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技术+平台,赋能版权保护与交易 专访 马栏山视听节目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总监李青穗 文|刘晓
前言
10年前,我们创造性地提出“内容银行”的概念。10年间,媒体高度融合,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落地,版权交易市场呈现出一片全新的景象。版权交易规模大幅提升,版权交易主体更加多元,版权交易流程更为便捷,版权保护和维权的技术和机制更加完善,更加智能。由此,我们认为,内容版权交易进入到了全新的3.0时代。
本文为本期封面主题文章的最后一篇,从技术角度探寻新的技术生态如何驱动视频产业版权交易变革。
今日内容:
确权:资源管理智能化与版权认证实时化
授权:交易机制重塑与播出安全管控
维权:实时全网追溯筛查并对接司法系统
技术并非万能,行业问题依然普遍随着视频产业版权意识的整体增强,视频版权交易倍受重视。但是确权难、授权难、维权难已经成为困扰视频版权交易的三大核心问题。由此,行业各方开始加大技术手段的应用,以期构建健康、有序的视频版权交易生态。
无论是DRM数字版权管理系统、数字水印系统等原有技术体系的革新升级,还是区块链技术、视频指纹技术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行业各方正在构建新的版权交易技术生态。
视频版权交易市场的新技术生态
本刊制图
可以预见,一旦新的技术生态能够实现广泛落地应用,视频版权交易市场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目前版权市场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技术将如何驱动版权交易变革还是一个未知数。
确权
版权资源管理智能化与版权认证实时化
对于视频版权方来说,如何有效管理海量视频版权资源并同步实现版权认证一直是困扰其推动版权交易发展的一大难题。而随着版权技术的革新升级,视频版权“确权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视频版权资源智能编目、拆条及精准搜索
在早期,视频版权方主要是通过人工编目、拆条的方式来管理海量的视频版权资源,耗时耗力,效率较低。如今,随着技术革新,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编目和智能拆条等技术手段让视频版权资源管理实现了智能化。
具体来看,AI技术可以基于语音识别、文字识别、人物识别等内容识别技术,对视频版权资源进行结构化处理,形成源数据信息,构建丰富的视频标签体系。在此基础上,AI技术将实现对版权资源的智能编目和拆条。
例如,阿里巴巴推出的视频版权服务平台“鲸观”就对接了阿里达摩院iDST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视频版权内容进行多维度识别分析并打上两万余种标签,同时利用知识图谱基于标签体系对视频版权资源进行多维度编目。
同样,天脉聚源也在人工标注的基础上,引入了百度智能云VCA(Video Content Analysis)技术,对视频版权资源进行多维度处理,并通过交叉对比等技术输出精准的结构化标签信息,实现视频版权资源的智能拆条。天脉聚源表示,AI技术支持下的视频分析效率相比人工标注提升了3—5倍,结构化标签数量提升了10倍左右。
基于智能编目和智能拆条所构建起来的标签体系,版权方可以进一步实现精准的视频版权搜索。值得一提的是,视频帧搜索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视频版权资源搜索的精准性。相比传统依靠关键词检索视频标题和标签的方式,帧搜索技术可以直接检索到关键词所在的视频帧,更快速地找到相匹配的视频版权资源。
“微剪”平台“帧搜索”技术可以检索到关键词所在的视频帧
例如,天脉聚源已经将自主研发的智能帧搜索技术应用到其视频资源正版化智能搜剪平台“微剪”。用户只要在该平台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就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到所需要的视频帧。天脉聚源副总裁CTO吴鹏曾在公开演讲中对此表示:“视频只有被颗粒化到帧级别,才可按秒交易,供需会呈指数级增长。”同样,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也将视频帧搜索技术应用到了其媒体资产托管平台上,支持短视频版权搜索、交易。
多重版权认证技术体系支持实时版权认证
在版权管理智能化的基础上,版权方需要考虑的是解决海量版权认证的问题。区别于以往繁琐且耗时的线下版权认证程序,在技术支持下,视频版权线上实时、快速认证成为可能。
目前,线上视频版权认证技术体系主要有3种:DCI体系认证(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简称DCI)、可信时间戳认证和区块链版权存证认证。前两种认证体系提出时间较早,且分别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国家授时中心两大权威机构做背书,具有较强的公信力。而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块链版权存证认证体系迅速成为新兴版权认证方式。
基于区块链,视频作品可以通过哈希算法得出与其唯一对应的哈希数字,同时结合非对称加密技术,实现视频作品与版权方的唯一对应关系。同时,不同于其他两种认证方式,区块链可以实现对视频作品创作过程的实时“上链”存证,为版权方提供更为有力、可信的版权认证服务。
为了进一步提升版权认证服务的公信力,许多提供区块链存证服务的版权服务平台均对接了DCI认证体系和可信时间戳认证体系等权威版权认证体系。例如,安妮股份旗下的“版权家”就在提供区块链存证服务的同时,对接了国家授时中心,提供可信时间戳认证服务;纸贵科技旗下的“纸贵版权”在ink联盟链上已经接入国家版权局节点,采用区块链存证及版权局登记两种版权认证服务。
