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524
  • Tax100会员 32555
查看: 330|回复: 0

海南2020: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336

2020税务高考

2021-12-27 11: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海南2020: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3-22 06:2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485436&idx=1&sn=91e6813dae6a25a1385093442eb6cc3c&chksm=c0989fc2f7ef16d458797de70024ecc6d157c5aaff1c68ee9be03d4c34bce7b6b8e841b94907#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海南2020:各市经济发展与
财政收支
(第六十九期)
2020年是海南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自贸港的开局之年。海南省委省政府着力落实“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在一系列超常规措施加快推进下,全省投资消费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平稳增长,服务业整体加快复苏,物价水平趋于稳定,经济运行恢复稳定,总体向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5.98亿元,增长2%;第二产业增加值1055.26亿元,下降1.2%;第三产业增加值3341.15亿元,增长5.7%。2020年,海南蹄疾步稳推进自贸港建设,全年经济恢复稳定发展,调结构转动能效果显现。但从全国的排位来看,海南省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5532.39 亿元,居全国第28位,距离排名第27位的甘肃(9016.7亿元)还有较大差距,仅高于宁夏(3920.6亿元)、青海(3005.9亿元)和西藏(1902.7亿元)三省区。
就海南省财政收入情况来看,2020年海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自7月份连续六个月实现两位数正增长,财政收入增幅呈现V型走势,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6.05亿元,比上年增长0.23%,实现由负转正。其中,税收收入559.82亿元,下降14.3%;非税收收入256.23亿元,增长59.3%,加上债务收入268.7亿元、中央补助收入999.5亿元、上年结余收入86.5亿元、调入资金57.3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83.7亿元,收入总计2411.8亿元。2020年海南省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全部如期偿还,未发生逾期现象,政府信用良好。截至2020年底,海南省政府债务余额约为2623.5亿元,小于财政部下达海南省限额2811.4亿元。海南省2019年底政府债务率为88%,风险等级为绿色,整体债务风险安全可控。
就海南省财政支出情况来看,省政府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合理扩大有效支出。全省非刚性、非重点支出预算压减27.1亿元,压减比例达10%以上,“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压减0.7亿元,压减比例达3%以上。2020年海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73.89亿元,增长6.2%。各项民生和重点项目支出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全省民生支出1504.9亿元,占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2%,位居全国前列,各项民生支出亮点频现。其中,支持教育均衡发展,拨付70.6亿元;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水平,拨付199.6亿元;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拨付55.6亿元;积极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拨付52.7亿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拨付8.1亿元;有序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拨付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8亿元,用于城市棚户区改造7555套、国有垦区危房改造1008套、公租房筹集2949套、发放租赁补贴5141户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
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对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地处边疆海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海南省建省较晚,于1988年从广东省划出独立建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下辖海口、三亚、儋州、三沙4个地级市,是市州最少的一个省份。海南经济特区与海南省同时成立,海南省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也是我国海域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海南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汉、黎、苗、回等30多个民族,其中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截至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44.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9.5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23%(见图1)。

图1:海南省行政区划图
随着2020年海南省各市经济运行数据的陆续发布,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指标,反映出各市2020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和财政收支变化,更加全面的了解海南省各市的发展情况。由于三沙市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 20 多平方公里(含西南沙吹填陆地),因地理位置所限,未有企业在三沙市生产及办公,未查询到三沙市近年来的经济财政相关数据,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海口、三亚和儋州3市。
一、海南省各市2020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GDP规模与增速
海南省一直重点发展旅游业,带动房地产、餐饮住宿和批发零售等服务业发展,推动全省经济较快发展。其中,海口市和三亚市在全省经济领先地位较为稳固,2020年GDP规模分别为1791.58亿元和695.41亿元,占全省的45%;儋州市农业发达,近年来第三产业较快增长,GDP规模为359.41亿元。
从2020年GDP增速来看,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但各市2020年GDP增速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增速较高的仍是海口市(5.3%),主要受到第三产业的拉动,占全市GDP的80.5%;其次是三亚(3.1%)和儋州(0.1%)(见图2)。

