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110
  • Tax100会员 32564
查看: 397|回复: 0

宁夏2020: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338

2020税务高考

2021-12-27 11: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宁夏2020: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3-24 06:2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485469&idx=1&sn=b4a93f6b92b1f88513f2b4923e4fa09c&chksm=c0989023f7ef193507bcf481f84c945980739cd9abbd4f272d471442922cd26ec78350f9fa4a#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宁夏2020:各市经济发展与

财政收支
(第七十二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宁夏视察,亲自为宁夏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明确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美丽新宁夏的奋斗目标,赋予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和落实“六保”任务,交出了一份全面好于预期、十分来之不易的答卷。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21亿元,增长3.9%,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9.4亿元,下降1%(扣除新增减税因素影响,增长5.6%),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25735入元、增长5.4%,其中城镇35720元、增长4.1%,农村13889元、增长8%,分别高于全国0.6和1.1个百分点。最后一个贫困县西吉县顺利摘帽,剩余1.8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区历史性告别了绝对贫困、区域性整体贫困。
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和中卫5个地级市,其地级行政单位的数量位居全国第26位,属于市州最少的省份之一(见图1)。宁夏各市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常住人口694.66万人,人口密度约为116人/平方公里。首府为银川市,著名景点有水洞沟、沙坡头、火石寨等。根据《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按照“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路,规划实施“一主三副、核心带动,两带两轴、统筹城乡,山河为脉、保护生态”的总体战略。其中,“一主”,即大银川都市区,由银川市、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盐池高沙窝镇构成;“三副”,即石嘴山市、固原市、中卫市三个副中心城市。宁夏旨在通过构建强大的区域组织核心,形成功能互补、特色突出的副中心城市,增强“一主三副”的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升生产生活综合服务功能,从而打造宁夏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施开发开放的核心地区。“两带”,即“沿黄城市带”和“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其中“沿黄城市带”包括大银川都市区、石嘴山市、中卫市等沿黄河主要城市以及平罗县、中宁县等县城和若干建制镇,旨在成为宁夏扩大经济总量、向西开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主要载体;“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即以清水河为纽带,连接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泾源县、隆德县,中卫市沙坡头区(部分)、海原县、中宁县(部分),吴忠市红寺堡区、同心县等县(区)和建制镇,鼓励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用品、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两轴,即“太中银发展轴”和“银宁盐发展轴”,其中“太中银发展轴”系依托太中银铁路正线等主要交通轴线,串接沙坡头区、中宁县、红寺堡区、盐池县等县(区)以及惠安堡、大水坑等城镇,推动人口向沿线重点城镇集聚,整合提升现有产业园区,引导产业向县城和部分小城镇内园区集中,在太中银发展轴形成错位分工的产业格局;“银宁盐发展轴”系依托太中银铁路银川联络线,点状集聚发展,在加强白芨滩、哈巴湖等生态用地保护的前提下,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盐池县城和高沙窝镇为核心,重点发展能源化工、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型煤化工设备制造等产业。
图1: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区划图
随着2020年宁夏各市经济运行数据的陆续发布,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指标的对比分析,来反映各市2020年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变化,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宁夏各市的发展状况。
一、宁夏各市2020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GDP规模与增速
从2020年GDP规模来看,宁夏5个市间存在着较大差距。首府银川的GDP规模为1964.37亿元,是唯一一个超过1000亿元的地区,稳居全区第一位,也远高于区内其他市。吴忠、石嘴山紧随其后,位于第二梯队,分列2-3位,GDP规模在500-1000亿元之间,分别为621.8亿元、541.64亿元,但距离突破1000亿元都还有不小的距离,这两个地区GDP规模的合计(1163.42亿元)也不及银川市的规模。中卫、固原位于第三梯队,分列4-5位,GDP规模集中在300-400亿元之间,分别为440.32亿元、352.46亿元。总体来说。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四市与首府银川之间GDP规模相差较大,其中,最高的银川和最低的固原,GDP规模差距达5.57倍。
从2020年GDP增速来看,宁夏5个市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尽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但各市2020年全年GDP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增速较高的是吴忠(6.2%);其次是石嘴山(6.0%)、固原(5.6%),这三个市的增速均超过了5%。较低的是银川(3.2%),增速最低的是中卫(0.3%),这两个市的增速相对较低,均不及全区3.9%的平均水平(见图2)。
