不断上升,增值税等传统流转税比重趋于下降。为了更好地阐述上述逻辑,本文构建了税制结构演变的理论模型,对论点作了简要论证。
关键词:数字经济;企业组织形态;交易成本;税制结构;数据流转税

2021年6期

地方财政收入目标制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张少辉,李经,余泳泽
摘要:本文基于手工搜集的2002—2012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收入增长目标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从地方财政收入目标制定的视角来解释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研究发现:以"纵向加码"为特征的地方财政收入目标制定方式显著挤占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在预决算偏离度越大的情况下相对表现得越明显;地方财政收入目标加码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挤占作用最大,并且,挤占作用主要源于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主要通过扩大税基和提高税收征管努力来完成财政收入目标加码,促进了资本深化和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的上升,进而产生"替代效应"和"转嫁效应"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约束地方政府行为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着积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财政收入目标;纵向加码;企业税负;劳动收入份额

经济波动、企业税负与环境规制——来自重点税源企业的证据
席鹏辉,周波
摘要:重点税源建设是政府财税实践部门的工作重点,这方面的讨论和实证研究却较为少见。本文从经济波动冲击的角度讨论了中国重点税源企业的活动变化,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丰富性和征管便利性有利于经济下行波动时期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目标的实现。实证结果表明,经济下行波动引起重点税源企业的实际税率明显提升,这主要是由于税务部门的实际征管力度增强,与税收优惠政策或企业避税等其他行为无关。进一步的结果表明,为了减少税负上升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地方政府降低了重点税源企业的环境规制水平,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环境治污成本,也最终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有助于解释中国实际税率和环境规制水平的企业异质性形成的根源,也能够促进对中国政府重点税源建设逻辑的理解。
关键词:重点税源;经济波动;实际税率;环境规制

税收竞争、征税努力与企业税负粘性
魏志华,卢沛
摘要:税负的粘性特征使得企业在经营状况不佳时反而承担了更高水平的税负,成为企业税负痛感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构建企业层面的税负粘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效果及其渠道,旨在为更深刻地理解如何通过减税降费缓解企业税负痛感提供经验证据。以2010—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税负粘性,且上述作用随地方政府征税努力程度的增加而加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及制造业企业中,税收竞争对税负粘性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以上结论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无论对所得税税负粘性还是非所得税税负粘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从企业层面来看,税收竞争缓解了税负粘性对未来投资以及劳动力需求的负向影响,体现出有益的一面;然而,从地区发展来看,税收竞争本身对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不利,也体现出不足的一面。本文基于税负粘性这一新视角研究了税收竞争的微观影响及其作用路径,一方面为降低企业税负粘性、缓解企业税负痛感提供了新思路,另一方面则为更全面认识税收竞争的影响效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税收竞争;征税努力;企业税负粘性;税负痛感

经济增长目标动员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
詹新宇,曾傅雯
摘要:本文构建理论模型,从增长目标数值和目标约束特征两个层面,分析了经济增长目标动员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影响。基于中国26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经济增长目标值愈高,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越大;当经济增长目标采用硬性约束时,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显著扩张,而留有余地的软约束增长目标,则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的影响不显著;(2)在"主动负债"阶段,经济增长目标动员对地方债务的影响更为显著;东部地区和高行政级别城市,经济增长目标动员弱化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大效应;(3)经济增长目标动员是通过不同程度地推动土地出让和基建投资来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本文认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模式创新,是新时代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体系、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经济增长;目标动员;约束性特征;地方政府债务

2021年9期

财政支出政策的减贫效应:相对贫困治理视角
缪言,白仲林,尹彦辉
摘要:为了厘清财政支出政策的减贫效应和作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支出工具治理相对贫困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运用PSM方法验证了政府转移性支出扶贫效应和投资性支出的增收效应;其次,构建包含两类家庭的异质性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以揭示财政支出政策治理非李嘉图家庭相对贫困的经济机理;最后,构造"相对贫困指数"以评估财政支出工具治理相对贫困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积极的政府转移性(扶贫)支出政策具有迅速治理相对贫困的功效,但是对非李嘉图家庭工资收入存在"挤出"效应;虽然积极的政府投资性支出政策挤出私人投资,但能有效提升非李嘉图家庭就业和劳动收入,具有良好的相对贫困治理效应;积极的政府消费性支出政策会刺激短期需求、促进就业、拉动总产出增长,从而增加非李嘉图家庭收入、减少相对贫困,但是,长期而言会挤出居民消费,并且政策效应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不及投资性支出。因此,"精准导向"的积极财政支出政策能够提升相对贫困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财政支出政策;相对贫困;收入分配效应