图2:海南省各市2020年GDP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0年人均GDP来看,海南省人均GDP为5.86万元(按2019年末常住人口944.72万人计算),低于全国同期人均GDP(7.24万元)。海口(7.7万元)和三亚(10.39万元)的人均GDP均超过全国同期人均GDP,同时也高于海南省人均GDP,最低的是儋州(3.42万元),与最高的三亚相差6.97万元(见图3)。

图3:海南省各市2020年人均GDP规模
(二)各市GDP占比
从2020年各市GDP占比来看,海口市仍遥遥领先于其他市,其中,海口占全省GDP的32.38%,接近1/3,从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本省省会城市GDP占全省GDP的比重)来看,海口(32.38%)位居全国第九位,属于首位度比较高的城市。其次为三亚(12.57%),但仅为海口的38.82%,最低的是儋州(6.5%)仅为海口的20.07%(见图4)。这反映出海南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图4:海南省各市2020年GDP占比
(三)各市产业结构
从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各市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第一产业占比最高的为儋州(38.68%),致力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高地,呈现出“三、一、二”的格局,这也与全省三次产业的格局(20.53%:19.07%:60.39%)较为一致;海口与三亚的第二产业占比差距不大,分别为15.05%和16.29%;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的是海口(80.50%),其次是三亚(72.32%)和儋州(52.47%),均高于50%以上(见图5)。

图5:海南省各市2020年三次产业占比
二、海南省各市2020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2020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市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小但差距较大。其中,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是海口,为186.10亿元,占3市财政收入比重为58%;其次是三亚,财政收入规模为110.41亿元;最低的是儋州,仅为22.03亿元(见图6)。最高的海口和最低的儋州,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8.45倍。

图6:海南省各市2020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0年财政收入增速来看,各市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是儋州(7%),其他市的增速均在2%以内,海口(0.4%)和三亚(1.2%)(见图6),由于受经济下行压力及降税减费政策力度加大叠加影响,全省平均增速仅为0.23%,3个市均超过了全省平均增速且财政收入增速保持正增长。
(二)各市财政负担率
从2020年财政负担率来看,各市财政负担率也有所差异。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最高的是三亚(15.88%),高于全省财政负担率(14.75%),其次是海口(10.39%)和儋州(6.13%)(见图7)。整体来看,3市财政负担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图7:海南省各市2020年财政负担率
(三)各市财政收入结构
从2020年财政收入结构来看,3个市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结构、负担率和财政收入质量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
首先,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规模来看,各市差距明显。其中,海口税收收入(138.10亿元)居第一位,远高于其他市,而且,海口税收收入还高于余下两个市的税收收入合计规模,但海口的非税收入(48亿元)与三亚的非税收入(48.39亿元)差距不大;其次是三亚的税收收入(62.03亿元)和非税收入(48.39亿元);儋州的税收收入(9.08亿元)和非税收入(12.96亿元)规模最小(见图8)。

图8:海南省各市2020年税收与非税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其次,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增速来看,各市差异很大。由于突发疫情和更大规模的减费降税政策影响,3市的税收收入增速均为负增长,分别为海口(-12.7%)、三亚(-18.8%)与儋州(-27.6%);3市的非税收入增速均大幅增长,其中海口与儋州的非税收入增速超过60%,分别为76.1%与60.9%,增速最慢的为儋州(48.1%)(见图8)。
再次,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负担率来看,各市也存在差异。由于海南省在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所获得的上级补助收入规模大且持续稳定增长,所以3市税收负担率均不超过10%。其中,税收负担率最高的为三亚(8.92%),其次是海口(7.71%),最低的为儋州(2.53%);非税负担率最高的仍为三亚(6.96%),之后是海口(2.68%)和儋州(3.6%)(见图9)。

图9:海南省各市2020年税收与非税负担率
最后,从财政收入质量来看,各市差异较大。在3个市中,财政收入质量(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好的是海口(74.21%),高于全省平均财政收入质量(68.6%),其次三亚(56.18%)与儋州(41.22%)较差,其中儋州财政收入质量不足50%(见图10),表明该市财政收入中的非税收入占比超过了税收收入,由于非税收入的稳定性和规范性不强,导致财政收入质量不高。

