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904
  • Tax100会员 28064
查看: 473|回复: 0

【关注】大运河文化带又添新景: 江苏盐税博物馆在泰州开馆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3099
2020-5-19 11: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江苏税务
标题: 【关注】大运河文化带又添新景: 江苏盐税博物馆在泰州开馆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Y2NjgzNg==&mid=2652159198&idx=2&sn=db67fb8773d246a50b0e68df7ec1f07a&chksm=bd521b258a25923333fe88fe18234a637dc812eb76ae6d55abaa6ca24274688d0b16531589bc#rd
作者:
发布时间:
二维码: -
本帖最后由 子宁 于 2020-8-3 10:41 编辑

THIS WONDERFUL LIFE
天下盐税,两淮居半;
两淮盐税,泰州居半。

泰州自古就是海盐的重要产地
唐代时全国有六大盐区
泰州为两淮区之首
唐宋时期
泰州盐税一度占国家税收的一半

泰州拥有着丰富的盐税资源
一座盐税博物馆
记录了这座城源远流长的盐税文化


5月18日
江苏盐税博物馆隆重开馆啦!

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筹备已久的“江苏盐税博物馆”今天在泰州古盐运河畔开馆。



该馆是全国唯一的以盐税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该馆的开馆运营,将加速推进泰州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研学研修之城。
盐税博物馆概况


泰州盐税,源远流长,有超过2000年的悠久历史。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是古泰州盐场的开拓者,汉代有运盐河,唐代有海陵监,宋代有盐税印,元代有运盐司,明代有广盈仓,清代有税务碑、泰坝掣盐衙署。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梁园吟》中“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的诗句,其中吴盐就是泰州出产的海盐。北宋的晏殊、吕夷简、范仲淹三位宰相,曾先后在泰州当过盐官,留下了许多详实的文字资料和动人的传说。


江苏盐税博物馆位于泰州城河北岸旧泰坝衙署西南侧,系古代泰州上河运盐屯船码头处,占地17285平方米,建筑面积2007平方米。博物馆建筑采用清代民居风格,青砖灰瓦,花格窗。

盐税博物馆展览分为盐税的起源、盐税的变革、盐税的贡献、盐税与江苏四大板块,揭示了历史上我国这个农业大国的税收从农业税、盐税和工商税的发展演变过程。陈列的2000多件文物史料中,有唐代江淮盐民测试卤水浓度所用的“石莲子”,北宋熙宁年间煮盐的盘铁,元代的银锭,淮南盐民用于运盐运草的牛车,清代的《运盐执照》,民国居民户口购盐证等各个时代的盐税史料。



盐税博物馆设计


盐税博物馆的盐税史料展陈辅以现代科技手段,以多媒体、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结合声、光、电及雕塑、仿真等手法,更为立体地展现了我国的盐税文化。而博大精深的盐税文化,在展示泰州盐税的辉煌历史的同时,也将参观、研学研修变得趣味盎然。

盐税博物馆历史


两淮运盐司从宋元丰间(1078~1084)到明洪武三年(1370)已有近300年时间都设在泰州,未曾有过变更。此举带给了宋代泰州城修筑得无比坚固,也带来了元代泰州“贸易繁盛”、“各种尘世幸福极多。”

根据《两淮运司志》记载:泰州分司西至运司120里,东至栟茶、角斜二场220里,至富安场140里,至安丰场120里,至梁垛场120里,至东台场120里,至何垛场115里,至丁溪场140里,至草堰、小海二场247里,东南至通州分司225里,北至淮安分司220里,东至海190里。洪武初国家“实给于商者,凡696030引100斤,存积盐436530引100斤,常股259500引。泰州分司所辖十场额盐214880引,水乡5250引,征银1050两,常股78156引6斤,存积131473引194斤。”


从元代至正二十六年到明代正德十五年,泰州分司设在州城北关154年,广盈仓也在泰州存在了很长时间。继明初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迁往扬州后,广盈仓被废,分司又从泰州迁往东台,泰州城盐政管理的地位再次削弱,以致此后只剩下清初开设的泰坝监掣署。


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为从源头加以控制,两江总督尹继善奏请朝廷在泰州设立泰坝监掣署,派专员管理盐务。高凤翰从歙县县丞调任仪征县丞,兼泰坝第二任盐务监掣。

高凤翰来到泰州后,就在稻河边郁浦的南首(今西仓路大浦小学斜对面),兴建了一座掣盐的官衙,对从泰州西坝口过坝的淮南盐,进行抽查秤重等管理,时称“泰坝衙门”。高凤翰亲自书写了“盐津总会”4个大字,镌刻在衙门一侧的八字墙上。从此,泰州显赫于淮南盐运销的航道上。

晚清时期,泰州设立储盐公栈,就是在今西仓路一带设置储盐仓库。


高凤翰题字“盐津总会”

盐税博物馆藏品


一枚刻有篆书“泰州西溪镇茶盐酒税王记”阳文字样的税务铜印是盐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专家考证,该铜印为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 铸造。此印章长5.5厘米,宽5.3厘米,高1.3厘米,印背上纽的右侧“庆历七年”4字,左边凿有“少府监铸”4字。此印是公印,据了解,公印一般过了使用期限即会销毁,这枚铜印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此印为研究我国古代税赋历史,尤其是研究泰州地区的盐税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


这是北宋熙宁年间煮盐的盘铁,是按连云港出土的盘铁仿制的。前面汉代煮盐是用很深的牢盆煮海水;这里的盘铁是用卤水煮盐,卤水比海水含盐量多,产盐量高。如此大的体积,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当年这里是何等的繁荣与昌盛。泰州这富足的鱼米之乡,展现了人丁兴旺、百业俱兴的勃勃生机。

煮盐盘铁的一侧,还有生动写实的铜像展示当时劳动人民煮盐时的场景。因为工作的辛劳,煮盐工人已经瘦骨嶙峋,道尽了封建王朝时代百姓的辛酸: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清代两淮盐商在扬州广建园林,在北郊兴建二十四景观,留下了许多盐商文化遗产。盐商在扬州通风雅、致名士、藏图书、建书院、购书画。清康熙、乾隆6次南巡,驻在扬州,所需费用多由盐商承担,称为“报效”,报效者可按额叙官,盐场灶启用积欠课税也沾恩免除。盐商的财力雄厚,地位特殊,由此可见一斑。

这尊雕像,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盐商生活的富有和奢靡,与之形成反差的是那些终日不停辛苦劳作的煮盐工人。

馆中的清宫两淮盐务奏折也将是一大亮点。这里展示的奏折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两淮盐务的方方面面,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是皇帝有御批类;二是涉及重大盐税案件类;三是名人奏折(如陶澍、林则徐、曾国藩等);四是盐务管理类(如考核奖惩)等等。

博物馆开馆运营后,将致力于推进盐税文化的研究、推介,将盐税历史“活”起来。同时,还会定期举办现场教学、专家论坛等活动,拓展全社会对盐税和税收的认知!快去现场亲身体验,大饱眼福吧!

来源:泰州税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