构建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对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启示与意义
杨灿明
摘要: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产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认识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和制度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完善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税收和财政支出政策,发展现代普惠金融制度和推动包容性技术进步等机制,推动要素市场改革完善初次分配、财税金融制度改革等再分配措施,以及鼓励慈善事业发展第三次分配,来实现收入分配格局的优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发展阶段的目标,构建现代财税金融体制以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点方向在于:实现财税制度和金融制度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金融在缩小收入差距中的作用,优化税制结构、健全直接税体系,并通过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等方式促进机会公平。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收入分配;共同富裕

2021年11期

收入分配、政府支出结构和增长体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赵峰,谭璇
摘要:本文将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循环模型结合起来,考察了政府支出结构的变化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理论上看,由于不同类型的政府支出转化为商品需求所需要的时间存在差异,因此政府支出结构的变化将通过改变整体支出的效率对总需求带来影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演变,政府的社会消费支出和利息支出的增加将一定程度上降低政府支出效率、减小政府支出对有效需求的刺激作用,使得劳动者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更为重要。因此,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保障和提高劳动者收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保障,而加强分配公平、促进共同富裕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收入分配;政府支出结构;增长体制;共同富裕

2021年12期

房地产税纳税能力及经济社会影响研究进展
刘华,胡思妍,王姣
摘要:纳税能力是实现房地产税税负公平的关键所在,也是房地产税改革需要考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界就房地产税纳税能力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本文旨在系统梳理房地产税纳税能力相关研究的文献脉络和最新进展,从房地产税纳税能力的衡量与异质性研究、影响因素、经济社会影响、应对纳税能力不足的政策及效果评估四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评述。然后,本文结合我国现实背景指出了房地产税纳税能力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改进方向,从而希望为我国房地产税改革试点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房地产税;纳税能力;房产价值;居民收入

参考文献

[1]李成友,孙涛,王硕.人口结构红利、财政支出偏向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学动态,2021,(01):105-124.
[2]陈洲,陈钊,陈诗一.阶梯式补贴与企业的策略反应——基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分析[J].经济学动态,2021,(02):32-49.
[3]刘尚希,武靖州.风险社会背景下的财政政策转型方向研究[J].经济学动态,2021,(03):13-23.
[4]潘敏,张新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兼论货币政策锚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21,(03):58-73.
[5]刘俸奇,储德银,姜春娜.财政透明、公共支出结构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J].经济学动态,2021,(04):107-123.
[6]蒋震,苏京春,杨金亮.数字经济转型与税制结构变动[J].经济学动态,2021,(05):115-128.
[7]张少辉,李经,余泳泽.地方财政收入目标制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J].经济学动态,2021,(06):98-112.
[8]席鹏辉,周波.经济波动、企业税负与环境规制——来自重点税源企业的证据[J].经济学动态,2021,(06):68-82.
[9]魏志华,卢沛.税收竞争、征税努力与企业税负粘性[J].经济学动态,2021,(06):49-67.
[10]詹新宇,曾傅雯.经济增长目标动员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J].经济学动态,2021,(06):83-97.
[11]缪言,白仲林,尹彦辉.财政支出政策的减贫效应:相对贫困治理视角[J].经济学动态,2021,(09):120-133.
[12]杨灿明.构建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对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启示与意义[J].经济学动态,2021,(09):33-47.
[13]赵峰,谭璇.收入分配、政府支出结构和增长体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动态,2021,(11):111-130.
[14]刘华,胡思妍,王姣.房地产税纳税能力及经济社会影响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21,(12):141-154.
作者:陆胤
指导老师:李永海


更多精彩
尽在【兰财税海研语】!
246_165173131255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