在3种线上版权认证体系的支持下,视频版权可以实现线上快速认证。尤其是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版权认证可以实现秒级响应。例如,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推出的DCI标准联盟链就借助迅雷区块链技术,实现了视频版权确权“上链”请求的秒级确认。
同时,在此基础上,版权方或版权代理方可以将视频版权管理平台对接版权认证体系,直接实现视频版权的快速批量认证。例如,为众多广电机构提供视频版权服务的天脉聚源将旗下“媒体管家”和“微剪”两大平台对接了DCI认证体系,可以为广电机构提供视频整片及视频素材的批量版权认证服务。
技术支持下,视频版权拥有了更为多元且颇具公信力、可信度的线上版权认证方式,并实现了快速、批量版权认证。这为版权方在之后的版权交易过程中进行版权侵权监测和维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源头上为规范视频版权交易市场提供了条件。
授权
交易机制重塑的可能性与播出安全管控
落实到具体的视频版权交易环节,视频版权交易机制的不完善一直阻碍着视频版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同时,视频盗链、盗播等行为的出现也扰乱着整个交易市场的秩序。区块链等新的技术体系的出现,将有效解决行业“授权难”这一问题。
区块链可重塑视频版权交易机制
行业一直期望能够激活视频版权交易市场。为此,各方都参与搭建了许多版权交易平台,期望能构建较为完全的交易机制,盘活各方版权资源,更好地沟通视频版权的供需双方。
但是由于缺乏合适的技术体系支持,众多版权交易平台最终几乎都沦为了版权信息展示平台,其所有交易仍是依靠线下面议。随着技术升级,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视频版权交易机制有了重塑的可能性。
区块链版权交易简易基础架构
本刊制图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其核心技术包括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在这些技术体系的支持下,视频版权交易的线上交易机制有了充分的保障。区块链具体解决了视频版权交易过程中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区块链提供了“去中心化”和“透明化”的交易机制,解决了视频版权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可信度问题。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结构,区块链上的每个节点都参与了视频版权交易记录过程,且基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无法单独篡改已经“上链”的记录。这就给视频版权交易提供了“去中心化”交易的可能性。
同时,这种分布式存储的结构也让视频版权信息实现了买卖双方的信息统一,支持“透明化”的交易。例如,“版权家”所提供的区块链版权交易支持就可以完整记录视频版权在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易过程,并通过版权区块链联盟在节点社区中广播,可实现版权流转过程的全透明,在权利人和用权人以及相关的中介方之间信息完全对称。
其二,区块链提供了自动化交易支付及分成的可能性。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买卖双方可以在可信环境下自动执行交易合约,无需第三方平台介入,减少了交易干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
目前,国内还未有较为成功的行业实践案例,但是海外区块链初创企业已经有了相关布局。例如,英国区块链初创公司BigCouch聚焦电影版权分账的问题,联合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推出了FilmChain项目。该项目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技术按照分账比例自动分配每一位电影版权利益相关者的版权收入。
BigCouch联合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推出的FilmChain项目
当然,区块链对视频版权交易机制的变革不仅仅是这两点。但是,从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出,区块链的出现将很大程度上改善目前线上视频版权交易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可以说,一旦区块链在视频版权交易市场上得到真正的广泛应用,视频版权交易生态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强化播出安全管控,拦截视频盗播、盗链
在视频版权授权阶段,还有一个困扰行业多年的问题,那就是视频版权播放侵权的问题。在视频播出环节,视频盗播、盗录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给视频版权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2020年曾经预测,在2024年之前,盗版和账户共享每年将给付费电视和视频供应商造成125亿美元的损失。
对此,我国国家版权局也发起了“剑网行动”,重点打击短视频平台和流媒体软硬件传播盗版视频的行为。那么,针对视频版权盗播、盗链、盗录等侵权行为,技术如何保障视频版权播出安全呢?
