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15年6月份到定远寨镇任洼村驻村帮扶开始,赵美涛同志五年内三次担任第一书记,成为了税务系统扎根农村一线的“专业户”。长期扎根扶贫一线,赵美涛同志有了自己一套帮扶经验,从建阵地、上党课、办党校、培养新生力量、当好村支部党建“主心骨”入手,到多方争取资金项目当好群众脱贫致富“带头人”,让他真正成为群众心中的“暖心人”。
疫情防控的“排头兵”
疫情防控期间赵美涛到村民家里登记湖北返回人员信息
“脱贫的群众刚刚有了盼头,决不能再受疫情的影响,出现因‘疫’返贫的情况!”这是赵美涛年初日记里的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后,赵美涛大年初一就返回村里紧急召开村两委会议,井井有条安排着村庄进出口设立值班点和排查工作,还亲自带队对外出打工者的工作地点、回家时间、乘坐车次情况进行详细登记。针对农村防疫工作的重难点,赵美涛对症下药,用最朴实的话语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最短的时间内稳住了民心和村里的疫情防控秩序。为给村口值守村民提供防护用品,赵美涛自费购置了口罩、手套、护目镜、消毒水等,一再叮嘱值班人员务必做好自身防护。疫情期间,他始终坚持在村在岗,活跃在战“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群众的承诺。
农村党建的“主心骨”
赵美涛和帮扶村党员共同学习研讨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多年工作在扶贫一线的赵美涛感受颇深。如何把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出来,是他进村开展工作的关键突破口。“抓党建必须强阵地!”赵美涛四处“化缘”,为三个扶贫村翻建了村支部和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都配上了电脑,还为村两委捐助计算机和打印机,购置赠送《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等图书,丰富支部政治理论学习。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扶贫攻坚工作的重头戏。每到一个村,赵美涛都会将村委班子建设当成工作重点,两委成员年龄结构年轻化、积极发展青年党员、健全“四议两公开”制度成了他基层组织建设三件“法宝”。担任第一书记期间,他先后推荐5名年富力强的党员担任两委职务,发展了8名实干青年为党员,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赵美涛和村民一起查看庄稼长势
“要想富,先修路!”在赵美涛来之前,定远寨镇任洼村村民最怕的就是下雨天。村里水泥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无法通行,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赵美涛到村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协调县交通局将村里的水泥路面重新修整一遍。
“我来到村里时,村里还没有什么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为改变这一现象,赵美涛带领村委采用“自筹+无息贷款”方式发展现代化大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突破。村民看到种植大棚的高效益,纷纷加入进来,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稳步提升。
担任“第一书记”期间,他还争取资金上马了3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板项目,将发电收益分红给24户贫困户;建设了村中心幼儿园,建设村委和集体鱼塘,不到两年就实现了脱贫目标。
赵美涛还用自己的行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植入到了村民心里,从2019年6月开始他协调镇党委政府出资两万元清理闲置宅基地11处,购买植入了经济树苗3500棵,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美化了村里的环境。
解困纾难的“暖心人”
“想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先要做好老百姓眼前最需要的事”。每年三四月份,赵美涛都会邀请冠县人民医院专家到他的帮扶村进行健康查体义诊活动,对长期有病卧床不能来的病人都是他带着专家挨家挨户入户查体。村民吃不上“安全水”,这让老赵心急如焚,经了解是因为村自来水主管道年久失修,部分群众因为吃水不及时拖交水费。他积极联系相关单位组织协调资金两万元进行维修,并给全村所有的住户全部安装好自来水水表,前期村里欠镇水厂5千多元的水费也是由他个人垫付,就是为了群众能吃上放心水。
党员干部“急老百姓所急、想老百姓所想”的一举一动,乡亲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党员干部的心和老百姓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扶贫期间,他为17户35人办理了国家低保、五保,坚决不让一个群众掉队。他还多次组织棉衣棉被等生活必需品的捐赠活动,让群众在寒冬也能感受到“暖意”。赵美涛同志还积极推行移风易俗,宣传“扫黑除恶”政策倡导文明乡风,他帮扶的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在婚丧嫁娶上定标准,树新风!
由于工作在全县比较突出,他多次代表县派第一书记在全县总结大会上发言,并连续3次荣获县委组织部县派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聊城市税务局
编发: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办公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