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2149
  • Tax100会员 28036
查看: 116|回复: 0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国际工程绿色供应链中6S管理范式

1388

主题

1388

帖子

1400

积分

特级税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400
2023-4-28 11: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标题: 国际工程绿色供应链中6S管理范式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4-26 08:45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k5MjU5Mw==&mid=2656169162&idx=3&sn=01108b121cd1b65c8673ace4e62cdcbd&chksm=bd458ff48a3206e2a5451f4e36b4051f3b5b036304fb83d29199226018fe1037593c1f328a1b#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作者:窦宝兵 张亚杰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叉融合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政府接连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释放政策信号、加大资金投入以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和气候变化,“绿色复苏”已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绿色供应链管理正是支撑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理念”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并重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国际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绿色交付,需要绿色、安全、智能、个性化的供应链支撑。遵循全球供应链重构趋势,依托先进技术,建设高韧性、高效率的绿色供应链,将为国际承包商培育竞争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工程绿色供应链面临的问题
深入研究工程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课题,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绿色供应链发展历程,我国国际工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仍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国内供应链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滞后
行业理论超前研究和成果转化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内高校的学术研究、行业的发展研究以及企业的战略研究未能形成有效协同,绿色供应链相关的知识、技术和人才短缺制约了行业发展。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滞后于国家政策,未能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规范有效接轨,诸多因素叠加影响了中国企业承揽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发展类项目。
二、全球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亟待提升
供应链是服务需求的环形形态,强调了整合资源是关键路径。资源整合的对象包括采购供应资源、信息资源和资金资源等,由于国际上绿色标准的差异性,国内企业整合国际绿色金融资金的难度较大,绿色产品、环保技术“走出去”过程中也面临“绿色标准壁垒”问题,导致绿色供应链全球化进程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企业承揽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绿色资金项目。
三、绿色成本偏高导致企业驱动力不足
由于绿色产业链发展初期的投入较大,实施绿色供应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的成本节约,短期内无法抵消买入成本增加、回收处置成本增加等因素带来的超额支出,且国际工程无法全部享受国内扶持政策,由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财务负效应进一步加大了国际工程的成本压力,导致 “走出去 ”企业动力不足,更倾向于选择直接见效的管理模式。
四、绿色供应链管理对行业支撑乏力
近年来为追求绿色效益的快速转化,资本大规模涌入以“风光水电氢”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绿色供应链体系快速形成。从供应链结构来看,能源板块绿色供应链助力企业实现快速减排效益目标,但原材料的采购和终端电池、光伏板等废旧物回收处置尚未形成供应链闭环,“线段式”发展导致工程行业绿色供应链呈现重仓能源板块、偏好短期效益的态势,进而出现绿色供应链资源挤占、对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支撑乏力等问题。
五、企业诚信体系尚在发展期
绿色供应链的环形链条既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经济效益驱动因子,也包括文化流和诚信流等社会效益驱动因子。供应链相关方需要加强信用建设、增进企业互信,在满足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决策经济效益,上下游企业间的经济、文化和诚信融合是保障绿色供应链环形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
6S管理范式在绿色环形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绿色环形供应链管理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化手段,强化供应链管理环节中对绿色、节能、环保和成本最优化的管理要求,是环形供应链管理的绿色效能优化和全球绿色资源整合能力的模式标准化提升。
