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231
  • Tax100会员 32578
查看: 356|回复: 0

轻松应对企业所得税跨年度收入和支出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251
2021-12-31 20: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吉林税务
标题: 轻松应对企业所得税跨年度收入和支出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kzNTU2Nw==&mid=2247537974&idx=2&sn=c70ef58e66d1f06a538945e92cbb2989&chksm=9b170d96ac608480a526fb848425ecfcc3ef043f7bf22a5eb2c8fd8456b0d384b6ce1f59277c#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12-31 13:01
二维码: -


临近岁末,财务人员又进入一段异常忙碌的时期,针对企业的跨年度业务,如何确认收入和支出呢?今天,小编带你来学习一下跨年度收支的税务处理方法!
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相关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
跨年度收入
一、跨年度劳务收入

企业在各个纳税期末,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进度(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一)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3.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二)企业提供劳务完工进度的确定,可选用下列方法:

1.已完工作的测量;

2.已提供劳务占劳务总量的比例;

3.发生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三)企业应按照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劳务收入总额,根据纳税期末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纳税年度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劳务收入。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第二条

二、跨年度租金收入

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交易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中,如果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一条

三、跨年度捐赠收入

接受捐赠收入,在实际收到捐赠资产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例如:企业在2021年签订接受捐赠合同,2022年收到捐赠物品,则应在2022年确认收入。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
跨年度支出
企业当年度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

企业应当取得而未取得发票、其他外部凭证或者取得不合规发票、不合规其他外部凭证的,若支出真实且已实际发生,应当在当年度汇算清缴期结束前,要求对方补开、换开发票或其他外部凭证。补开、换开后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符合规定的,可以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税务机关发现企业应当取得而未取得发票、其他外部凭证或者取得不合规发票、不合规其他外部凭证并且告知企业的,企业应当自被告知之日起60日内补开、换开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除此情形外,企业以前年度应当取得而未取得发票、其他外部凭证,且相应支出在该年度没有税前扣除,在以后年度取得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或者可以证实其支出真实性的相关资料的,相应支出可以追补至该支出发生年度税前扣除,但追补年限不得超过5年。

政策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第六条

2.《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七
了解更多
? 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具体包括哪些?
来源:中国税务杂志社
编发:吉林省税务局纳税服务和宣传中心

点击在看!让更多人了解!

587_164095441948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