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471
  • Tax100会员 28006
查看: 191|回复: 0

[广君微言] 付广军:充分利用西城工业遗存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

97

主题

97

帖子

0

积分

税界新人

Rank: 1

积分
0
2021-10-29 14: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广君微言
标题: 付广军:充分利用西城工业遗存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11-3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g1NzM1MQ==&mid=2649585241&idx=1&sn=3b09fea59c176fa4a22cf1a71348ae9e&chksm=872fb1b1b05838a71068f8eb4194bd5f4bbbc24a98c0e1dd861906822752b1f5876f3da3df65#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关于西城区文创园建设的调研报告

   说明:本报告为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和民建北京市西城区委联合课题组调研课题,报告执笔人为民建西城区委副主委付广军。该报告后经西城区政协常委会研究决定,作为西城政协建议案上报区委、区政府。

  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肩负着率先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历史重任。多年来“摊大饼”式的城市空间扩张,使北京市内特别是中心城区内的空地已所剩无几。但是事实上,北京市内(包括西城区)存在着大量因“退二进三”而废弃的工业厂区,即“工厂大院”,这些建成于上世纪50-80年代的“工厂大院”,普遍地处良好的地理位置,且大部分建筑结构质量较好,尚未达到物理寿命。面对这些规模庞大的闲置空间,如果可以充分对它们进行再利用,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工业遗产和城市记忆,同时也为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载体。

  自2007年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文物局联合颁布《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以来,利用旧有或废弃工业厂房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在北京市区内发展起来。面对北京市内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将新型文化创意产业与旧有工业厂区相结合,更成为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探索城市空间复兴过程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

  一、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分类及北京工业遗存型文创园建设

  (一)文化创意产业园类型划分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根据利用城市空间性质的不同,可将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叙述方便,有时也简称文创园)分为“利旧型”和“新建型”两大类:

  1、“利旧型”文创园。

  利用旧有工业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其中又以利用原有“工厂大院”改造而成的园区居多,以至于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北京798”模式,各地涌现出成百上千家“山寨版798”,造成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厂区再利用千篇一律。事实上,利用工业厂区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应该多种多样,改造设计的手法、运营管理方式也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照搬798模式。北京不仅有798,还有“新华1949”等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2、“新建型”文创园。

  另一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则以圈地新建为主,它们在区位选择上亦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高校附件或城市近郊,前者利用的是创新型人才资源,后者利用的是政策支持,灵活规模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等。如,深圳的1979文化产业园。



  (二)工业遗存再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

  工业遗存(旧有工业厂区资源,有学者称工业遗产或工业遗迹)包括工业建筑物、生产设施设备以及工业景观等实体资源;也包括企业历史、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口号、标语等非实体资源。实体工业资源根据工业生产、生活及研发的特点,可以分为“生产设施、生活设施以及办公科研设施”等。
  在工业遗存再利用的各种方式中,将其打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经投入运营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总数达2000家以上,其中,由工业遗存改造而成的数量较多。工业遗存型文创园的早期代表就是北京798艺术园区的形成。此外,还有西城的新华1949,贵州遵义的1964文化产业园,洛阳的八里唐,等等。随着部分工业遗存改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成功,国内有关学者在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将“工业遗存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相结合的建议,并呼吁政府层面有所作为,于是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及法律法规,推动并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

  (三)工业遗存改造为文创园的意义和作用

  1、工业遗存型文创园建设意义。在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免会发现一些被遗弃的工业厂房,这些旧厂房大多都是工业生产车间,有着独特的结构、材质和空间。在人们的观念与生活的方式不断更新与变化下,对于这些厂房有了更加包容的心态,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和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改造再利用。旧厂房改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既有建筑空间的清晰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过程。通过对旧厂房的改造,我们得以重新审视空间的价值。

  2、工业遗存改建为创意园的作用。艺术和文化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工业化是一个城市必经的阶段,文创园是二者的交汇、呈递的场所,是工业文明和现代艺术的联姻。一个世纪前的工业造就了近代工业;一个世纪后的高厂房孕育了创意产业。相对于纯粹的工业博物馆、追求社会效益的景观公园以及耗资巨大的综合物业开发模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无疑为工业遗存保护和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许多工业遗存经此华丽转身之后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既延续了关于文明的历史,又促进了文创业的繁荣。

  将城市中逐渐被废弃的工业遗存改造成为充满个性的文创园,形成文创业的集聚区,为城市的工业遗存带来新的生命力。它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工业遗存的简单商业性再利用,当时一些企业以经济自救为目的,以发展第三产业为名将闲置厂房进行改造,或自营或招租为家具城、建材市场或餐饮娱乐场所。这种简单的商业利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建筑风貌。