图10:海南省各市2020年财政收入质量
三、海南省各市2020年财政支出
(一)各市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0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市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是海口,为305.40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超过300亿元的市;三亚(199.68亿元)和儋州(89.26亿元)(见图11)。

图11:海南省各市2020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0年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各市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是海口(14.9%),且超过了全省(6.20%)的平均增速,余下2个市低于全省的平均增速,且出现了下降,分别是三亚(-7.30%)和儋州(-11.8%)(见图11)。
从2020年财政收支增速对比来看,二者的关联度并不高。总体而言,仅海口财政支出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三亚和儋州的财政收入增速均高于财政支出增速。二者差距(财政收入增速-财政支出增速)最小的是三亚(8.5%),而海口(-14.5%)与儋州(18.8%)差距较大,反映出财政收支的增速不够均衡(见图12)。

图12:海南省各市2020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增长率
(二)各市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
从2020年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来看,各市间差距显著。
就财政收支差额而言,最大的是海口(119.30亿元),超过100亿元;随后是三亚(89.27亿元),差距最小的是儋州(67.23亿元),最大的海口和最小的儋州差距为52.07亿元(见图13)。
就财政自给率而言,最高的是海口(45.22%),仅海口超过全省财政自给率;其次为三亚(31.06%),最低的为儋州(10.17%)(见图13)。总体而言,海南自给率欠佳,各市对转移支付依赖较强。