图2:宁夏各市2020年GDP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0年人均GDP来看,宁夏人均GDP为5.64万元(按2019年末常住总人口695万人计算),低于全国同期人均GDP(7.24万元)。2020年各市人均GDP(按2019年末常住总人口计算)超过全国同期水平的仅有银川(8.73万元),其次是石嘴山(6.72万元),这两个市的人均GDP也高于宁夏的平均水平。而吴忠(4.37万元)、中卫(3.75万元)和固原(2.94万元)这三个市的人均GDP不足5万元(见图3)。最高的银川和最低的固原,人均GDP差距达2.98倍,各市间人均GDP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图3:宁夏各市2020年人均GDP规模
(二)各市GDP占比
从2020年各市GDP占比来看,银川一家独大,其他各市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银川占全区GDP的50.1%,接近1/2,从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本省省会城市GDP占全省GDP的比重)来看,银川(50.10%)位居全国第二位属于首位度比较高的城市。全国最高的是长春(53.9%),其均超过了50%;最低的是济南(13.9%)和南京(14.4%),均不足15%,而这两个省会城市也是被同省的地级市苏州和青岛在GDP上长期领先。
排名第2的吴忠占比为15.86%;其次为石嘴山(13.81%)、中卫(11.23%);而占比最低的是固原(8.99%),该市地区GDP占比不足10%(见图4),这也反映出了宁夏内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图4:宁夏各市2020年GDP占比
(三)各市产业结构
从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各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第一产业占比最高的是吴忠(25.2%)和银川(22.4%),占比最低的是石嘴山(11.0%),不足20%;第二产业占比最高的是银川(51.8%),其他地区均在20%以下,占比最低的是固原(4.3%);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的是银川(53.5%),其他地区均在20%以下,占比最低的是中卫(10.0%)(见图5)。
图5:宁夏各市2020年三次产业占比
二、宁夏各市2020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2020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市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小但差距较大。其中,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是银川,为136.65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超过100亿元的地区,占5个地区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0%;其次是吴忠和石嘴山,排名第二、三位,分别为35.6亿元和21.79亿元;财政收入规模最低的是固原,仅为14.49亿元(见图6)。最高的银川和最低的固原,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9.42倍,显著高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图6:宁夏各市2020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0年财政收入增速来看,各市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是吴忠(0.7%),其次是银川(0.3%),且只有这两个市的增速为正值。其他各市的增速均为负值,分别是石嘴山(-4.4%)、中卫(-5.4%)和固原(-10.8%)(见图6)。
(二)各市财政负担率
从2020年财政负担率来看,各市财政负担率也有所差异。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最高的是银川(6.95%),其次是吴忠(5.73%);最低的是中卫(4.74%)、固原(4.11%)和石嘴山(4.02%),均不足5%。有2个地区的财政负担率高于全区各市的平均水平(5.32%),整体来看,GDP规模较大的市(银川和吴忠),财政负担率也相对较高(见图7)。
图7:宁夏各市2020年财政负担率
(三)各市财政收入结构
从2020年财政收入结构来看,5个市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结构、负担率和财政收入质量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
首先,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规模来看,各市差距明显。其中,银川税收收入(93.22亿元)和非税收入(43.28亿元)规模均居第一位,且远高于其他市,而且,银川税收收入还高于其他4个市的税收收入合计规模;吴忠的税收收入(21.04亿元)和非税收入(14.56亿元)规模居第二位;固原的税收收入(8.22亿元)和非税收入(6.27亿元)规模最小(见图8)。
图8:宁夏各市2020年税收与非税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其次,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增速来看,各市差异很大。其中,税收收入增速最高的是银川(4.10%);非税收入增速最高的是吴忠(7.60%)。在5个市中,有4个市的税收收入增速出现下降,分别为石嘴山(-0.10%)、吴忠(-3.50%)、中卫(-9.80%)和固原(-15.09%)。有2个市的非税收入增速出现下降,分别为银川(-7.20%)和固原(-4.43%),银川作为首府城市,非税收收入下降最为明显(见图8)。总体来看,各市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增速的关联度不大。
再次,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负担率来看,各市也存在差异。在5个市中,税收负担率最高的是银川(4.75%),税收负担率最低的是中卫(2.87%)、石嘴山(2.82%)和固原(2.33%),均不足3%;非税负担率最高的是吴忠(2.34%)和银川(2.20%),非税负担率最低的是中卫(1.86%)、固原(1.78%)和石嘴山(1.21%),均不足2%(见图9)。
图9:宁夏各市2020年税收与非税负担率
最后,从财政收入质量来看,各市差异较大。在5个市中,财政收入质量(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好的是石嘴山(69.99%)和银川(68.29%);财政收入质量较差的是吴忠(59.1%)和固原(56.73%),均不足60%(见图10)。
图10:宁夏各市2020年财政收入质量
三、宁夏各市2020年财政支出