  3、工业遗存型文创园的优势。对比其他文创园利用模式,工业遗存型文创园优势是在对工业遗存的改造中,利用存量资源,注入时尚、个性的建筑元素,吸引众多文创企业入驻。通过构建文创业的发展平台,保护历史建筑,保留城市发展的文化底蕴。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文创园的发展往往从低租金吸引文创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入驻开始,然后通过软硬件设施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再通过品牌经营和资源整合,形成文创园内入驻机构的聚合效应,从而提升文创园自身的竞争力和运营价值。入驻企业初期能够获得政府的产业扶持和税收、补贴和贷款等多方面优惠政策。

  4、工业遗存型文创园发展文创业的有利条件。概言之,工业遗存具有可供文创业利用的诸多优越条件:一是地理位置处于城市的中心或交通便捷的地带;二是具有高大宽敞的空间尺度,可以根据对空间的不同需求进行灵活变换,适合文创业企业自有改造,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采光性,非常适合艺术创作。同时,也很适合现代艺术作品的展示,例如,大幅的油画作品、雕塑等;三是建筑物形式多样,结构牢固,经过艺术家的在创作,其本身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展品;四是工业建筑物有独特的标志性,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五是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集聚性是文创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工业遗存由于具有相对集中的场地条件和类型多样的办公条件,因此各种创意企业、各类教育、研究等相关机构较容易在空间上形成集聚,产生群体竞争的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

  5、工业遗存可为文创业提供文化历史价值。工业文明的痕迹,粗犷的建筑风格,历史的沧桑感,都具有独特的美感,其古老、粗糙、简洁的风格可以将时尚艺术产品的精致创意衬托得淋漓尽致,非常适合作为时装、汽车、楼盘等的展示中心。对工业建筑的外观和格局以及室外环境,文创园则尽可能保持原貌,以提醒人们这些工业遗存的不同寻常的历史和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6、工业遗存型文创园是对工业遗存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手段。以工业遗存为载体发展文创园,也有利于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其一,有利于树立工业遗存的保护意识。工业遗存与文创业的结合,有利于凸显工业遗存作为文化资源的特质,强化人们的保护意识,从而珍惜和善待工业遗存。同时,工业遗存作为旧城区的保留建筑群,可以唤醒人们的怀旧情结,这种对人文、历史的呼唤,有弥足珍贵的社会意义。其二,有利于正视工业遗存的存在价值。工业遗存不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包袱,而是宝贵财富。工业遗存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化时期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在创意经济时代,通过与文创业持续性和适应性的合理利用来进一步证明它自身的存在价值。其三,有利于拓展工业遗存保护思路。工业遗存保护只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融入城市建设之中,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在处理传统工业遗存风貌与现代设施的关系时,调动企业、社会和居民各方面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形成一个工业遗存保护和利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良好氛围。

  (四)北京市工业遗存型文创园简述

  北京市工业遗存资源丰富,而且利用这些工业遗存改建为文创园的成功案例很多。最著名的是798艺术园区。据有人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北京市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工业资源型文创园不少于30家。原有工厂集中在上世纪50——80年代建厂,并以冶金、机械制造、电器厂等重工业为主。



  将上述北京市工业遗存再利用型文创园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1、从地域分布特征来看,集中在酒仙桥工业区、东郊工业区以及石景山工业区。这些地区旧有工业生产基础雄厚、工业遗存较多,特别是早期土地价格较低。此外,受“798”、“首钢二通”等若干具有示范意义的园区影响,园区入驻企业不断聚集、数量不断增加。其他园区则“点状”零星分布,北京市整体呈现“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特征。

  2、从区位交通看,这些园区普遍位于北京二环至五环之间,属于北京城市区内,个别远郊的园区也靠近城市主要干道,交通可达性好,地理位置优越,土地经济价值高。

  3、从占地规模看,北京市多数园区面积集中在1万-5万平方米之间,属于中等规模,低于1万平方米以及大于5万平方米的园区数量较少,但也存在个别占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超大型文创园。

  4、从建筑年代顺序来看,2006年后建成的园区数量增长较快,这与2007年北京市颁布《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适当的政策引导对工业遗存型文创园发展和建设影响显著。