图13:海南省各市2020年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发展和财政支出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2020年海南省3个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总体而言,虽然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考验,但同时迎来了自由贸易港建设开局的历史性机遇,2020年海南省各市经济财政整体保持增长,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各市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
从海南省2020年经济发展来看,3个市2020年GDP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但各市间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海口作为海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文化金融发展中心,经济总量在海南省各市中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1.58亿元,占各市经济总量合计的 62.94%,占全省GDP32.38%,接近1/3,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居全国第九位;三亚以695.41亿元的规模位列第二,占各市经济总量合计的24.43%;其次是儋州为359.41亿元。各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也存在差异,除儋州呈现“三、一、二”格局,其余两市均呈“三、二、一”产业格局。就人均GDP而言,海口和三亚均超过了全国人均GDP,而儋州人均GDP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1/2,地区间的人均GDP差距较大。
从海南省2020年财政收入来看,3个市2020年的财政收入规模较小但差距较大。最高的海口为186.1亿元,占各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8%;其次是三亚110.41亿元,儋州22.03亿元,最高的海口和最低的儋州,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8.45倍。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是儋州7%,最低的是海口,仅为0.4%。财政负担率最高的是三亚,超过了15%,最低的是儋州,不足7%,相对而言,GDP规模较大的市,财政负担率也相对较高。税收收入增速3市均为负增长,其中最低的儋州为-27.6%,各市税收增速负增长的同时,非税收入增速均大幅增长;非税收入增速最高的是海口,超过了70%,其余两市非税收入增速也出现大幅增长。财政收入质量较好的是海口,在70%以上;财政收入质量较差的儋州,不足50%,这也意味着儋州的非税收入占比超过了税收收入,财政收入结构的稳定性和规范性较低。
从海南省2020年财政支出来看,3个市2020年财政支出规模的差距也较大。最高的海口为305.40亿元,其次是三亚,近200亿元;最低的儋州不足90亿元。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是海口,超过14%,但三亚和儋州的增速均出现了负增长。财政收支增速的关联度不高,仅海口财政支出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三亚和儋州的财政收入增速均高于财政支出增速。财政自给率最高的是海口,超过了40%,仅海口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亚超过了30%,最低的儋州仅超过10%,财政自给率水平十分低下,主要以各级政府转移支付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二)对策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五年,是海南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各市依照《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围绕“十四五”主要目标,依托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建立以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新兴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持续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背景下,持续调整海南省经济发展动能,持续优化以房地产投资为主的投资结构,继续扩大对外开放,随着海南省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将为全省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突出制度集成创新,初步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完成自由贸易港第一阶段制度安排有关任务,争取2023年底前具备封关硬件条件、2024年底前完成封关各项准备。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中长期行动计划,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导向,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企业发展环境,突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推动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完善营商环境评价考核及成果应用机制,倒逼政府不断转变职能。全面落实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行动方案,开展制度创新成果问效评估,在投融资、土地管理、园区建设、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先行取得突破。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吸引更多科学家、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
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交汇点,着眼扩大流量,对内对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对外吸引全球优质资源集聚,成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反应炉”。完善全岛免税销售网络,实现国外商品和国内购买力充分对接。加快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让中华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加快乐城先行区建设,促进国际先进医疗资源与国内健康需求有效衔接。加快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吸引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在海南引进中转,推动种业贸易量大幅提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用好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动离岸新型国际贸易、离岸创新创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外资外贸再上新台阶。提升对国内国际通达能力,增开内外贸航线20条,通达全球100个港口。丰富国际交流载体,博鳌成为具有非正式、舒适、和谐会议氛围和田园风光特色的重要政商对话平台。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泛珠区域、长三角等联动发展,推进港航一体化,实现跨琼州海峡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环境资源保护等无缝对接。
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地方急需,以超常规手段打一场科技翻身仗。打造种业、深海、航天三大科创高地,争取国家实验室落户海南,培育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全国深海科技基地、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和航天重大产业基地。集聚全国热带学科研究力量,攻克若干热带特有疾病,建设重大新药创制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拓展“智慧海南”应用场景,在“多规合一”、教育、医疗、应急等领域领跑全国。积极推动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先导试验区建设。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形成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3+1”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加快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实施质量优先、全域旅游策略,环岛旅游公路、中部热带雨林等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扩大现代物流、医疗健康、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等产业规模,突破国际冷链物流、专病康养、国际设计岛等发展瓶颈。提升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高端食品加工等三个优势产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加快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抓好“米袋子”,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集中培育产业集群,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建设若干个千亿级产业和一批百亿级园区。
坚持系统观念,基本实现“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推进“2+4+N”建设格局。“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实现一体化,海口、三亚、儋州、琼海4个中心城市提升辐射带动能力,若干县城率先提质扩容。推动新型城镇化,规范有序引导农村地区人口向县城、县城周边、城镇梯度转移集聚。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实施以居民身份证号为唯一标识、全岛统一的居住证制度,实行公共资源按实际服务人口规模配置的新机制。打造生态、宜居、韧性、智能城市,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建设高质量的城市生态和安全系统,大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有效治理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城市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丰’字型+环线”的多层次路网全线贯通,实现全岛3小时通达,两大经济圈内实现1小时通勤,圈内城际轨道交通加快建设。推进美兰机场三期扩建和三亚新机场、东方货运机场、儋州机场规划建设,形成“四方五港”现代港口群。
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路径,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海南样板。加强制度设计,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有偿使用制度。实行减排降碳协同机制,实施碳捕集应用重点工程,提前实现碳达峰,开展海洋碳汇研究;完善中部市县、流域上下游、湿地、海洋等生态补偿办法;稳步推进“禁塑”,形成全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完整产业链。基本建成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更好保护海南长臂猿、苏铁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加快补齐短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全覆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基本实现各市县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落实海上环卫制度,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全面实施,重点海湾污染防治、渔民转产和养殖业规模化绿色转型进入良性轨道,启动工业固废规模化收集、贮存、利用和处置体系建设。
注:文章数据来源于海南省及其各市财政、统计部门网站。
参考文献:
1、 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2、 2021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3、《关于海南省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4、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有限公司.海南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0).


作者:蔡璇,新疆伊犁人,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税务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得2020年第三届全国本科院校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二等奖,取得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现税务师考试通过3科,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1科。
指导教师:李永海
相关文章:
海南十年:经济财政发展回顾与展望
112_164057401019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