(一)各市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0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市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是银川,为309亿元,财政支出规模超过300亿元;其次是固原(254.03亿元)和吴忠(232.6亿元),这两个市财政支出规模均超过200亿元;位列后两位的是中卫(181.58亿元)和石嘴山(121.35亿元),均不足200亿元(见图11)。最高的银川和最低的石嘴山,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达9.42倍,低于财政收入规模的差距。
图11:宁夏各市2020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0年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各市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是固原(7.7%)和吴忠(6.1%),均超过5%;中卫(5.0%)、石嘴山(4.1%)也在4%以上,增速最低的是银川(0.3%);有4个市超过了全区(3.1%)的平均增速,仅有银川的增速低于全区的平均增速(见图11)。
从2020年财政收支增速对比来看,二者的关联度并不高。总体而言,在5个市中,仅银川的财政收入增速高于财政支出增速,其余4个市的财政支出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二者差距(财政收入增速-财政支出增速)最小的是银川(-1.2%)和吴忠(-5.4%),这2个市的差距均不到6%,反映出财政收支的增速相对较为均衡;二者差距最大的是吴忠(-8.5%)、中卫(-10.4%)和固原(-18.5%),这3个市的差距均超过了8%,反映出财政收支的增速不够均衡(见图12)。
图12:宁夏各市2020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增长率
(二)各市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
从2020年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来看,各市间差距显著。就财政收支差额而言,最大的是固原(239.54亿元),超过200亿元;吴忠(197亿元)、银川(172.5亿元)和中卫(160.72亿元)3个市财政收支差额超过100亿元;而石嘴山(99.56亿元)财政收支差额最小,不足100亿元,最大的固原和最小的石嘴山差距达到了2.41倍(见图13)。
就财政自给率而言,最高的是银川(44.17%),超过了40%;其次为石嘴山(17.96%)、吴忠(15.31%)和中卫(11.49%),均超过了10%;最低的是固原(5.70%)。其中只有银川财政自给率是高于全区财政自给率(28.30%)的平均水平。最高的银川和最低的固原之间的差距达到了7.75倍(见图13),这些地区财政自给率水平十分有限,地方财政主要以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图13:宁夏各市2020年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2020年宁夏5个市的经济财政发展现状。总体而言,尽管受到了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2020年宁夏各市经济财政整体保持增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各市经济财政格局分化明显,地区间差距依然较大,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从宁夏2020年经济发展来看,5个市2020年GDP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但各市间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首府银川的GDP规模为1964.37亿元,稳居全区第一位,吴忠和石嘴山分列二、三位,位列后两位的中卫和固原,GDP规模均不足400亿元。首府银川占全区GDP比重为50.1%,接近1/2,城市首位度居全国第二位,排名第2的吴忠占比为15.86%,排在最后一位的固原占比为8.99%。区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各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也存在差异,吴忠和中卫2个市呈现“一、二、三”的产业格局,其他三市的产业格局也各不相同。就人均GDP而言,仅银川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而吴忠、固原和中卫的人均GDP低于全区人均GDP,地区间人均GDP差距依然较大。
从宁夏2020年财政收入来看,5个市2020年的财政收入规模较小但差距较大。最高的银川为136.65亿元,占各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0%;其次是吴忠和石嘴山;最低的是固原14.49亿元。最高的银川和最低的固原,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9.42倍,显著高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是银川,为1.6%,其次是吴忠为0.7%,并且只有这两个市的增速为正值;其他市的增速均为负值,分别是石嘴山、中卫和固原。财政负担率最高的是银川和吴忠,均超过了5%;最低的是石嘴山、固原和中卫,均不足5%,相对而言,GDP规模较大的市,财政负担率也相对较高。税收收入增速最高的是银川,超过了4%;非税收入增速最高的是吴忠。在5个市中,有2个市的非税收收入增速出现下降,分别为银川和固原,银川作为首府城市,非税收收入下降最为明显;有4个市的税收入增速出现下降,分别为石嘴山、吴忠、中卫和固原,各市税收和非税收入增速的关联度不高。财政收入质量较好的是石嘴山和银川;财政收入质量较差的吴忠和固原,均不足60%。
从宁夏2020年财政支出来看,5个市2020年财政支出规模的差距也较大。最高的银川为309亿元,是唯一一个超过300亿元的市,其次是固原和吴忠,均超过200亿元;位列后两位的嘉中卫和石嘴山,均不足200亿元。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是固原和吴忠,均超过5%,增速最低的是银川。财政收支增速的关联度不高,在5个市中,仅银川的财政收入增速高于财政支出增速,其余4个市的财政支出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财政收支差额最大的是固原,超过200亿元,石嘴山的财政收支差额最小,不足100亿元。财政自给率最高的是银川,超过了40%;其次为石嘴山、吴忠和中卫,均超过了10%,最低的是固原。其中只有银川财政自给率是高于全区财政自给率的平均水平,财政自给率水平十分低下,主要以各级政府转移支付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二)对策建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致力于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科学阐述“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宁夏、怎样建设新宁夏”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宁夏各项事业发展管方向、管根本、管长远的行动指南,也是宁夏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总遵循。