  二、西城区工业遗存型文创园建设初步调查

  (一)西城区工业遗存及工业遗存型文创园概述

  西城区原有企业集中在上世纪50-80年代建厂,并以仪器、印刷、食品等轻工业为主。特点是位于中心城区,厂区规模较小。近年来,西城区内的许多工厂,顺应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的需要,或外迁或转型,从而产生了许多空置的工业遗存。这为文创园建设提供了空间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已纳入文创园改造范围的有15家,总占地面积超过50亩,约占全区总面积的0.68%;已有建筑面积将近45万平方米。其中,这些工业遗存已经完成全部或部分改建的有9家,如,北京唱片厂建成“中国音乐产业园”、新华印刷厂建成“新华1949文化金融创新中心”,等等。正在改建的6家,如北京第二热电厂天宁寺老厂区、新华书店总店等。



  (二)西城区工业遗存型文创园特征分析

  1、发挥集聚效应。从宏观尺度来看,西城区工业资源有限,且规模较小,但是优势是位于核心地区,寸土寸金。必须发挥集聚效应,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因此,在文创园设计和产业引入上,注意引进高端文化产业。特别是高智力文创产业。

  从微观尺度来看,西城区的工业资源普遍以“工厂大院”的形式存在,“工厂大院”本身集合了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一应俱全,且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这在客观上为文创产业的集聚提供了一个既开放又独立的空间环境。

  2、完善政策支撑。近年来,北京市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以鼓励文创业与工业资源再利用。《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的第十三、十五条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人员的培训和引进、以及专项资金设立等问题进行了规定和说明。

  第十三条 “对符合人才引入条件的外地进京人员优先给予进京指标;鼓励企业通过产业置换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积极培训下岗职工并优先安置在园区就业”。

  第十五条 “推进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建设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环保新技术、旧厂房改造的项目等给予资金支持。”

  政策支持直接影响市场运作并带来租金变化。按照目前市场价格,由工业资源改造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租金在3-8元/平方米之间,而一般写字楼的租金在8-20元/平方米不等。

  3、区位交通便利。文创园要求吸引人气、激发创意并刺激消费。这一特征在客观上要求文创园的选址以交通便利可达性好,人口密度适度的地区为宜。西城区工业遗存往往在城市中占据较好地段,与文创园的选址条件十分吻合。因此,二者的结合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如新华1949文创园,就是利用原北京新华印刷厂旧址改造而成,园区位于西二环阜成门附近,北邻车公庄大街,东临北礼士路,这一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其很快成为租户热衷的文创园之一。同时,区位优势还可以有效刺激旅游观光业,有助于游客在短时间内发现、了解和体会文创园。良好的可达性是塑造文创园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它不仅有利于产业的集聚,还可以及时向外界传递信息的“城市文化名片”。

  4、环境氛围明显。从城市尺度识别文创园,是园区形象建设的第一步,巧妙的利用工业遗存所独有的风貌则可以很容易实现这一目的。工业生产建筑物和设施设备往往具备鲜明的特征。如天宁1号文创园高耸的烟囱。它们具有优美的几何形态,是城市易于识别的标志符号。

  5、间意向无限。工业遗存型文创园依托于“工厂大院”,为文创业的开展划定了一个明确的界限。“大院”本身是一个有机体,内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这种因工业生产而形成的空间关联,可以很好应用于文创业的发展。比如,将工业生产的流程与展示环节相结合,让人们在领略艺术创作品的同时,也感受到工业生产连续性的存在。

  就工业建筑物单体而言,工业建筑巨大的空间给了现代艺术家很宽松的创作环境,“对载有历史痕迹建筑的钟情,是艺术家精神上的需要”。此外,建筑物内部独特的空间形式也为创意活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文创业本身就具有创造性和不确定性,有时甚至需要不停地变化空间,以满足发展需要。可以通过对原有工业空间的重构改造置换出新的功能,为文创业的落户寻找到合适的载体。

  (三)建设西城工业遗存型文创园的意义

  西城区的这些工业遗存再利用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客观上对推动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延续起到了积极作用:

  1、宣传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意识。将工业遗存打造为文创园,客观上有助于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一改人们心中的“傻大黑粗”的形象,从而促使正视并善待工业遗存。此外,工业遗存还能唤醒人们的怀旧情结,勾起几代人对工业大生产时期的记忆,这一点弥足珍贵。

  2、强化工业遗存存在的合理性。工业遗存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一份子,不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包袱,相反,而是其宝贵财富。昔日,它们在工业化时代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和价值。今朝,将它们(工业遗存)与文创业发展相结合,可以充分证明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3、拓展工业遗存保护与再利用思路。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操作方式也各不相同。将其打造成文创园被认为是工业遗存保护和再利用过程中“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式,是一条值得肯定、且具有发展前景的思路,特别是对西城区这样的城市核心区,工业遗存更是如此。