鉴于国际工程的全球化特征和高标准要求,笔者通过国际工程管理实践和对标分析,从一个目标——绿色环形供应链,两个维度——企业维度和项目维度,在社会责任( Social)、战略导向(Strategy)、标准体系(Standard)、精益计划(Schedule)、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成本导向(Spend)6个方面,即“6S”,总结提炼了国际工程绿色环形供应链6S管理范式的定义,并提出了管理升维建议。
一、企业维度——优化顶层设计,突出战略定位,引领文化升维,支撑绿色可持续发展。
1.社会责任(S1)
绿色环保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更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准则,中国企业“走出去”一方面要依靠政府支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另一方面要坚定地扛起社会责任这面“旗帜”,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将履行全球社会责任真正融入企业文化。
6S升维建议: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定期发布E SG报告,设立企业专门资金或加入基金、协会,结合党建和群团工作关注社会热点,参与属地扶贫、救援和全球公益活动。
2.战略导向(S2)
企业战略是企业长期发展和基业长青的根基,规划目标是指导企业定位和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以“绿色复苏”和“双碳目标”为基调的后疫情时代,企业战略要与时俱进突出绿色发展的定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系。
6S升维建议:企业战略体系中明确绿色发展定位,发展规划中明确市场开发环节对绿色项目的引导扶持和高污染、高能耗、破坏生态环境项目的评价否决机制,明确实施环节绿色规划设计、低能耗施工方案等,管理体系中明确建立全球化寻源、采购、生产、包装、物流、消耗、回收、处置和再利用的绿色环形供应链管理模式,设立围绕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和退出机制。
3.绿色标准(S3)
绿色认证方面,近年来全球绿色标准在加速健全和统一,国内能源企业通过标准认证和全球光伏资源整合,成功斩获国际绿色金融组织支持的欧洲能源项目。供应链标准方面,绿色供应链管理全过程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可以对采购资源、供应渠道、服务效率、绿色价值等进行系统诊断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持续优化。
6S升维建议:一是国际工程企业要做实全球资源整合,参照ACS、SKANSKA等企业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主动对接国际绿色金融组织,建立国际化的绿色发展企业标准并完成国际认证。二是国内行业领先企业要积极参与推进全球合作和标准统一进程,弱化标准对市场竞争的深层影响。三是国务院相关部委应支持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国绿色联盟等组织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全过程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在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包装、物流和回收再利用环节予以更多关注。
二、项目维度——精益计划管理,技术规范优先,优化绿色成本,坚持环形供应链管理
1.精益计划(S4)计划管理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供应链管理的及时、可靠、降本是项目实施的基本保障,绿色环形供应链管理的水平既关乎现场进度质量安全目标又决定着项目资金结构和盈亏水平。
6S升维建议:企业要利用BIM和GIS等信息化手段建立项目可视化管理系统,围绕项目计划管理制定系统关联的进度计划、工料机采购调遣计划、资金需收支平衡计划等,供应链管理系统项下还要关联进度计划、进货批量、库存、检验状态、现场反馈、问题追溯、资金预测和供应商评价等功能。智数化是企业建设绿色环形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重要工具。
2.技术规范(S5)项目技术规范是国际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技术规格书中明确的材料标准、工艺、工法等,决定了整个项目供应链资源的组织。
6S升维建议:企业应建立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带班研习授课的机制,商务团队、技术团队和供应链管理团队均应摸准吃透项目技术规范,围绕规范制定绿色环保、节能高效、成本最优的项目资源需求供应方案,并在执行过程中动态优化,确保设备物资供应满足符合标准、绿色节能、回收便利、成本最优等要求。
3.成本导向(S6)国际工程供应链成本占项目直接成本的60%以上,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项目的盈亏,而解决绿色环保与成本优化间的平衡问题,无疑是环形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6S升维建议:企业需要以项目成本控制为导向,不断整合优化全球供应商资源,拓宽采供渠道,优选绿色供应资源,降低源头和供应环节的直接成本。同时利用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工具优化项目现金流量和收支结构。建立供应商、施工班组、咨工、业主等相关方的回访和复盘机制,优化钢筋、混凝土等主要材料的绿色采购成本,引入钢筋工厂化生产、标准件装配式生产、 HDPE高性能混凝土等降本增效举措。提供措施材料的节能和降本方案,提前规划措施用料的周转、回收和处置方案。及时调整主要材料和设备的存货和进货批量,减少资金占用。定期组织业务核算,利用全面预算工具形成绿色成本优化管控体系。
6S管理范式应用建议
6S管理范式强调企业在体制机制上要围绕绿色发展革新管控体系,在传统的HSSE管理框架和建筑节能减排体系基础上,构建以绿色环形供应链管理为支撑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
结合文中的升维建议,企业需要在战略引领下制定企业绿色经营、管理标准,释放全球化经营和资源配置的潜能,强化项目成本中心的精细管控体系,完善项目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双线信息化系统的并轨运行机制,引导全员参与绿色环形供应链管理运行,推进绿色环形供应链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升维融合。
(作者单位: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15_168265230824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