坚持在党中央工作大局中找准定位、在现代化建设大势中明确方位,把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奋斗目标,确保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繁荣实现大跨越,年均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比202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发展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幅跃升,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供给结构契合新发展格局,形成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特色鲜明的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城乡融合发展能力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落实总体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以“一河三山”为生态坐标加快构建“一带三区”总体布局,推动贺兰山生态区域向南延伸、六盘山生态区域向北拓展、罗山生态区域向四周延展,形成主体功能明显、发展优势互补、良性联动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建设黄河生态经济带,统筹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全面实施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项目,推进沿黄市县共同建设生态城市带、生态产业带、生态交通带、生态旅游带、生态文化带,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核心带。建设北部绿色发展区,加强贺兰山东麓绿道绿廊绿网建设,构建绿色高效、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区走在前、作表率。建设中部封育保护区,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科学固沙防沙治沙,实施锁边防风固沙工程,综合治理退化沙化草原,因地制宜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巩固防沙治沙和荒漠化综合治理成果。建设南部水源涵养区,系统治理黄河支流,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建设生态经济林,保护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
提质发展高效种养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支撑、以特色发展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品类、提品质、打品牌,做实做强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调整种养业结构,聚焦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葡萄酒产业放大产区优势、提升品牌价值,枸杞产业地理品牌保护、产品精深加工,奶产业强化品牌经营、形成规模效应,肉牛和滩羊产业创新营销模式、扩大消费半径,加快“葡萄酒之都”、“枸杞之乡”、“高端奶之乡”、“高端牛肉生产基地”、“滩羊之乡”和高品质蔬菜示范基地建设,打造集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坚持统筹城乡、强化功能、服务发展,实施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推动高速公路网络优化、国省干线改造提质、枢纽场站补短增效,实施银昆高速宁夏段项目,率先建设黄河流域规划高速公路新通道,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展银川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论证,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宝中、太中银铁路扩能改造项目,争取开工建设银川至太原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项目,实现地级市全部通高铁。
坚持率先突破。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改革为先导、以创新求突破,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上先行一步、取得突破,趟出新路、创造经验。推广农业适水种植、量水生产模式,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深入推进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制度,建立完善跨区域、上下游、多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加快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开展煤炭、火电、钢铁、焦化、化工、有色、水泥等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建立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探索建立污水垃圾处理服务按量按效付费机制,全面推行跨区域跨部门联合交叉执法,落实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加快探索生态保护修复模式,持续落实河湖长制,加快建立山长制、林长制,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河道河段治理、国土综合整治,健全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治理模式,开展黄河支流及重点入黄排水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相挂钩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建立保护修复生态有回报、破坏生态环境有代价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注:文章数据来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其各市财政、统计部门网站。

参考文献:
1.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宁夏“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
3.新世纪评级.宁夏回族自治区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0).2020-11-12.



作者:董鹏梅,甘肃定西人,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税务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实践,获得研究生新生奖学金,考取初级会计师、证券从业等资格证书。
指导教师:李永海

相关文章:
宁夏十年:经济财政发展回顾与展望
859_164057402526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