  4、有利于西城区人口的疏解。按照以往的模式,核心城区的工业遗存改造的思路是拆掉搞房地产开发,建设居民住宅楼。这一方面增加了城区人口增长的压力,虽然从短期来看可以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是,这只是一次性的收入,长期看一定会增加政府对居民的管理和服务成本。另一方面,如果采用改建工业遗存型文创园模式,可以增加区域的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升级,更能减少了城区的人口增长压力。以天宁1号文创园为例,该项目占地约8.0(实际为7.9)万平方米,如果改为开发住宅项目,容积率按2.5计算,可建住宅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按户均100平米,则可建2000户,一户按3人计算,则该小区人口增加6000人。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西城区现有工业遗存约100万平方米,如果多数改为建设住宅小区,其人口增加量将十分巨大,因此,从 “疏非控人”角度看,最佳选择是建文创园,不仅可以减少人口,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可谓“一箭双雕”。

  此外,在西城工业遗存改造为文创园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整体布局,不仅要考虑改造后入驻企业的筛选、政府政策的配套、投融资服务的完善等“园区内部事务”,更要考虑园区与人口疏解、与周边城市功能的融合和利用、与古都风貌的保护要求的匹配、入驻企业非经营性配套服务的完善等“园区外事务”,着眼长远,在推动西城工业遗存改造为文创园的过程中,对园区功能升级的内在要求予以充分考虑和提前布局。

  (四)西城工业遗存型文创园体现本区域的特色

  工业遗存改造为文创园,这种方式在主观上更容易体现区域的个性与特色:

  1、工业遗存提升了文创园的吸引力。工业生产是时代的印记,是人类文明史重要的一部分,将其作为文创园的特色,有利于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的吸引力。

  2、不同的工业遗存具有不同的风貌,这为文创园的形象增添了个性,如钢铁行业遗存,一般具有高炉、冷却塔、铁路运输等工业风貌;纺织行业遗存,则一般具有锯齿状天窗和烟囱等工业风貌。

  3、工业遗存再利用可以节约建造时间和建造成本。对大量的工业厂房来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改造工期短、工程量小,一些保存较好的厂房经过简单的清理和装饰后就可以直接使用。

  作为保护工业遗存的手段之一,发展文创园,有效地延续了工业遗存的生命,促使其“老树开新花,旧瓶装新酒”,相信这一领域的实践和研究将日趋深入和成熟。

   三、充分利用西城工业遗存发展文创园的建议

(一)制定西城区工业遗存型文创园发展的战略规划

  一是尽快对西城区工业遗存的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现有工业厂区情况;二是成立西城工业遗存改造办公室,着手规划文创园建设管理并制定旧有工业厂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三是制定工业遗存型文创园分步实施方案,并着手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四是制定工业遗存型文创园发展战略,提升西城区产业结构,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附加值高,符合北京市建设文化中心的国家战略。

(二)加快西城区工业遗存型文创园发展的转型升级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物业型的1.0版本产业园、服务型的2.0版本产业园、功能型的3.0版本产业园。北京市西城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和发展理念上应始终走在前列。因此,功能型的3.0版产业园,正是西城区工业遗存型文化创意产业园转型升级的目标和方向。

  (三)加强西城区工业遗存型文创园发展的顶层设计

  充分利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等政策,统筹全区文化产业园布局,明确西城区各文化产业园的发展侧重,引导园区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要综合考虑不同园区工业遗存型文化产业园的发展优势和瓶颈,利用产业政策和扶持资金引导园区有序健康发展。

  (四)完善西城区工业遗存型文创园发展的保障机制

  出台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园区管理、文化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保护工业遗存型文创园的合法权益。设立综合性大学和职业学院产业园区实践基地,鼓励产学研一体发展,运用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支持园区的创新。优化资金扶持导向,从注重产能转变为关注服务,再进一步转变为对园区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功能化发展的引导。

(五)注重西城区工业遗存型文创园发展的城市传承

  工业遗存型文创园发展要尊重本区域历史文化的传承脉络,在满足其功能升级的基础上,布局文化中心、艺术场所,吸引居民进入其中,实现“无围墙”园区城市功能的融合和利用,与周边社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跨区域的协同合作,实现城市间文化底蕴的碰撞与融合。
995_163548924456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