目前,行业有多重技术手段去解决这个问题。其中,视频防盗链和视频加密是较为基础的两种技术手段。
视频防盗链主要是保护视频播放过程中不被盗取链接地址。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基于防盗链签名的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将URL的使用权限定在平台上来限定视频版权的使用权。例如,爱奇艺的防盗链技术就将“播放URL”与“防盗链签名”做结合,将视频URL的使用权限定在App上。这可以有效防止侵权方将视频播放的URL盗取链接在其他平台上。
视频加密则是通过数字密钥的解嵌对视频文件本身进行加密,从而实现控制视频版权使用权的目的。相比防盗链技术,它更能从本源上保障视频的播出安全。通过视频加密,即使有人通过破解技术下载了该视频,若无法获取解密代码也无法正常播出该视频。
一般而言,两种技术手段的结合应用更能全方位保护视频版权的播出安全。例如,阿里云推出的视频加密解决方案,就实现了视频防盗链与视频加密技术的双重应用,并通过对视频版权的二次加密,支持下载后在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内部完成视频解密,保障视频通过唯一应用安全播放。
阿里云私有加密整体架构图
基于这些基本的技术手段,行业构建了成熟且综合的技术体系,其中DRM系统(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数字版权管理系统)最具代表性。例如,永新视博研发了基于IP网络的DRM系统,采用了内容加密、权限控制、密钥更换、双向认证、防盗链、克隆检测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保障视频版权的购买者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维权
实时全网追溯筛查并对接司法系统
虽然行业拥有诸多技术手段防止视频盗链、盗播,但是目前版权市场上视频版权被盗用的情况还是十分普遍的。尤其在短视频平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视频版权的素材资源滥用的现象十分严重。行业面临“维权难”的困境。那么,如何追溯视频版权侵权现象,判断侵权行为并采取维权措施呢?
首先,需要解决“如何追溯并判定视频版权侵权行为?”这个问题。目前,数字水印技术和视频指纹技术(或称作视频DNA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技术形态。
数字水印技术应用时间较早,主要是通过向视频内容添加隐藏水印,以支持盗版追溯。相比之下,视频指纹技术并不需要对视频内容做侵入式修改,只需要提取视频特征,生成一串可唯一标识当前视频的指纹字符后对侵权内容进行计算识别,实现侵权追溯与判定。
在此基础上,版权方可以通过全网爬虫监测,不间断筛查侵权内容,实现盗版追溯。例如,2019年《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上映期间,阿里巴巴就推出了“视频版权保护计划”,通过视频指纹技术提取该影片特征,并通过旗下“知产保护科技大脑”和“千里眼”实现影片全网盗版链接追踪,打击电影版权盗版行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区块链的支持下,视频版权“上链”后具有的“不可篡改性”更是支持了维权监测。例如,百度推出“区块链音视频版权保护解决方案”可以在版权“上链”后提供“视频DNA”提取服务,并基于此通过互联网爬虫等技术进行全网监测,不断进行“视频DNA”计算对比,实现侵权行为判定与追溯。
百度智能云区块链“可信版权保护”解决方案
其次,需要解决“如何快速且低成本实现视频版权维权?”这个问题。目前,行业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追溯侵权行为,并同时也提供了维权方案。例如,爱奇艺、抖音等视频平台会提供侵权视频下架等解决方案。
其中,对接司法系统,实现“一键式司法申诉”成为视频版权维权的重要趋势。尤其是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下,版权方拥有了安全可靠的存证、取证技术体系。
例如,“版权家”就将其区块链体系对接了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天平链”。版权方通过版权家的区块链将版权信息及侵权信息“上链”存证,并将数据对接至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可实现及时取证并进行侵权申诉;依托真相科技旗下司法联盟链legal×chain运行的全方位数据权益保护开放式平台“IP360”就以 “建设司法界通用的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为目标,对接了北京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希望能够实现便捷化的视频侵权司法申诉。
由此可见,技术的革新升级正在逐步解决行业“维权难”这一问题,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进一步缩短了维权成本,对规范视频版权市场秩序有重要意义。
技术并非万能行业问题依然普遍
为了解决确权难、授权难、维权难这三大行业问题,新的技术生态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变革当下的版权交易市场。但是,对目前的视频版权行业而言,技术并不是万能的。
从技术本身而言,目前的技术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
其一,技术标准不统一。无论是数字水印技术还是区块链技术,行业各方在技术应用方面并没有统一标准。这意味着,版权方只能通过单一平台或机构的技术体系完成版权交易的全流程覆盖,不能实现跨机构、跨平台的视频版权技术对接。
其二,各技术体系也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区块链技术虽能支持视频版权的存证、认证,但是并不能辨别所认证“上链”的视频内容是否原创;数字指纹技术虽相比数字水印技术在视频裁剪、翻拍、压缩转码中能较好地保持视频特征支持侵权识别,但其对识别算法有较高的要求。
从行业发展而言,目前版权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阻碍着新技术体系的应用普及。
其一,版权技术的落地应用与行业版权交易、保护的需求有密切联系。如今,短视频等新的内容生态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视频版权市场的变革,甚至会成为未来视频版权交易的关键。但是,区别于长视频版权市场对版权保护的重视,短视频行业的版权意识还不强烈,尤其是短视频版权交易还未成熟。这导致了目前新技术体系的落地缺乏足够的技术需求动力。
其二,行业有海量的视频版权交易需求,但是缺乏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交易平台,行业版权资源渠道难以打通。这导致了不同视频版权交易平台聚拢了不同视频版权资源,并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和体系支持视频版权资源的管理、交易和保护。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技术仅是一种手段。若想解决视频版权交易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仅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够的。行业各方应从视频版权交易的源头出发,考虑规则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的可能性,加强政策指导、行业自律的支持力度,才能充分发挥新技术生态的价值性。
|