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793
  • Tax100会员 33298
查看: 505|回复: 0

【普法】税史钩沉 | 从赋税特重到轻税减税,这些时期的赋税政策大不同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3099
2021-6-5 04: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无锡税务
标题: 【普法】税史钩沉 | 从赋税特重到轻税减税,这些时期的赋税政策大不同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Q0NTMyMA==&mid=2650162701&idx=6&sn=578672c9152d6ab978090656058ebfd7&chksm=881820aabf6fa9bc4fea901409348277ad79940c3b7268a9d256e4c09a1aec1ac8ebd244dd23#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6-04
二维码: -



为进一步普及税收知识
多角度展现税收职能作用
带大家领略具有历史纵深感
和阅读趣味性的税收天地
锡小税持续制作
“税史钩沉”普法系列
说一说历史上的减税降费
接上回
本周介绍
秦、汉及东汉末年至三国
几个不同时期的“轻徭薄赋”
跟锡小税一起了解税史吧



秦、汉



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

秦铁权
秦代首创“赋税与徭役并行制”,被后世沿用二千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在经济制度方面的最大特征”(钱剑夫语)。但显然,因为赋税特重和滥兴徭役,秦代是“轻徭薄赋”的反例。

汉承秦制。汉高祖刘邦在赋役上吸取亡秦教训,一上来就实行轻税政策,与民休养生息,财税方面量入为出:“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田租税率定为“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比孟子欣赏的西周“什一而税”的税率还轻。到汉文帝时又诏免税率减半,降为“三十税一”,遂成汉家定制。虽然到东汉初年因战争等所需,田赋一度改行到“十一税率”,但在光武帝刘秀建武六年(公元30年)又诏行恢复“三十税一”,直到东汉献帝初没再变过。

汉代量具一组

汉瓦当
另外,汉代还实行灾歉减免(因自然灾害等减免赋税)、劝农减免(鼓励农耕)、移民免复(国家迁徙劳动力免除徭役)、贫困减免(减免贫民赋税)、行幸减免(皇帝出巡所过之处可以“无出租赋”)等。汉代特别是汉初相对较轻的赋税政策,对恢复农业经济收效明显。《汉书·食货志》记载从汉初到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东汉末年至三国




东汉末年,朝纲解纽,割据纷争,曹操在税制改革领域唱起主角。他先后发布两道“令”推行税改。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冬,颁布《置屯田令》,收效很大。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又颁布《收田租令》,核心条款是:“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包含三层意思:第一,田租一改以前的定率制为定额制,同时降低征收量,每亩四升较东汉时每亩一斗少了很多,“增产不增税”。第二,取消人头税制(算赋,口钱),创行户调制,对户不对人,就家庭手工业产品征收实物税,“增人不增调”。第三,免去一切刍、藁等田租附加税,减除农民负担。曹操税改以均平税负为导向,以鼓励耕织为目标,稳固税基,降低税率,去除杂税,开辟新税,收到了“流民皆归”、“岁大丰收”、“百姓勤农,家家丰足”的成效。

另外,三国时吴国长期坚持“宽租赋”,从吴大帝孙权到吴景帝孙休(孙权第六子),大抵推行“广开田业,轻其赋税”之举。蜀国也是“务农殖谷,闭关息民”,诸葛亮强调:“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但战争对田赋和徭役有刚性要求。尤其是徭役和兵役在魏蜀吴普遍繁重。




历史上的“轻徭薄赋”之夏商周篇

春秋战国如何减税?从“无夺民时”和“不征关税”说起

供稿: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税务局税收宣传中心 吴志峰
编发: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税务局税收宣传中心

▼关注“无锡税务” 查看更多精彩▼
277_162284017621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