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658
  • Tax100会员 32647
查看: 320|回复: 0

米香弥漫常忆公

6825

主题

6825

帖子

6830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830
2021-5-25 14: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西宁税务
标题: 米香弥漫常忆公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MDk0MzU2NA==&mid=2247498069&idx=2&sn=71e3652dfca0de45abf1a6266ab2d331&chksm=fb9a5776ccedde60737744fc83903a99bf11344ad9f141c757fdcd9ffe775b82ad31cf6ca96e#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5-24
二维码: -
米香弥漫常忆公

5月22日晚,天上没有星星。

自从长大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学会告别。那些曾在课本上、口头上、新闻上出现的名字,那些我们熟悉却又不熟悉的人,一个个陆陆续续地离开了我们共同生活着的世界。

身处青海西宁,我们担忧着刚刚发生的地震,我们也深深悲痛着袁隆平、吴孟超两位国士的离去。看着22日长沙市民送别袁隆平爷爷的视频,汽车鸣笛、夹道送别,连这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也在悲恸地哭泣,我们瞬间鼻酸、不能自已,胸腔之中确似有重石千钧,所有语言都失去了表达的意义。

生逢和平盛世,我们从小就背诵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歌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们对于袁隆平爷爷最初的印象就是那张他在稻田里抚摸稻米的照片,那张照片最初出现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上,我们从课本上了解到他引号中的身份“杂交水稻之父”,我们从老师的口中知道了水稻产量平均亩产300公斤到500公斤再到1500公斤的意义。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也才了解到正是袁隆平爷爷这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论文”让我们的国家仅仅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少年懵懂,只知其然,成长之后,方知一粒种子的背后饱含艰辛与热爱。

我们没有经历过“饿肚子”的年代,只能从老人的话语中、从文学作品中,听到、看到先辈们经历的艰苦岁月。饥馑荐臻,五谷不升,窝头和荞麦都属于很上等食物,挖野菜、啃树皮......先辈们为了填饱肚子源源不断地突破着人类可以忍受的极限,等到土地生产力稍有恢复的时候,易存活、易出产的地瓜和土豆成为了大家的首要和必要选择。

因为经历过人间疾苦,所以心存悲悯、心怀天下。袁隆平爷爷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生躬身于田野的他终是开拓出了这一片原野,守望着连成片的稻田,努力实现着“禾下乘凉”的济世梦想。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北孩子,我以前是没有见过稻田的。小时候家里栽种小麦,一年一熟,馒头和面条是我们最熟悉的食物。经历过饥荒年代的爷爷奶奶从来都很珍惜粮食,一个月只蒸一两次白米饭。奶奶会在蒸米饭的时候炒好几个菜,准备一罐白糖,甘甜的米饭伴着白糖香味让爱吃甜食的我欲罢不能,大米的香味儿从小时候起就一直停留在我的感官里、我的舌尖上。

长大以后,米饭成了一日三餐不可缺少却又最为平常的食物。我乘坐高铁抵达南方,一路上才看见了绿油油的稻田、辛勤耕种的农民伯伯以及长势喜人的稻穗。连成片的稻田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一年三熟的丰收景象让人无不联想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盛景。

一人一稻生,袁隆平爷爷的一生,是与稻田为伴的一生,也是为国为民的一生。他是稻田里的大侠,用他坚实的臂膀为我们撑起农业的蓝天,用他永无息止的热爱和欢愉的童心,感染、激励着我们战胜困难,投身实践,奔赴山海。

良田万顷今犹在,不见当年稻中人。今天,我们送别袁隆平爷爷,曾经读课文的我们早已长大,而传奇的故事依旧在读书声里朗朗传承。我们所崇敬的,我们所尊重的,我们所爱戴的人带着他的种子去了远方,而我们,将努力在为人民群众做实事的道路上接续前行。

5月22日晚,天上没有星星。可是我们都知道,天上永远挂着一颗名叫“袁隆平”的星星,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照亮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那一天。


END
文字 | 杜亚萍
排版 | 关关
166_162192454415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